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有个彬州市,湖南有个郴州市,“彬”和“郴”尽管读音不同,但字形却很相似,极容易混淆。其实明白了彬州市的由来就会发现,它之所以改名为现在的“彬州”就是因为怕混淆的原因。

陕西汉中古族历史(曾经的古豳国所在地)(1)

陕西彬州市

彬州历史悠久,可以说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上古时期,周人的先祖后稷是尧帝的农官。他教在豳(bīn)地耕种,这里的人民便以耕种为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这个豳地就在现在的彬州这里。

后稷死后,他的后代就不再做农官了,但是仍然靠耕田种地为生。后稷的重孙公刘,带着族人在豳地,继承后稷的事业,专心耕种。这里的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安定。

附近部落的人们,听说公刘是后稷的后代,很有德行,能够带领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因此纷纷来投奔他。这样豳地的百姓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一个国家,这就是豳国。

《诗经》十五国风,其中就有《豳分》。《豳分》记录的多是豳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生活。因此彬州市有“诗经之乡”的称号。

公刘去世后,葬在了豳地这里。他的墓地就在龙高乡土陵村泾河北岸的山谷之间,至今仍有墓碑存在。

陕西汉中古族历史(曾经的古豳国所在地)(2)

位于彬州市的公刘墓

公刘的后代一直在豳地这里生活。直到古公亶父,也就是周文王的爷爷在位期间,这里受到西边戎狄部落的侵扰。古公亶父不得不率领族人向东迁移,最后迁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上。这时他们的国号才改为“周”。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豳地属于王畿,也就是周天子的辖地。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在此设县,因为这里有一条漆水河,于是就定名为漆县。这也是彬州这块土地上第一次设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魏统治这里是,在此地设立南豳州,后来改为豳州,便是因为这里曾是豳国故地的缘故。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在今天的北京这边恢复了幽州的建制。由于“幽”和“豳”非常接近,便将豳州改为同音的邠州。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邠州这个建制一直存在,尽管管辖范围多有变化。中华民国建立后,撤州设县,将邠州改为邠县。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仍称为邠县。但是“邠”这个字有点生僻,在日常生活和行政事务中,多有不便。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邠县改为彬县。

陕西汉中古族历史(曾经的古豳国所在地)(3)

山青水秀的彬州

2018年,彬县撤县设市,改名为彬州市,成为咸阳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而郴州市是湖南的一个地级市,两者字形非常相似,是否彬州会再改名,或者由于文化的发展,许多人能够分清“彬州”和“郴州”而不需要改名呢,那就让历史来见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