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约50%的宝宝出生后会经历明显的黄疸过程,但是,这其中不足10%的宝宝属于病理性黄疸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哪些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可能有哪些危害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如何分辨新生儿是否病理性黄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如何分辨新生儿是否病理性黄疸(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如何分辨新生儿是否病理性黄疸

据统计,约50%的宝宝出生后会经历明显的黄疸过程,但是,这其中不足10%的宝宝属于病理性黄疸。那么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哪些是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可能有哪些危害呢?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自身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主要是胎儿型的,出生后半个月内会逐渐转换成与成年人相同的血红蛋白,因此,自身大量红细胞逐渐破坏,然后在骨髓内合成成人型血红蛋白再进一步生成红细胞释放到血管里。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降解,其中血红素会经过代谢成为胆红素,胆红素再进一步转化为胆原、胆色素通过大小便来排出体外。这是胆红素来源和代谢和排泄的途径。

当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以及经过大小便排泄受阻时就出现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过多,从而出现胆红素经由毛细血管到皮肤的重新分布,也就是出现肉眼可见皮肤黄染加重过重的情况。这也就是病理性黄疸的来源。

生理情况下,正常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5-7天达高峰,10天左右退尽,由于每日胆红素产生和排泄不同,黄疸期间每天胆红素有一个正常值范围;超过了这个正常值范围就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了。其中,足月儿经皮胆红素每日增长超过5mg/dL,最高时超过12.6mg/dL,属于病理性黄疸范畴。

黄疸出现有一个过程,往往是颜面部先出现,继而脖颈、躯干、四肢出现,严重时手脚心明显黄染。巩膜黄染是新生儿黄疸的特点,早于手脚心黄染。

所以小李的宝宝首先出现面部黄染,但是生后第1天就出现了黄疸,超出了生理性范畴,属于病理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有1)红细胞破坏增多了,常见病因有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头颅血肿、其他部位出血、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G-6-P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2)胆红素代谢受阻,比如肝脏功能不完善,因感染导致肝功能受损,因缺氧引起酶代谢活性下降,白蛋白合成不足等;3)胆红素排泄受阻,比如宝宝因为饮食不足引起大小便不能及时排出,胆红素在体内堆积自然黄疸明显了。

病理性黄疸的干预措施主要有:(1)足量喂养,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液和水分,在过于强调母乳喂养但母乳又及时或者充足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下宝宝纯粹是因出生后喂养不足引起早期黄疸快速升高,这种情况及时给予足量的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黄疸会得到很快缓解;(2)由于胆红素在肠道内存在肝肠循环,也就是排泄到肠道内的胆红素由于没有能够很快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可以又进入肝脏和血液,从而出现了胆红素在体内循环往复不能及时排出,由于细菌具有代谢胆红素的功能,且经细菌代谢的胆红素不能再被吸收进宝宝的肝脏和血液,所以补充益生菌是一个辅助的措施;(3)增加宝宝的大小便,要遵循生理情况,大小便主要依赖于喂养,所以,及时开奶足量喂养是主要途径;(4)蓝光照射可以将胆红素的外形做出改变,改变后更容易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但是脱离了蓝光后这些变形的胆红素还可以部分变回来,所以蓝光照射后小便要充足才能让胆红素排泄充分;(5)茵陈或茵栀黄对部分宝宝的黄疸有效,是中医儿科推荐的治疗方式,另外一点口服茵栀黄的宝宝容易腹泻,通过增加大便排泄也是其中一个作用;(6)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这种情况下在宝宝有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更容易出现,通过给予人血白蛋白可以结合这些游离胆红素从而避免出现胆红素在脑部的损伤。既往还有给予激素稳定红细胞膜的办法,现在已弃之不用。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会影响宝宝的脑部,带来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不思饮食,之后出现宝宝易激惹、高声哭叫、肌张力增高、吸吮差、拒食的情况,未经治疗的话这个阶段往往持续5-7天后转入第3期,表现为肌张力由高转低,吃奶逐渐好转,这个过程持续2-3个月;第4期是后遗症期,这个阶段宝宝肌张力再次增高,不但四肢容易僵直,而且容易出现躯干挺直的情况,同时宝宝特别容易哭闹,哭闹难以停止,吃奶也比较差,体重增长慢。胆红素脑病的宝宝听神经传导严重受损,部分宝宝可能有耳聋。

以上是病理性黄疸的基本知识,家长们要了解相关内容,及时发现宝宝黄疸,并且注意有无加重的情况,不要等到胆红素脑病症状出现,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