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辩证法要素第十五条:“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斗争。抛弃形式、改造内容。”列宁在这里指出了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并把它作为第九条对立面转化的实例,即事物的转化必然表现为 “抛弃形式、改造内容”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

十六要素的最后四条关于辩证法的其它规律和范畴,列宁把质变量变和否定的否定二条主要规律都提出来了,但范畴却单单提了内容和形式(在第十一和第十二条谈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时提到过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等范畴),列宁当时所以特别注重和强调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同实践和理论的需要有关的。

首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方面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条件成熟了,另一方面则战争期间矛盾特别尖锐复杂,情况变化迅速,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在斗争中特别需要善于运用内容和形式的辩证法,以便根据客观形势和具体条件的变化,主动地抛 弃和改变过时的斗争形式,及时地改造和更新具体的斗争内容, 达到更好地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促使无产阶级革命 事业的胜利。

列宁说:“任何危机,以至事物发展中的任何转 变,都必然会使旧形式和新内容不相符合。”(《列宁全集》)同时,在当时这种尖锐复杂的斗争中,帝国主义资产 阶级为了掩人耳目,常常以变换形式花样的手法,来模糊人们对内容实质的认识,机会主义也在形式和内容问题上大搞诡辩来为帝国主义帮腔。

因此,只有正确地把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才能识别帝国主义的新手法和揭露机会主义的诡辩论。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2)

列宁说: “斗争的形式,由于各种比较局部的和暂时的原因,可能发生变化,而且经常在发生变化,但是斗争的实质、斗争的阶级内容在 阶级存在的时候是始终不会改变的。很明显,掩饰现代经济斗争 的内容(分割世界),时而强调这种斗争形式,时而强调那种斗争形式,这是符合譬如说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考茨基在理论见解方面实质上已经转到德国资产阶级那边去了,这点我们以后 还要说到)。”

拿资本家互相进行斗争和达成协议的形式(今天是和平的,明天是非和平的,后天又是非和平的)问题来偷换 斗争与协议的内容问题,就等于堕落成诡辩家。”《列宁选集》 可见,无论从实践上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从理论上揭露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诡辩,正确地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在当时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就其本身的理论意义而言,则是关系到正确认识和把握本质的问题。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就是把形式和内容放在本质论里叙述的。他在“绝对的根据”一节中,专门考察了形式与本质、形式与质料、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3)

黑格尔所谓的本质、质料和内容是同一序列的范畴,它们之间虽然有些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形式的对立面,都同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说:“不能这样的提问题: 形式是怎样 偶然附在本质上的;因为形式就是本质自身的表露,是本质固有的自己的反思。

这就是说,形式是本质自身所固有的存在方式,是本质的映现,它是同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个观点是合理的,列宁批判地改造这个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不论怎样形式都还是以本质为转移的。”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形式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首先它说明了形式是本质的,本质是有形式的,二者是不可分割地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里所谓形式是本质的,那是指内在的形式,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我们知道,内容是事物内在的本质 的诸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诸内容要素的组织结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表现方式,这种内容要素的组织结构就是指内在的形式,它是事物内在的方面,也是具有本质性的东西。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4)

如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它作为社会生产的形式,是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内容) 必然表现方式,是社会生产内在的本质的一方面,是具有本质性的东西。事物的外在形式,如一本小说,它的封面设计、装订方式等等,就不具有本质性。

其次,列宁这个结论还说明了形式是 本质的,但形式毕竟还是以本质为转移的,二者的联系是辩证的 和有主次的。形式是本质的,因而它对于内容和本质不是完全消极的和被动的,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如生产关系反作用手生产力,一本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或艺术性对于其思想内容的作用和意义等。

但是列宁强调“不论怎样”,形式都还是以本质和内容 为转移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还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小说的艺术 感染力根本上是决定于它的思想内容的真实性和社会意义的。

总之,列宁这里关于形式与本质关系的三句话,既说明了形式与本 质以及内容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又说明了形式的积极作 用和本质以及内容的决定性的作用,说明了内容和形式有主有次的辩证关系,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5)

列宁在第十五条要素中 特别提出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斗争”,也表明它们的 关系是矛盾关系,要特别注意二者的斗争,因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达到“抛弃形式,改造内容”,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可见,正确把握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对于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应指出,列宁之所以特别要补充和提出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关系到辩证逻辑的根本特点,关系到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根本区别。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最普遍的联系之一,也是认识和思维中的一个非常 重要的问题。黑格尔就不满足于只管思维形式而不管思维内容的形式逻辑,特别反对康德把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绝对割裂开来的 形而上学观点,指出:如果形式(思维形式)被看做“不同于内客并且仅仅是附着于内容的形式”,那么形式就不能够把握真理。

作为“毫无所谓的形式”,它们就会成为“谬误和诡辩的工具”,而不是真理的工具。所以他要创立不同于形式 逻辑的辩证逻辑,辩证逻辑不仅应当对“外在形式”,而且应当对“内容”进行“思维的考察”。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6)

黑格尔的这些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列宁指出,“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 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 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 些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

列宁批判地吸取了这些合理的思想,在给唯物主义的辩证逻辑下定义 时,也强调“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 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可见,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于辩证逻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列宁在第十五条中强调二者的 斗争,又把这一条作为对立面转化的实例,这都表明列宁是把二 者看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但二者是 矛盾的联系,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转化。

辩证法的基本框架内容(辩证法范畴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7)

黑格尔对于这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他强调二者同等重要,这从表示 二者缺一不可的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从表示二者不分主次意义 上说则是错误的。在个别地方,如讲形式与质料的关系时,他认为: “质料是被动的东西,形式是能动的东西。”这个 看法是错误的,说明尽管他批评亚里士多德,但也没有摆脱亚里 士多德重形式因轻质料因的影响,这也是他唯心主义必然导致的。

黑格尔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他比康德高明的地方,但他 却忽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斗争,这也是他的辩证法的不彻底性的 表现之一。所以,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特别强调斗争,表明唯物 辩证法既重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更重视它们之间的斗争。当旧的 形式不适合内容的发展时,正是通过斗争,才能冲破旧的形式,建 立适合内容发展的新形式,从而又促使内容得到改造和发展。列宁讲“抛弃形式,改造内容”。就是这个意思,而决不是不要任何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