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

语文园地一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2)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套、帽"等11个生字和"手套、帽子"等8个词语。热爱大自然,了解出游的安全事项。

2.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迎、追"等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3.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初步了解左右结构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借助插图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6.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成冰,冰遇热化成水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重点

1.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的方式,理解"迎、追"等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初步了解左右结构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学会朗读科普童话《企鹅寄冰》,知道水遇冷变成冰,冰遇热化成水的科学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难点

1.联系日常生活,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2.学会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借助插图了解诗意,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3)

1.生动有趣的识字方法

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生字"帽""裤""帐""篷""指",帮助学生积累识字方法;说文解字识记"登",在识记生字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编儿歌识记"图";结合生活实际,拓展识记"壶""套",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2.语言积累

"字词句运用"中用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来理解、体会加点的动词的不同意思,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

"日积月累"中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背诵古诗,还链接了王冕的《墨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4)

1.多媒体课件

2.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生字和8个词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热爱大自然,了解出游的安全事项。

3.理解"迎、追"等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4.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书,如果我们经常走进它、仔细观察它,一定会有收获。那么,我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观察情境图,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6)

3.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及物品图片:

课件出示:

tào mào dēnɡ xié kù tú hú zhànɡ pénɡ zhǐ zhēn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帐 篷 指 南 针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思考去野外需要带什么用具,利用文中的情境图,图文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二、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认读词语,正音。

(1)正音:"登"是后鼻音,"针"是前鼻音。

(2)开火车认读。

2.去掉拼音,同桌认读。

3.小老师带读、点读。

4.老师拿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5.分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6.仔细观察上面两行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上面一行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需要的服装;下面一行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需要的工具。

设计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最后找规律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反复多遍认读词语,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才会扎实。

三、交流识记生字,拓展识记。

1.你是用怎样的办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提示:形声字识记:帽、裤、帐、篷、指

加一加:帐、图

编儿歌识记:图(窗户里的冬天)

利用偏旁来识字:针、裤、指

2.拓展识记"壶""套"。

(1)壶:有盖子的器皿。组词:茶壶、酒壶、油壶。

(2)套:原意是套马索。

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7)

马套 外套 手套

3.同桌再读词语,自由交流。

同桌互相交流:如:为什么要戴手套?为什么要带帐篷?

四、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1.同学们,这个周末我们全班一起去秋游,你会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课件出示:

如果我去秋游,我要带上____________,还要带上___________,还要带上__________。

2.寒假,宁宁准备和家人一起去爬山,应该带些什么?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学会了旅行前自己整理行李,但去不同的地方要带的东西不一样,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出行安全。

设计意图: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说说去秋游准备带什么,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既达到巩固认读词语的目的,又实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五、复习回顾,梳理动词。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课件出示:

1.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小水滴变成雨落下来,变成冰雹打下来,变成小雪花飘下来。

3.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指名读读句子。

3.课件出示,将加点的字词变为红色。

4.仔细观察加点的字词,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动词)

设计意图:

从已学的课文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发现,引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表示动作的词。

六、比一比,演一演。

课件出示: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1.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每组加点字词的不同意思。

教师相机提示:这些加点的字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2.指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提醒注意加点的词语。

3.同桌互相演一演、猜一猜。

4.齐读这些词语,进一步体会这些动作。

5.送动词宝宝回家。

课件出示:

①迎上去 ②追上去

1.妈妈一下班,我就( )递给她一个苹果。

2.前面阿姨的钱包掉在地上,我连忙捡起来,( )还给她。

(1)指名读一读,选一选。

(2)全班齐读填空后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①甩甩头 ②摇摇头

1.京剧演员在舞台上( ),抖抖手,可神气了。

2.妈妈问我还喝不喝酸奶,我( )说:"不喝了!"

(3)同桌选一选,读一读,演一演。

(4)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①穿 ②披 ③脱

1.做作业时,妈妈怕我着凉,给我( )了一件衣服。

2.早上起床,我( )好衣服,刷好牙,洗完脸,就开始吃早餐。

3.上完体育课,我满头大汗,立刻( )下了外套。

(5)学生自由读一读,选一选,填一填。

(6)指名交流。

6.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四人小组说一说、演一演。

(2)点学生上台演一演。

设计意图:

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区分动词,再结合具体的语境选一选、读一读、演一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七、结合实际,了解句式。

1.同学们和动词宝宝做朋友,还有几个句子也要和大家交朋友。

课件出示: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1)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我"的脾气怪在哪里?

提示: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写出了"我"脾气的"暴躁"和"温和"。

(2)指名读,齐读。

(3)出示生活情境画面,练习用"有时候……有时候……"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8)

放学了,有时候( )来接我,有时候( )来接我。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9)

天上的月亮有时候是( ),有时候是( )。

(4)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的句式说一句话。

(5)指名2~3人说句子,同桌互相练说。

2.练习用 "在……在……在……在……"说一句话。

(1)读句子:水做了哪些事?

课件出示: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点名说一说。你能照样子用"在……在……在……在……"说说你每天做的事吗?

(3)引导学生说句子。

示范:我在教室里( ),在图书馆里( ),在操场上( ),在家里( )。

提示:"在"的后面可接表示地点的词,说明谁在哪儿干什么。

(4)四人小组交流说句子。

(5)指名交流反馈。

提示:在说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3.拓展延伸,实践运用。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两个句式介绍自己的生活,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这些句式说说自己的生活。

设计意图: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用两个"有时候"和四个"在"说句子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朗读示范、看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先试着说一说,再同桌练说、小组内说、全班交流说,最后回家和父母一起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由课内到课外,一步步突破难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初步了解左右结构的字的间架特点,学会正确地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诵读和背诵《梅花》,通过图文对照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正确朗读《企鹅寄冰》,知道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变成冰的常识,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0)

一、观察差异,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四个生字:作、法、都、别。

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1)

2.读一读。你们发现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

3.看一看。虽然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作"和"法"是左窄右宽,"都"和"别"是左宽右窄。

4.议一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看提示: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和 "别"。

5.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描红,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练写。

6.教师巡视并作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

7.全班进行评比。

8.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要想把字写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还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和主笔的长短。

设计意图:

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二、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板书"梅花",学生齐读。

(2)教师朗读《梅花》,学生仔细听,并圈画出三拼音节和平舌音的字。

(3)学生自由练读《梅花》,教师提示利用拼音自主识字。

(4)小组交流自读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2.反复诵读,感受梅花的品格。

(1)指名学生朗读,提问:梅花在什么时候开放?结合诗句说说理由。指导理解:凌寒、遥知。

(2)再读古诗,图文结合:你看到了怎样的梅花?学生欣赏视频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播放视频:《梅花》

(3)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教师相机介绍梅花的品格: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4)识作者,知背景。

课件出示:

王安石,曾任北宋宰相,主张变法,但遭到了反对。这首诗就是他在新主张被推翻,辞官后所作的。他借梅花赞美那些坚强、品格高洁的人。

(5)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6)小组内练习背诵。

3.拓展链接,积累运用。

课件出示: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同桌借助拼音读古诗。

(2)指名读,你读出了什么?

(3)学生再练习,分两组比赛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日积月累是王安石写的《梅花》,首先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准生字,再通过反复品读,感悟梅花的品格,读着读着就能背诵这首诗了。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语言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适时链接王冕的《墨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爱上阅读,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三、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的"我爱阅读",来了两个小伙伴,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读读《企鹅寄冰》。

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2)

企鹅 狮子

四、初读故事,梳理信息。

1.《企鹅寄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别急,我们先看看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①借助拼音,自主朗读《企鹅寄冰》,思考:谁给谁寄冰?结果怎样?

②这篇童话里,小朋友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阅读,师巡视。

3.分享交流,梳理信息。

提示: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让住在南极的企鹅给他寄冰,结果狮子大王收到的却是一袋水。狮子大王把水又寄给了企鹅,企鹅收到的却是一袋冰。

五、合作学习,探寻真知。

1.小组合作交流:这篇童话,你们觉得哪里最有意思?为什么?

预设:企鹅给狮子寄了块冰,结果却变成了水;可当企鹅打开退回来的箱子时,却发现还是冰。

2.我也觉得这里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小组合作探究:企鹅明明寄的是冰,为什么狮子收到的却是水?

课件出示:

出示世界地图,把非洲和南极用红色的线圈画出来。

提示:南极很冷,非洲很热。冰遇热化成水,水遇冷又会变成冰。

3.这个故事真有趣,居然藏着这些科学知识,我们一起读一读。(分组读故事)

4.梳理故事的内容,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读《企鹅寄冰》的呢?

课件出示:

1.先找出童话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2.再找出童话里的科学知识。

5.小结:这个科学童话故事真有趣,让我们知道了水遇冷会变成冰,冰遇热会化成水的科学道理。接下来我们再读一篇科学童话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科学道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13)

本次"语文园地"主要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课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考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积累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说说去秋游准备带什么,让学生在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意识,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既达到巩固认读词语的目的,又实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2.运用多种形式,区分意义相近的动词。

通过比一比、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区分动词,再结合具体的语境选一选、读一读、演一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3.设计有梯度性,由课内到课外。

在进行"日积月累"的教学活动时,放手让学生首先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诗人描绘的画面读出来,最后熟读成诵。为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我适时链接王冕的《墨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上语文、爱上读书,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