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是继张骞之后,又一个从长安出使西域的汉人,他被匈奴单于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独自放牧整整十九年。在这漫长的十九年里,苏武是如何度过的呢?关注我,一起走近苏武,探寻历史背后的故事。

苏武是陕西西安人,西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天汉元年,苏武被封为中郎将,授旌节出使匈奴。

苏武此次之行有两个任务,一是将匈奴的使者送回匈奴,原因是匈奴单于为了向汉朝示好,将汉朝的使者放回,作为回礼,汉武帝将匈奴的使者送回国。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1)

二是给匈奴单于送份厚礼,汉朝和匈奴关系逐渐趋于缓和,汉武帝为增进两国关系,给匈奴单于送去丰厚的礼物。

就这样,孙武率领一百多位随从,日以继夜地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匈奴领地。匈奴单于见到汉使臣送来的礼物很高兴,热情地款待了他们。

按理说,苏武顺利完成了使者的任务,可以回国复命了。但就在他们准备返程时,匈奴发生了一起谋反事件。

匈奴昆邪王的外甥缑王和虞常准备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然后投奔汉朝。这件事在密谋时期,苏武的副使张胜知道,但没有告诉苏武。谁知道谋反事情败露,缑王兵败被杀。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2)

匈奴单于认为汉朝先违反两国交好的约定,对汉朝使者进行了扣留,并要求苏武一行人全部归顺匈奴,遭到苏武的断然拒绝。

匈奴单于便利诱苏武,只要他肯投降,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但苏武决心不变。

匈奴单于恼羞成怒,将苏武关进地窖内,不给吃喝,妄图磨灭他的意志。但让匈奴单于没想到的是,苏武在地窖内,饿了吃身上的羊皮袄和毡毛,渴了就抓把雪啃食。

苏武被关在地窖里,许多天依旧不死。匈奴人觉得他很神奇,认为苏武一定有神灵保佑,又敬重他的节操,便不再逼迫他投降。但也不放他回汉朝,而是将他流放到了北海,一个渺无人迹的地方,让他为匈奴人放羊。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3)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放羊,临行前,匈奴单于对他说:“只要你能让羊产下羊羔,我就放你回归大汉。”这个许诺多少给苏武留下一线回归的希望,但匈奴给苏武的羊全是公羊。很显然,匈奴单于根本不想释放苏武。

在北海放牧的苏武每天把旌节紧紧抱在怀中,无论放羊,还是吃饭睡觉,都不曾离手。旌节上装饰的牦牛毛都掉光了,仅剩一根竹竿,苏武依旧视它如生命。

对苏武来说,旌节代表着大汉的凭信,寄托着他对汉朝和亲人的思念。也许就是这根旌节的支撑,苏武才度过孤独而艰苦的每一天。

苏武刚到北海时过着很原始的生活,没有食物供给,一切全靠自力更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苏武只能依靠猎捕一些小动物和野菜充饥。后来,他学会了织网捕鱼,利用北海的天然优势做到了自给自足,解决了温饱问题。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4)

苏武在北海牧羊期间,曾经娶过一位当地女子为妻,但史料上很难查阅到此女子的信息。有学者推测,苏武的妻子应该是匈奴人的赏赐,身份和地位都不会很高。她和苏武一起在北海放羊,并生下一个混血的儿子叫苏通国。

苏武和他的妻子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艰难生活,他执着地盼望着回归大汉的那一天。

转眼19年过去,从汉朝出发时苏武40岁,如今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当初流放他的匈奴单于已经去世,汉朝的皇帝也变成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

此时匈奴已经没有力量和汉朝继续开战,新匈奴单于向汉朝求和,汉昭帝借此机会向匈奴要回使者苏武。匈奴人不想放过苏武,谎称他已经去世。

后来有汉朝使者知道苏武并没有死,就责怪匈奴单于说:“我们皇上在林园里射下一只大雁,发现大雁的脚上拴着一块布条,上面是苏武的亲笔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你一位堂堂国君怎么可以骗人呢?”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5)

匈奴单于听后大惊失色,更加认为苏武不平凡,他的忠义竟然感动了大雁。于是,匈奴单于便向使者承诺,一定送苏武回汉朝。

汉昭帝始元六年,苏武回到了长安,长安城百姓听了他的事迹,都被他的忠义感动,纷纷上街欢迎他的回归。汉昭帝也对苏武进行了嘉奖。

苏武离开匈奴时,他的妻子和儿子被认为是匈奴人,没有和他一起回到汉朝。

苏武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年,他在汉朝的儿子因为参与一起谋反案被杀。苏武因此受到牵连,被罢免了官职。

汉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拥立汉宣帝有功,被赐封关内侯。汉宣帝念他年事已高,身边无子照料,便和匈奴沟通,将苏武远在匈奴的儿子苏通国要回了汉朝,陪伴在苏武身边。但苏武的匈奴妻子,有没有回到汉朝便不得而知。

苏武和匈奴是什么关系(被匈奴人流放北海19年)(6)

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他列为麒麟阁第十一位功臣。

苏武出使匈奴和张骞出塞西域的时间相差39年,张骞出塞时,苏武刚好一岁。张骞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为第一个用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而苏武用十九年的时间,诠释什么叫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他因此也成为宁死不屈、爱国忠君的代表人物。两个人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值得后世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