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领悟,不同的情感……所以,对于同一句话,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也有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领悟,不同的情感……所以,对于同一句话,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孔子的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十而不惑”的感悟和解读。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句话,对于不同人生经历的人来讲,大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而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恰恰是语言的最大特色和魅力所在。

什么才是真正的四十不惑(人在不同年龄段)(1)

在常清君看来,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的这句“四十而不惑”,其中的这个“惑”字,至少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一是当“疑惑”讲,二是当“困惑”讲,三是当“迷惑”讲,也就是说,这句话可以解释为:

“在历经了整整四十年的各种人生磨砺之后,一个人已经不会再轻易被外物所迷惑了,做事情时也不容易感到困惑了,对过去感到疑惑不解的事情,现在也获知谜底了。”

不同阶段不同理解

人们(包括常清君在内)在少年读书时接触到“四十而不惑”这句话,觉得那是将来几十年长大成人之后很遥远的事情了,最多就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者自己查阅辞典,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一下。

到了青年的时候,对于“四十而不惑”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猜想和展望,因为他(她)还没实际上到达这个年龄点上。

什么才是真正的四十不惑(人在不同年龄段)(2)

而到了老年的时候;对于“四十而不惑”的理解,已经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因为他“她”不仅已经实际迈过了四十岁这个年龄点,还可能已经迈过了后面更高层面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等年龄段。

更成熟更豁达

那如果人到中年,尤其是正当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对于“四十而不惑”一般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常清君至今依然还清晰地记得,当初自己在年满四十周岁的时候,与亲朋好友聚餐之时说的一番肺腑之言:“我今天就满四十岁了,感觉有两件事情值得庆幸,一是在我满四十岁的时候,还健康地活着;二是在我满四十岁的时候,开始感到‘不惑’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四十不惑(人在不同年龄段)(3)

亲朋好友们刚开始没听明白,都迷惑不解地望着我,经我解释后,方才弄懂我说的前一个“活着”和后一个“不惑”是什么意思。常清君进一步借用现代语言来阐述,就是过去没想开的,现在开始也想开了;过去没看透了,现在也开始看透了;过去久久放不下的,现在也开始逐渐放下了;过去比较计较的,现在也开始不那么计较了。

如果在此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人到中年,心态、心境、心情这三方面,都应该显得更成熟了、更豁达了、更领悟了。”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