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机制冰温度不够(忽冷忽热两重天)(1)

三伏天来袭·探访

致敬高温下的奋斗者

入伏后,青岛进入了炎热的高温天气,除了空调之外,冰块也成为夏天热销的产品。进入酷暑天气,海鲜冷链运输用冰量增大,加上不少企业车间也使用冰块降温,制冰厂迎来了一年中销售旺季。7月11日,早报记者探访即墨区一家制冰厂发现,由于市场用量增大,制冰厂24小时不停运转,日生产40多吨冰块当天即销售一空。据调查,随着高温来临,崂山、即墨、莱西等地的制冰产业开始增加产量,粗略统计,近期每天约有上千吨冰块从郊区运入青岛市区各大市场和酒店。

制冰厂日销冰块40吨

“这几天气温太高了,冰块用量猛增,没办法,只好让工人轮班24小时不停作业。 ”昨天下午,在即墨区莱青路上一家小型制冰厂中,3名工人互相配合,将每根重百斤的冰条从制冷箱中脱离后运进冷库,等着用户前来装车。不一会,一辆海鲜冷链运输车开来,工人将上百斤重的冰块直接放进装有海鲜的车厢中,以保持海鲜的新鲜度。

这家制冰厂的老板告诉记者,工厂一天24小时不停制冰,差不多能出40多吨冰块,当天就被预订完了。记者了解到,这家制冰厂规模不大,这几天基本上都是连轴转,工人们将制出来的冰块存进小型冰库里,等着用户来取,这样可以增加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在莱西一家制冰厂看到,两个面积分别为50多平方米的冷库里,上下好几层密密麻麻摆满了冰条。老板介绍,由于高温来临,这几天生产的冰块基本上脱销了,原来每天只有1吨到2吨的生产量,现在每天至少增加到了10吨以上,工人三班倒不停地生产冰块和冰条,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越是高温越是忙,每天销售的冰块量成倍增长。 ”制冰厂负责人曲先生介绍,制冰厂的淡旺季比较明显,一般夏季高温时需求量比较大,但是生产时间却比较长,冬季需求量低一些。正是因为不同季节需求量差异大,他们不敢在旺季时增加生产线。因为大冰块生产起来成本比较高,因此一些大企业需要的大冰块就显得很紧俏。

制冰工感受冰火两重天

“尽管有厚厚衣服和手套的保护,但和冰块接触的时间长了,也会冻得手发抖。”昨天下午,正在干活的制冰工人于师傅边忙碌,边对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工作。记者看到,和于师傅一起干活的还有两名工人,一名穿着厚厚的衣服呆在冰窖里存放冰块,一名在制冰车间负责脱离冰块,于师傅则主要负责运送冰块。只见于师傅戴着手套,穿着臂袖和长裤,不停地在制冰车间和冰库之间来回运送冰块。

“我这工作需要不停地接触冰块,如果没有手套,肉和冰会瞬间粘在一起。即使是有了手套的保护,接触冰块的时间长了,手也会冻得发抖。一边手被冻得发抖,一边全身热得出汗,真是一种很特殊的体验。 ”于师傅说。

记者注意到,于师傅所在的制冰车间属于半敞开式,车间外的温度已超过30℃,热浪一阵阵袭来,虽然紧靠着冰块作业,但仍难抵暑热,再加上不停地搬动冰块,汗珠在他的脸上滚动,他时不时地擦拭一把。冰块被送进冰库后,暂存在这里几个小时,当天就被人拉走送往市场、工厂等。于师傅搬运冰块时运动量够大,但接触冰块时仍然感觉到丝丝寒意直逼骨缝。

“不动起来就会很冷,动起来身上就冒汗,手却冷得发抖。 ”于师傅说。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很容易让人感冒,一般人承受不了。于师傅有时候也在冷库里干活,最让他感觉难受的是从库房走到外面的那一会儿,眼睛瞬间被白雾遮住,极为不舒服。而这种情况对制冰厂工人来说已经习惯了。

多数运往市场和酒店

“这些冰块多数运到了海鲜市场和大酒店,有的大企业也需要大冰块降温。天越热的时候,这些地方需要的冰块就越多。 ”一家制冰厂负责人介绍,这些冰块主要用在工厂车间降温和海鲜产品保鲜两方面。尤其是农贸市场、商超和酒店,为了保证鱼虾螃蟹等海鲜的新鲜,对冰块的需求量比较大。即墨一家大型企业每天都要从制冰厂购买大量的冰块,放在车间里为工人降温。记者了解到,青岛的制冰厂一般都开设在城阳、崂山沙子口、即墨、莱西、平度等区域。

“这几天的温度太高了,冰块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好几倍。上千斤海鲜运到南方,需要1000多斤冰块,这样才能保证新鲜度。”一名南方海鲜商客说。目前,青岛多家制冰厂基本都处于满负荷状态。冰块主要用在工厂工人降温和产品保鲜两方面。尤其是农贸市场、商超和酒店,为了保证鱼虾蟹新鲜,对冰块的需求量比较大。

“一家中型酒店一般一天需要至少近1吨冰块。上百斤重的冰块运到酒店后,会被敲碎,然后覆盖到需要保存的海鲜上面。 ”青岛一家海鲜酒楼的陈经理介绍,每年一到高温天气,购买冰块就成了头等大事。市北区营口路海鲜市场的于老板介绍,市场内商贩的冰块通过两种方式进货,一种是去城阳水产市场进海鲜时捎带回来,一种是有人每天到市场内统一送冰。制冰厂一般都在郊区,最近市场上的冰块需求量大了,冰块的价格上涨了一些。

来源: 青岛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