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红花掩映,松花江水作伴,9月6日一早,雨后初晴。8点58分,在江滨公园地板广场,来自不同行业的70对新人,以集体婚礼的形式,倡导形简情浓、健康向上的婚姻价值观,为吉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1)

当天一大早,江滨公园地板广场的婚礼现场已经开始忙碌,一切准备就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理雨后的现场,他们基本上忙了一夜。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2)

举办集体婚礼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吉林市新人抵制攀比浪费、大操大办的婚俗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婚礼,树立健康向上的婚姻价值观,为年轻人打造为爱减负的简约婚礼新风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3)

7点刚过,一排贴着大红喜字的公交车就来到了现场,身着红色华服的新人们携手并进,做着最后的准备。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4)

用爱心和红色喜字组成的舞台十分喜庆。两侧花好月圆造型的灯笼上,移风易俗、为爱减负8个大字格外醒目。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5)

8点50分,现场鼓声响起,奏响了爱的华章。在花童的引领下,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70对新人心贴心、手牵手,相依相伴,款款走来。

带着一水松江的无限柔情,带着家乡亲人的温暖祝福,带着“为爱减负”的青春倡议,也带着小家、大家与国家的美好愿望,新郎新娘互赠了爱情信物,互戴婚戒,一枚戒指、一个承诺、一生不变。

集体婚礼彰显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为爱减负)(6)

“要给就给你全部,要嫁就嫁给幸福”,新郎新娘声情并茂,高声诵读来自心底的诗歌。

“整理衣冠,一拜天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全体新人同行施拜礼,现场气氛庄重而浪漫。

礼毕,新娘拿起脚下的盒子,与爱人一起放飞爱情信鸽,共同放飞对未来的憧憬,共同放飞美好的希望。

拥有了各自的小家,但也不能忘记以小家的和谐促进国家的和谐。70对新人和嘉宾挥舞起国旗,共同唱起歌曲《国家》,送上了新人们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好的祝福。

记者 孙凯

花絮

市博物馆赏浪木摸陨石

70对新人来到市博物馆,赏浪木摸陨石,寓意爱如磐石。

讲解员重新编写了解说词,将陨石和浪木中的“龙凤呈祥”“岁月”与爱情婚姻联系起来,寓意百年好合。

新人与“龙凤呈祥”“岁月”等浪木留影,并观看球幕陨石电影,摸吉林二号陨石。

42面喜庆大鼓为婚礼暖场

“咚咚”鼓声响彻婚礼现场。

这暖场的喜庆大鼓表演,是由市铭阳模特舞蹈演艺学校的学员们完成的。这次参演的鼓共有42面,鼓手们华丽清彩的表演,喜庆热闹。

孝老爱亲的小两口

“我们6月6日登的记,婚期还没定,听说了这个集体婚礼,我们立即就报名了。”赵禹和李晓慧家住昌邑区。

赵禹是两年前在部队转业的,因为爷爷身体不好,一直在家照顾病重的爷爷。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做销售的李晓慧,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终于在今年情定终生。“我觉得赵禹人特别善良,是值得我托付一生的人。”李晓慧说:“我现在跟他一起照顾爷爷,平时我俩都没时间张罗婚事。这次赶上这个集体婚礼真是太好了,不但减轻了很多负担,还特别有意义!”

七小时 开车来观礼

“我家辽宁的,父母特别支持我,特意从辽宁过来了。”王爽和王鸿雪是来自龙潭的一对新人,说起自己的亲友团,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

王鸿雪和家里人说要参加集体婚礼时,父母特别赞同。为了支持女儿的决定,娘家亲友团10人在集体婚礼前一天就从辽宁出发,开了7个多小时车到达吉林市,就为了见证这美好的一刻。

诗歌颂幸福 婚戒锁爱情

伴着一曲《往后余生》,新郎新娘诵起爱的诗歌。

“让我怎样感谢你,我想要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温柔的音乐,坚定的话语,一对对新人用深情的诗歌,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

朗诵诗歌后,新郎新娘面对面,将象征爱情的婚戒戴在对方手指上。新郎紧紧拥抱着新娘,从这一刻开始,两个人将共同面对未来,共同守护彼此。

这次婚礼 结束爱情长跑

这次集体婚礼对于来自化纤集团的新郎徐嘉岐和新娘魏晨阳来说,是他们爱情长跑的终点,另一段人生的起点。

“我们是高中同学,一直恋爱到现在。”徐嘉岐说:“看到了集体婚礼这个消息,觉得意义非凡,和她一商量,就这么定了。”。两人报了名,兴冲冲筹备着集体婚礼。

“这是十年恋爱的终点,却是婚姻生活的起点。”徐嘉岐说,他会用自己的双手,努力为未来幸福生活打拼。

同事变夫妻 集体来见证

“我们本就是同事关系,婚礼也是集体婚礼。”来自化纤集团的新郎郭欣明牵着新娘的手,笑着对记者说。

郭欣明和楚娜都是2017来到化纤集团参加工作,经人介绍后正式确立恋爱关系,直到谈婚论嫁。

“我觉得集体婚礼挺好,就和她说也想参加,没想到她马上就同意了。”郭欣明说,平时两人意见就特别统一,也许这就是默契吧。看着郭欣明眉飞色舞地说着两人的事,新娘楚娜害羞地低下头,轻轻地说:“听他的,以后也是。”

集体婚礼后 相约度蜜月

“平时工作忙,也不想让双方父母为自己的婚事操心费力,正好吉林市举办集体婚礼,我俩就报名,提前一天来到这里了。”9月6日,来自桦甸市的新郎刘霄说。

新娘叫梁冰洁,是一名幼师。她觉得刘霄事业心强,有担当,做事认真,有规划,而且对她宠爱有加。

两人早已报上了去华东五市的旅游团,集体婚礼一办完,两人就开启蜜密月之旅。

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

“我俩的婚事不想让双父母和亲友多操心,因为他们已经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艰辛,我们长大了,我们的青春我们做主。”9月6日,新娘曹颖说。

两年前,在一次团委举办的青年联谊会上,曹颖结识了在磐石市交通局工作的王新铭,经过两年相处,两人领了结婚证。想办婚礼,可是,两人工作都很忙,又不想让双方父母操心,正在这时,得知吉林市举办集体婚礼,两人说服双方父母,参加了这场有意义的婚礼。

网恋有缘人 亲友来助阵

来自康奈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解元华,与新娘冯春平,是一位通过网络结识的有缘人。

网上交往一段时间后,两人相见,又经过一年多交往,两人领证,开始筹划结婚的事宜。正在这时,得知市里将要举行集体婚礼,两人一商量,父母年纪大了,冯春平家又在九台市,不如参加集体婚礼,即简朴又隆重,还有纪念意义。

新人的想法得到双方亲友的支持,解元华提前一天,开车将岳父接到吉林市,再加上自己的新亲,亲友团来了六人,共同见证了新人的婚礼。

郝好和月圆喜结良缘

“我俩相亲时,一报姓名,就都乐了,她叫郝好,我叫赵月圆。”新郎赵月圆说。他在集体婚礼候场和走台时,手一直拉着新娘郝好的手。

赵月圆是经开区九站街道松九社区的公益岗员工,始终在社区为居民大小事情忙碌着,家人和朋友们都为他的婚事着急。有一天,一位亲戚介绍,有个女孩也是九站街里的,与他挺般配的,就让他这找个时间见一见,相看相看。没想到真像花好月圆一样,两人经过一年相处,牵手来到集体婚礼的现场。

来源:江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