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1)

经常与种平菇的农民朋友在一块聊天,每到种平菇季节,到底选什么品种比较靠谱呢,既能抗黄菇病又能高产,种菇农民还真的很纠结。

我国平菇选育品种比较多,按温型可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广温型、低温型,按菌柄软硬程度,可分为硬柄型和软柄型,到底哪种柄型的品种抗黄菇病,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黄菇病。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2)

黄菇病发病初期,在平菇叶片上形成黄色小斑点,随叶片长大,黄斑逐渐蔓延至整朵平菇,菇柄、菇叶全部变黄,叶片上有粘液并伴有腐烂的腥臭味,因此叫黄菇病。

黄菇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通过空气、水、飞虫等传播。平菇一旦感染此病,传播速度极快,几小时整个菇棚都会染病,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预防。

黄菇病发病原因,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引起的,没有适宜的生存环境,是不会爆发的,只有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引起黄菇病的爆发。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3)

硬柄平菇是农民的主要栽培品种,温型有夏季高温型、早秋广温偏高型和冬季广温偏低型。其子实体组织致密,手捏菌柄感觉硬实,不易变形,吸水性差,喷在叶片上的水滴,不等叶片吸饱就流走了,不利于细菌病毒的繁殖。

夏季和早秋的硬柄品种,在高温、阴雨天、闷热、空气流动性差的环境中,也很容易感染黄菇病,所以夏季和早秋种平菇,中午的高温时段,停止向子实体直接喷大水,采用井水灌棚降温、增湿,闷热、、空气流动性差的天气,可用背负式风力喷雾器促进棚内空气流通。夏秋季节虫害严重,可悬挂防虫网、灭虫灯、粘虫板,预防飞虫传播黄菇病。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4)

冬季硬柄平菇,颜色多为灰黑色,种菇农民为了平菇快速生长,白天会卷起棉被给大棚增温,减小通风量,同时给菇体喷大水增重,虽然冬季气温低,黄菇病也会小程度发生,多为叶片黄斑,一般不会蔓延整朵平菇,待到春天,气温回升,就会打面积爆发。因此,冬季的平菇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要认为冬季气温低,就放纵棚温升高,减少通风和喷大水。

软柄型平菇是广温偏高型品种,主要在早秋栽培,颜色为黑色。早秋上市平菇中,软柄平菇颜色最深、菇形漂亮、口感好、韧性强、菇质厚、耐储运、商品价值高,深受种菇农民的青睐和消费者的欢迎。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5)

软柄平菇最大缺点是子实体组织疏松,菌柄似海绵状,手捏菌柄,易变形,同时会有气体排出,松手后,菌柄又会恢复原形,这种海绵状的组织结构,吸水性极强,加上早秋的高温,给黄菇病的爆发创造了天然条件。因此,软柄平菇的管理以降温、降湿、大通风为主,要在中午时段地面灌水降温,早晚温度低时喷雾状水,少喷勤喷,既要保证平菇正常生长所需湿度,又不至于因通大风使平菇叶片干裂。

软柄平菇,出菇时气温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同样环境中,其菌丝的生长普遍优于硬柄平菇。软柄平菇菌丝粗壮,长势快,分解养分能力强,繁殖量大,若温度太高,易生成菌皮,长菌皮的菌包,出菇期推迟20天左右,影响产量的提高。如果冬季种植,受低温刺激,子实体分化不良,菌盖上会长出黑色瘤状物,影响其商品价值。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6)

黑色软柄平菇还有一缺点,相比硬柄平菇抗重茬能力较差,连续多年在同一菇棚种植,抗病能力减弱,也是易感染黄菇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在同一菇棚中种植2年,就要换棚栽培。

总结: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是滋生黄菇病的罪魁祸首,软柄平菇海绵状的组织结构,吸水性强,抗重茬能力弱,硬柄平菇组织致密,吸水性差,只要掌握了其各自优缺点及所适宜的生存环境,管理起来做到有的放矢,黄菇病的发生就会杜绝。

谷丰计划

平菇发菌的几个阶段(软柄平菇为什么易得黄菇病)(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