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1)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2)

一个月前,“巴尔扎克”空降乌镇。

自2019年7月14日至10月31日期间木心美术馆推出年度特展“文学的舅舅:巴尔扎克”。

一年一度的木心美术馆特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每一届特展的人物或与生前的木心有直接联系,或者是木心曾推崇的欧洲思想家、文学家的遗作。

由木心“搭桥”,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这些闪耀在外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大师。

而穿越黑暗的木心之光,在这些光之外,同样永久、别致、动人心扉。

1 故乡·书

1927年,木心生于浙江乌镇的富贵之家。

乌镇,自古水陆交通便利,经济阜盛,明清年间俨然已成江南名埠。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

文人结社,清客成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弹金经。

地灵人杰,风雅自成。

即使寻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题诗者。

木心是家中独子,少年丧父。家学颇深的母亲,就是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唐诗易经熟读成诵,“文笔凝重、情牵家国”的杜甫是小小的木心最为喜欢的文学大家。

6岁入“儒学为本,西学为用”的中西学堂,学习经史子集、世界名著。

抗战爆发,10岁的木心入自家私塾学习。母亲在江南一带遍请名师。

中选两位,一是前清举人,主教中国古典文学;一是东吴大学的文科学士,主教西洋现代文。

期间,酷爱读书的木心,还寻觅到一座中西经典图书馆一一两街之隔的茅盾书房。

当时的茅盾,已是著作等身、名扬天下的文学家。其藏书颇丰,中外兼具。内容涉及艺术、文学、哲学、宗教等方面,且部部经典。

故乡、家庭、学校、私塾、图书馆,就是木心浸润中西文学艺术修养的“天然氧吧”。

丰厚的滋养下,中国文化塑造了木心的筋骨,世界文化奔流而成了木心的血脉。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3)

少年木心

2 追求梦想 奉献艺术

作为家中独子,母亲自然希望木心继承家业、经商从政。

而木心却更喜欢绘画。

18岁,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专修科,后又转到杭州国立艺专。先后师承刘海粟、林风眠大师。

23岁,为了精进绘画,辞掉美术教师的稳定工作,木心二进莫干山苦读作画。

冬天的莫干山,阴冷潮湿,如有寒风掠过,竹梢划着窗子,萧萧瑟瑟。身披棉被,仍被冻得哆哆嗦嗦。

木心苦读志坚,至更深夜静。一豆油灯,散落的书籍,篇篇文章,页页画作,就是他的“伴儿”。

夏日晨起,登高俯瞰,茂林修竹,茂密青翠,漫山遍野,高高的竹尖,映照日光。崇山峻岭,层峦叠翠,一派昂扬生气。随即入画,人也痴迷沉浸,半天悠忽而过。

冬季,满眼的玉树琼枝,更是木心的欢喜。

如此光景一去六年。

家道中落,不得不下山时,挑担中是沉甸甸的文稿、山水画。

挚爱与工作合二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木心说:“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

厚积薄发的木心,逐渐得到业界肯定及推崇。不仅是上海美协的负责人,还曾担任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修复的设计师之一。

奉献艺术,梦想成真。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木心如是说。

深以为然。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4)

青年木心

3 生活重创,修行人生

wen ge开始,木心人生至暗时刻突降。

1956-1979二十多年间木心入狱三次,身心均遭重创。

1956年,木心29岁,第一次入狱是因同学诬告策划偷渡。

出狱前,有人带给他母亲过世的消息。

暮年的木心回忆说:

“我哭得醒不过来。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诉呢,非要跑进来对我说‘你妈妈死了’。”

期间,全家人被日夜监视,姐姐被批斗身亡,姐夫被关牛棚。

第二次1971年,木心被单独囚禁,关押在积水的防空洞中,环境潮湿阴暗。期间,三个手指惨遭折断。

如何度过暗黑时刻?

白天,木心是囚犯,劳作、写改造材料。

晚上,木心是自由的王子。手绘黑白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和巴赫曲子。

囚牢成了他的创作室。埋首写作,完成了写成一百三十二页,约六十五万字的手稿。内容涉及自己对中西绘画、音乐、文学以及哲学的认知与思考。

长达18个月的刑期,很多人都以为木心,无法承受如此苦境,肯定会爬着出来。

出狱之日,木心自己稳稳地走了出来。

回想起那段生活, 木心说:你要我毁灭,我不!我不能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每画一张画,我就得救了,没写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自己救了出来。

为防搜身,木心把那些手稿缝在厚厚的棉衣偷偷里托人带出去。15年后,才回到了木心手中。重修和续写这些文字,成为在异国他乡度后半生的木心的精神支柱。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5)

4 飘零异国的隐士

那年,木心52岁。

无妻无子。

家早已被抄,藏书、文稿画册悉数被毁。

三年后,55岁的木心,黯然离乡,远赴美国。

在陌生的国度,蜗居一隅,木心寄情写作。每天笔耕7000-12000字,即使发高烧只要不倒下,他就继续写。

他说:喜欢这样开心的感觉。

到1992年移居美国的十周年,木心已经出版了八卷新作。

期间,他创作的散文和短片小说频频发表在台湾的报纸杂志上。

作品内容除了海外生活心得,还写故居衰败、上海的灯红酒绿、茅盾图书馆,也林风眠的画骨,写张爱玲的顿悟寂静。

但从不写那二十年,不仅不写提都不要提。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

老朋友童明先生曾问木心:将来有一天可否写回忆录?

木心说:我必须等到能把自己当做另一个人的那一刻,等到自我消散的时候。那将会使我非常喜悦。

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对木心来说,时间不是疗伤药,疗伤药在时间里。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6)

5 山水画中深藏不露的乡愁

木心到美国十多年,痴迷写作,画笔生尘。

画家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是异国他乡的忘年交。更是木心的守护人。

陈丹青提到:二人常逛美术馆。可后来,木心也是为了陪他。木心总是远远扫视,从不入神细看久看那些伟大的经典。十八九世纪的名画,木心更是一走而过。

木心,真不迷恋西洋绘画。

在文学创作上,他可以融合中西,呈现文学世界观。

可“中国山水画”是木心讳莫如深的“结”。

在国内时,木心绘画的巅峰期被牢狱之灾腰斩,开个人画展是天方夜谭。

背井离乡的木心,年逾古稀,天意难料。

可画家总会把开画展当作自己的职业梦想。

作为科班生,又有山水画“童子功”。木心,终究还是开始画了。

不仅画,还在林肯中心、哈佛大学开画展,后来还举办了全美巡回展。

画作入选大英博物馆,在中国画家中,木心是第一人。

中国画家自古以来,画作上签名、印章、时间地点齐全,有的还赋诗一首或文句数行以示作画主题。

木心画作三不签,不签名,不彰显国族,不签署日期。且晚年转印画的作画主题,很少用文言古语。

对于木心绘画风格,国内一些业内专家评价木心画作:画背后的图像记忆来自北宋遗风。

乌镇,木心美术馆的墙上贴着一副字:

土,非中国。中国雅,雅之极也。世界四大文明,中国最雅。

这些文字是在木心晚年遗稿中发现的。

故国,故乡,不是不能言,而是不知如何言说。那就把家国深深埋在心底吧。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7)

6 叶落归根

1994年,70岁的木心孑然一身,悄然回到故乡。

故居面目全非:外表剥落漫湮得如此丑陋不堪,顽强支撑了半个世纪,等待小主人海外归省。

“别人的悲惨我尊重,无言,而自身的悲惨,是的,是悲惨,但也很罗曼蒂克。”这就是小主人彼时的心境。

永别了,我不会再来,木心再三念叨着这句话。

陈丹青回国,曾去乌镇探访,特意给先生带回故居一节腐朽窗棂,先生一直保存着。

1999年,同乡人陈向荣看到了木心在《乌镇》中写的“不会再来”,了解了木心的身世,由不得感慨万千,前后用了5年的时间,劝说木心回家。

2006年,79岁,木心,这个出走二十多年的白发游子,携那节窗棂终于叶落归根,回到故乡乌镇。

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木心写道:我临老归乡并非自愿,这是西方不可能给我制作壁画的机会,只好回来经营“木心艺术馆”。

五年后,84岁的木心仙逝。

弥留之语是:你们不要抓我,要知道把一个人关起来,让他失去自由,是很痛苦的。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木心生前说:老年人的仁慈是看清了种种天真。仁慈是对自己放松,但对世事不放松。

只是,不知世事世人,可知当事人那深入骨髓的痛。

7 但愿我能化作夜,而我却是光啊

梵高说:“人们时常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他一定生来就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没有一个人的存在会是一无是处的。”

木心曾与贝聿铭高足林兵感慨:自己与贝聿铭选择的命运相殊。每一个人生节点,贝聿铭都走对了,而自己步步踏错。

其实,人人都在受苦,不例外。

可是有些人,把苦难“熬”成了人生累累硕果。

谁能说木心不是其中的佼佼者呢?

青少年时期蓄养的出色才华、滋养的自律人格,在人生遭逢黯黑深谷,木心犹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可以在自足的自爱中独身过活,可以在险恶的生存环境里自救幸存。

唯能独善极致,方可生济世之力。

木心走了,光依然在,依旧温暖。

太多太多的人,去乌镇,见木心。

似乎怎样的问候,

也比不过大哭一场,

即使,无人能替你悲伤。

木心一生只够爱一人(我并不替你悲伤)(8)

编者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本文由师姐dengxiashiqing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作者师姐dengxiashiqing介绍:一位戒不掉咖啡、旅行、游泳的写手,侧重品鉴婚恋家庭、解析女性成长,愿手写我心、暖你人生。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欢迎关注:师姐dengxiashiq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