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陈斌荣(余姚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2022年6月,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进入第二期,主要目标是寻找古海岸边的居住区房屋和相关生活遗迹,并考虑进行出土遗迹的现场保护和长期展示。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经过“碳-14”测年,考古人员确定该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最高可达到8300多年,早于闻名中外的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经专家论证,这是目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年代最早、埋藏最深的一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
井头山遗址(蓝色部分)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临近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是中国沿海超大埋深的史前贝丘遗址。
井头山遗址里,不同阶段形成的包含密集贝壳的文化堆积层被一一标注。
井头山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工艺还比较粗糙,但已有绳纹、浅方格纹、刻划纹等纹饰出现。
考古人员在清理因梅雨导致的塌方时,意外发现这只加工精细、造型古朴的木碗。
最早向考古机构提供线索的是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村民王维尧和王维新。2013年10月,两人在井头山南麓一待建厂区的土建工程地质勘探现场发现了海生贝壳、动物骨头、陶片、残骨器等遗存,便将其送到正在附近田螺山遗址考古的研究人员手里。经实地调查核实,考古人员确认陶片特征与河姆渡文化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在随后的试掘中,考古人员探知文化堆积层深达7米以上,由此初步确认井头山遗址是一处在此前浙江考古中从未发现过的史前贝丘遗址。
2019年9月,井头山遗址正式转入考古发掘阶段。此后,考古人员陆续出土了400余件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等文物,鹿角、稻谷等动植物遗存,以及灰坑、食物储藏坑、存有密集贝壳堆积的烧土堆、树根,还有器物加工、食物处理场所等遗迹。
考古人员展示井头山遗址出土的带孔螺壳,这可能是某种利用螺壳制作的乐器或装饰品。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器保存得非常好,因为其从8000年前开始就已被掩埋在海侵沉积层里。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新发现的橡子储藏坑。
考古人员对刚出土的纬编容器进行现场清理和保护。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左)向中国科学院专家介绍出土的牡蛎壳。井头山遗址出土了大量先民食用后丢弃的各种海生贝类。
从已发掘出的井头山遗址文物中,我们能较清晰地复原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是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把宁波地区人文历史源头向前推了1000多年,更对我国古海岸线变迁、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变化,以及海洋文化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科学资料。
(本组照片系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作品)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31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