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作为80后,皮哥小时候也经历过学校组织看电影的那些美好时光。

那时候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旅游,而如果有适合小学生观看的主旋律电影,就会组织学生去电影院观看,《焦裕禄》就是其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一部。

虽然因为年幼理解不了太多电影的情节,但却记住了李雪健那张脸,他把一位人民的好干部演活了。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1)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打心底认同《焦裕禄》是主旋律电影中较为出色的一部。

电影并没有过多表现农民干部的高大伟岸形象,而是立足于焦裕禄本人的那些事迹,用鲜活的语言和故事来展现其日常生活及工作面貌,令其显得有血有肉。

而李雪健出色的个人表演也成就了这部电影,他甚至还演唱了电影的主题曲,由此也可以看到他为这个角色注入的心血。也因此这部电影收获了金鸡奖和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而李雪健本人也拿到了金鸡奖和百花奖双料影帝。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2)

《焦裕禄》于1990年上映,当年这部戏的拍摄成本只有130万,却获得了1亿3千万的票房收入,而且还是在那个年代票价差不多只有3毛钱的基础上。

故事开始于1966年春的一场葬礼,河南省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的遗体被迁回兰考县,依照他生前的遗愿安葬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

下葬那天来自兰考县各个乡村的农民们都来吊唁,希望能见到焦书记的最后一面。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3)

焦裕禄出生于一个穷苦的家庭,其父在抗战时期被日军逼死,他本人参军打过仗,做过雇工,也当过工人,从基层一步步磨炼出来。到了1962年12月,他被调到河南兰考县担任县委第二书记。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4)

兰考县是有名的贫困县,当地有三害:内涝、风沙和土质盐碱化。

而焦裕禄到来时,兰考县正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粮食产量已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农民吃不上饭,只能背井离乡外出讨饭。焦裕禄当机立断,拍板先给受灾的农民发放救济物资。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5)

兰考县虽有三害,却也有三宝:泡桐、花生和大枣。

焦裕禄深入基层和群众吃住在一起,吸取有用的除“三害”经验,总结出了治理三害的具体策略,用疏通沟渠的方法来排涝;用栽种泡桐、造林防沙的办法来治理风沙;用翻淤压碱和引进耐碱作物等方法来改善土质。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6)

兰考县的基层干部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而营养不良,很多都得了浮肿病。为了让基层干部吃得饱,焦裕禄组织向邻县买粮食来补贴干部们的伙食,此举也令他惹上麻烦,被同僚举报。

但是焦裕禄勇于站出来承担责任,展现了他坚韧的一面。

而兰考县群众在得知消息后,纷纷自发到县委请愿,也令前来调查的上级干部肯定他是个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干部。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7)

其实焦裕禄早在1956年底担任洛阳矿山机器厂的金工车间主任和调度科长时就被确诊患上了肝病,而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475天里他一直都没有好好休息过,这也令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直至肝病转化他了肝癌,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8)

焦裕禄被送到郑州市的医院接受治疗,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治疗后最终无力回天,在1964年5月14日病逝于医院里,终年42岁。

他临终前仍然惦记着兰考县,对组织上的唯一要求是死后要葬在兰考县沙堆上,让他看到不久的将来兰考县人能把他没有治理好的风沙灾害治好。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9)

有人说李雪健塑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皮哥却对这一观点不能苟同。

因为皮哥相信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信仰,并且始终相信心中的信仰,那他做什么事便都会以自己的信仰为中心。

焦裕禄就是个始终坚持信仰的人。

其实在去兰考县工作之前,他的肝病已经很严重,但是兰考县严峻的形势令他没有时间休息,在一年半时间里始终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少有时间休息,才会最终病倒。

焦裕禄是那个时代千万勤政爱民好干部的代表,而不是一个孤例,他的积劳成疾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也因此直到如今焦裕禄仍然是一个好干部,也是作为一坚持信仰的个人的形象代表。

他就像一面镜子,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启发我们要如何相信信仰的力量,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童年时期的真实电影(28年前电影票价3毛)(10)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