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古迹

古老的北京城,在千年岁月积淀中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世界遗产与文物古迹,它们既是北京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也记录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这些建筑遗存不仅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曾经以其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构成了一个“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的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

“京城古迹”栏目将带您“微观古迹,纵览京史”,通过一个个文物古迹的挖掘与科普,逐渐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以功能分类为横轴,以历史时间为纵轴,去展现那一筑一物的历史变迁和建造艺术,去讲述那一时一地的文化精神与市井生活。

01、北京明清园林中的题刻赏石

中国古典园林是高妙绝伦的综合艺术,山水花木,亭台楼阁,无不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智慧。北京明清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历经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营造发展,形成了以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等为代表的蔚为壮观的北京明清园林群。

当你想要去古典园林中体验古人诗情画意的理想生活,你可以在颐和园佛香阁里俯瞰昆明湖的碧倾波光,可以荡桨北海远眺纯洁肃穆的白塔,也可以在恭王府的假山间攀登游赏。

在游览中,你或许会发现,除了出于自然的山水花木,成于人工的亭台楼阁,古典园林中还有着一类介于自然与人工之间,沟通自然与人工的独特成员——题刻赏石。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2)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3)

原图引自:刘晓明、薛晓飞《中国古代园林史》 改绘:高媛

02、刻石的类型与特征

北京皇家园林中有着类型丰富的题刻赏石,大致可分为碑式刻石、帖式刻石、摩崖刻石和独立刻石四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

第一种碑式刻石,具有鲜明的纪念性,碑体规制较高,碑文篇幅较长,兼具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北京皇家园林中有不少碑式刻石,主要以皇帝御碑为主,如北海琼岛春阴碑和颐和园东堤昆仑石碑等。这些御碑铸刻着皇帝在园林中留下的墨宝,记录了皇帝游园时的情致和幽思。

北京北海“琼岛春阴”碑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4)

北京北海“琼岛春阴”碑,高媛/摄

北京北海“琼岛春阴”碑是为了纪念“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而立的皇帝御碑,碑首盘顶,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碑的正面)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文提纲挈领地总结出此地的景致特色;碑阴(碑的背面)刻乾隆皇帝御制诗。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体则引导了人们登山游览的路线。

该刻石不但具有“燕京八景”的纪念性意义,展示了北海琼岛春天如画的景色;而且已然成为琼岛上的一处游览景点,刻石吸引着对面堤岸上,水中船上的游人前往琼岛一探春色;此外,该刻石还很好地引导了游览动线,使得游人经由对此石的游览兴趣,前往北海琼华岛,获得琼华岛上更丰富的游览体验。

北京颐和园东堤昆仑石碑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5)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6)

北京颐和园东堤昆仑石碑,高媛/摄

北京颐和昆仑石碑位于颐和园东堤铜牛之北,碑上有乾隆御题诗句九首。东侧的题诗说明了“西堤此日是东堤”的缘由。西侧是一首咏颂昆明湖的七言律诗。石碑南北分别是御题三首、四首绝句。

该石碑位于颐和园东堤上,紧邻昆明湖,从此碑可远眺廓如亭和十七孔桥,从而成为东堤上的一处赏景节点。此碑还具有一定的纪念性意义,记录了西堤改为东堤的历史事件,在颐和园的历史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由于此昆仑石碑是乾隆皇帝御笔所题,其诗句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于颐和园昆明湖的文学感受,具有一定的文学和书法研究价值。

第二种帖式刻石,大多镶嵌在园林的白壁上,具有浓厚的书法意味,兼具展示性和装饰性。绝大多数帖式刻石都是做“补壁”之用,北京皇家园林中的帖式刻石大多与乾隆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北海快雪堂法帖为代表。

快雪堂位于北海公园的北侧,在阐福寺的东侧,现为快雪堂书法博物馆。快雪堂是一座皇家三进院落,从前到后分别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最初为两进院落,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得到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临摹晋代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石刻,为了更好地收藏,他特命人增建了金丝楠木殿,取名为“快雪堂”,距今已有238年的历史。澄观堂和浴兰轩的主体建筑都是朱红色,抄手游廊里有48方书法刻石,庭院内多植松柏,景观感受舒朗苍劲。

快雪堂法帖集中展示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米芾等名家的书法作品,是我国书法文化的精髓所在。将法帖镶嵌在抄手游廊之中,丰富了游人的游览乐趣,使得游人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快雪堂的历史与文化。

第三种摩崖刻石,起初是人们游玩名山大川时,在岩壁平整处刻字以寄兴表志,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后来在园林里与山石结合,形成精雅的摩崖刻石景观。北京皇家园林的代表案例如北京北海快雪堂“云起”摩崖刻石、北京颐和园清可轩遗址摩崖刻石和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刻石。

北京北海快雪堂“云起”摩崖刻石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7)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8)

北京北海快雪堂“云起”摩崖刻石,高媛/摄

北京北海快雪堂“云起”摩崖刻石位于快雪堂的第三进院落,院内环境清幽古朴。庭院中间有一组小型太湖石假山,一条曲折小路将假山分为东西两部分,站在假山入口,“云起”摩崖刻石吸引着游人走入假山进行游览,沿着“云起”的引导走进假山,游人会看到快雪堂的金丝楠木大殿。

太湖石假山山型挺拔,石质白灰细腻,中国古人认为,石乃云根,“云起”意为云升起之处。“云起”刻石字体是清秀的楷体,位于假山高度中部,符合人的观赏视觉体验。

此摩崖刻石不但丰富了假山的观赏体验,而且吸引着游人走进假山游览。该摩崖刻石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营造了一种更为古朴清幽的景观意境,使得该院落具有更为文人化的意境。

北京颐和园清可轩遗址摩崖刻石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9)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0)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1)

北京颐和园清可轩遗址摩崖刻石,高媛/摄

北京颐和园清可轩遗址摩崖刻石位于颐和园清可轩,清可轩是颐和园后山园中园赅春园的第三进院落,该建筑群坐南朝北、依山就势,三重院落借助山势层层迭高,清可轩因地制宜建入天然岩石中,岩壁上有23处摩崖御题石刻,置身清可轩殿中便可观赏崖壁石刻。

该摩崖刻石,原本属于清可轩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皇家园林的文人化意境。此外,它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书法艺术价值,通过研究崖壁上的御题文字,研究者们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颐和园、乾隆皇帝、清宫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历史认识。

最后一种为独立刻石,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赏石传统,独置园林景石以其本身“瘦、漏、透、皱、灵;怪、奇、险、拙、秀”等特质自成一景。独立刻石私有属性较强,多在园中较为显眼的位置。为避免对景石的破坏,一般只是在其上不起眼处刻字标注名石的名称、相关雅号或赞美之词,以突出园主人对该石的喜爱以及其独特性和观赏性。北京恭王府的独立刻石类型众多,颇具代表性。

北京恭王府“独乐峰”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2)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3)

北京恭王府“独乐峰”,高媛/摄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4)

独乐峰细部,颐和吴老/摄

北京恭王府“独乐峰”,位于恭王府后花园蝠池南侧。石质为北太湖石,石色呈青白色,石高约五米,线条流畅,姿态傲然。峰顶刻有“独乐峰”三字,其中“独”字隐于顶峰。

进入恭王府后花园,迈过西洋门,走过一段被两侧假山分隔的甬道,即可看到“独乐峰”,该刻石不仅具有影壁的作用,使人们无法将后花园的景致直收眼底,还吸引着人们前去探索游览。“独乐峰”与后花园内其他假山及刻石有着鲜明的不同,深受园主喜爱,俨然成为整个后花园南部区域的中心和焦点。

北京恭王府“翠云岭”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5)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6)

明清时期的京城私家园林(京城古迹北京明清园林中的独特成员)(17)

北京恭王府“翠云岭”,高媛/摄

北京恭王府“翠云岭”刻石,位于恭王府南部左侧假山山顶。“翠云岭”刻石为一块剑状独立刻石,石色灰青色,石高约两米,刻字面状如石板,平整光滑。石体中央刻有“翠云岭”三个楷体大字,工整流畅,旁边署名“芳林”。

该刻石西部为连接南部和西部假山的城墙状廊道,从该刻石处可远眺后花园西侧美景,春夏时节,杂树葱茏,云霞雾霭,确有“翠云”之意;再加上此处为南部左侧假山最高点,称其为“岭”,体现了古典园林“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造园手法。

“翠云岭”刻石虽不似“独乐峰”姿态优美,但仍有其独特之处。作者“芳林”现已不可考,但无论“芳林”曾为园主,或曾为园主好友,这块独立刻石都记录了他曾经游赏至此的情思,而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攀登游赏至此,“翠云岭”会引发我们无尽的联想和思考,使我们将后花园中的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联系起来,实现对于古典园林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欣赏。

03、题刻赏石与京城印迹

这座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老都城,散布着众多华美壮观的古典园林,遍布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印迹。

在颐和园、北海、恭王府等北京明清古典园林之中,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题刻赏石,为北京明清古典园林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深厚的情致。

繁华现代的京城,吸引着八方宾客,倘若有一天你要去探寻古老京城的历史印迹,别忘了到古典园林中去,别忘了去探寻题刻赏石的印迹。


本文作介

高媛、黄晓,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刘珊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注:本文摘编自《留书于石,经久不朽:古典园林中的题刻赏石》,原刊于《紫禁城》2021年第九期(故宫博物院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