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1)

曾几何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都依附在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追溯几代,我们都是农民的后代。

不过农民一直是受压迫的阶级,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建立让农民扬眉吐气,但是农民的实质地位并没有十足提升,现在更是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当农民,越来越多的乡村走向荒芜,因为很多农民已经变成了农民工,他们的后代变成了农民工二代。

农民工和农民工二代都背起行囊走进城市,在对城市仰望和刻意与故乡保持距离之间,农民工二代创造了独特的底层文化,包括他们的言语、服饰、头型和思想,今天我们主要说一说农民工二代是如何成为杀马特的。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2)

从《杀马特我爱你》说起

最近有一部非常火爆的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很多人都冲这个名字去看的,目前受到很高的赞誉。

豆瓣评分达到了8.7分,是一部有良心、有温暖、有问题意识的纪录片,导演李一凡,是西南地区的一位大学教授。这部影片经过了两年的磨砺,在这个什么作品都速成的年代,两年时间已经可以说明导演的用心。

李一凡是从2017年才开始接触到杀马特群体的,他认为杀马特群体有很多话要讲,而且这些话应该讲给公众听,于是就有了这部讲述农民工二代个人史和精神史的纪录片。

李一凡持续地在中国南方多地跟踪拍摄杀马特群体,他的足迹遍及深圳、广州、中山、重庆、贵阳、昆明、大理等多地。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3)

现实采访了67位杀马特,又在网络上沟通了12位杀马特,同时他购买了农民工二代的工厂流水线视频900多段,这些片断被他重新梳理剪裁。

影片中的杀马特群体很是惹眼,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蓬松爆炸而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低腰裤,在人群中很拽地走过。

小孩子们见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大人们更是觉得那是一群学坏的孩子。这些人总是被人误解,他们嘻嘻哈哈的背后是无尽的长夜和无情的哭泣。

纪录片要探讨的是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杀马特?导演抱着同情和支持的态度进行探索,从杀马特的起源说起,详细地论述了杀马特群体的成长,重点陈述五彩缤纷之下的杀马特情感。

李一凡想打破众人对杀马特的社会想象,从众人的包围中与杀马特群体一起突出重围,将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杀马特群体还给大众,他认为大众头脑中的杀马特和真实杀马特之间有很长的距离。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4)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杀马特这个群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我们很庆幸李一凡导演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杀马特影像,他们是值得历史留影的一群人。

谁最容易成为杀马特

杀马特是英语单词smart的翻译,本意是聪明的和时尚的,指代那些服装和头型都浮夸的年轻人。

中国杀马特的始祖是一位叫罗福兴的年轻人,当年他发起了洗剪吹发型,如今虽然他已经长大并回归正常生活,剪了帅气的短发。

但是他在大家心中的形象依然停留在那段杀马特时代,当年有20多万粉丝,如今也坐拥5000多万粉丝,十年后他依然是杀马特群体的头号教父。

罗福兴1995年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网络兴起时代沉迷于游戏,并被游戏中的人物造型吸引,直接去村里理发店弄了一个爆炸头。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5)

并用劣质染发剂染成粉红色,除此之外还涂口红和打耳洞,一个新新人类诞生了,他第一个将自己称为杀马特。本来是一个人自娱自乐的游戏,没想到最后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杀马特通常是一群农民工二代,他们加入杀马特群体的年龄比较小,处于一种盲目模仿的年代。而农民工二代为什么会容易成为杀马特呢?

一是杀马特的装束比较廉价,和农民工二代的经济条件比较契合;

二是杀马特的吸引力比较大,农民工二代在故乡没有接触过太多现代化的东西,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他们和城市接触的第一步;

三是杀马特象征着一种解放,不论是爆炸头还是浮夸的首饰,他们都在追求着一种自我定义的自由。

在《杀马特我爱你》这部纪录片中,导演对杀马特群体的采访结论和大众的想象不一样,大众认为杀马特有天然的攻击性,而杀马特群体表示他们只是在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6)

大多数杀马特都是当年的留守儿童,因为家里大人疏于学习管理,他们很早就和朋友们走上社会,他们心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苦闷。

杀马特造型可以称得上他们排解自己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但是杀马特群体一直承受着太多的污名,很多人都称他们是幼稚人,更有甚者大打出手,他们就是应该挨打的群体吗?

农民工二代活该被打?

在罗福兴的杀马特群体崛起后,有老板要求他修正造型,还有人对他进行攻击,所以中途他的确退出了一段时间。

后来返回美发业又重新拾起杀马特造型,不过最近几年他已经彻底从杀马特群体中退出,他无法承受杀马特带来的那些非议。

杀马特兴起之后,也随之而来反杀马特的浪潮,反杀马特一族认为这样的乡村非主流不可容忍。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7)

从2014年开始,网络上兴起了全民反对杀马特行动,大量网民携手谩骂打击杀马特,并有人人肉搜索杀马特,甚至提出痛打杀马特者。

真的有一些杀马特遭受社会人的痛打,这样的行动让杀马特家族分崩离析,很多人被迫离开杀马特家族并隐藏自己,可以说这是杀马特消失的主要原因。

杀马特成员成为过街喊打的老鼠,一些杀马特在街上成为社会霸凌的对象,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同城代打杀马特"业务。

杀马特给社会一些颜色看看,社会人要还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在打击不良风气和净化社会的倡议下,杀马特群体渐渐退出大众视线,这导致李一凡导演寻找了很久真实演员。

后来兜兜转转,导演终于找到了罗福兴,但是他发现自己误解了杀马特群体,这是一群值得关注的底层群体,他们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但是他们却处在一种无法改变的悲哀之中。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8)

杀马特就该打吗?这并不是法律规定,而是社会的偏见,很多人是墙头草随风倒,看见有人打击杀马特,自己也加入到这样的阵营之中。

这不禁让我想到特殊时期的时代,当时经历过的人回忆,有些人动手打人,有些人不忍下手,后来动手打人的人都犯了错误,而坚守良心的人成为正义的化身。

说杀马特该打的人也有他们的理由:

一是杀马特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了,让孩子从小就偏离了正轨;

二是杀马特败坏了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陷入一种迷茫和堕落;

三是杀马特并不是艺术反而是一种恶,是应该除掉的价值观。到底应该如何界定杀马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打人一定是错误的。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9)

社会该有怎样的容忍度?

我们的社会已经走到了新时代,但是人们的思想还处于旧时代,很多人的思想其实不够开放,我们总是在倡导多元文化,但出现了异文化就急于消灭。

在我看来,杀马特并没有危害社会,他只是一种自我展示的独特存在,虽然奇装异服但是没有触犯法律,如果这么一点容忍度都没有,还称得上包容社会吗?

古代哲人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今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我不会成为一名杀马特,但是我接受杀马特在社会的存在。

杀马特群体的很多人还是很纯粹的孩子,他们在接入社会的时候选择了独特的方式而已,虽然和主流的东西不太一样。

但是我们不能把江河的所有支流都截阻,这个社会也是一样,需要有不同的精神排泄出口,这样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曾经杀马特跳舞(不为人知的杀马特)(10)

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这个社会所有人都穿差不多的衣服,那么世界将是多么单调啊,就像现在我们走遍中国,每个城市都建设得一样,高楼大厦完全没有区别,我们不喜欢这样的城市建设,因为消灭了很多乡村和民族的元素。

如果再给大众一次选择的机会,相信还会有很多人反杀马特,但是我真心呼吁这个社会能够更加宽容,思想上的宽容才是这个社会持续进步的力量。

如果没有这样海纳百川的胸襟,一个人走不远,一个社会走不远,一个国家也没有太大前程,愿我们都能够拥有一颗宽容之心。

文/南宫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