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松近日,重庆与四川联合印发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重庆21个区与四川省广安市同时“入圈”至此,重庆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之后,第6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能吸引人才的城市才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能吸引人才的城市才有核心竞争力(瞭望以同城化合力释放都市圈潜能)

能吸引人才的城市才有核心竞争力

文 | 李松

近日,重庆与四川联合印发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重庆21个区与四川省广安市同时“入圈”。至此,重庆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之后,第6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区域中心城市开始进入都市圈发展新阶段,多座城市纷纷提出加速培育都市圈。除了上述获批的6个国家级都市圈外,还有一些都市圈将在可预见的未来陆续出炉。

都市圈被认为是城市地域空间形态演化的高级形式,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空间现象。重庆建城史超过2000年,最初立足渝中半岛前端,逐步向长江南岸、嘉陵江北部拓展,并跨过中梁山向西和南山向东发展,形成建成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集聚超过1000万人口。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数据表明,全国可识别的34个都市圈总面积约为134.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4.02%,集聚了全国50.37%的人口,创造了65.57%的GDP,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培育都市圈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都市圈需要圈内城市在互利原则下,实现协同、融合、共赢,以同城化合力释放都市圈潜能。

首先,破除制约各类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抓住同城化这一抓手,实现都市圈内重要生产要素的同城化。比如,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以推动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为抓手,织密网络、优化方式、畅通机制,构建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一是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增加城市间公路通道,密切城际公路联系,加快构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都市圈多层次公路网。二是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三是提升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打造“通道 枢纽 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四是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

其次,创新制度安排。宜通过跨区域治理的制度创新,实现都市圈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统一市场等目标。政府宜着力构建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财政税收体制、政府考核机制等在内的跨行政区域治理体系,搭建常态化的协同治理机制,用一体化的制度体系破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

第三,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比如,促进城市功能互补、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等等。

第四,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比如,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推动技术市场一体化、推动金融服务一体化等等。

第五,统筹好优质公共服务区域布局。以都市圈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包括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健全跨行政区社会治理体系等等。

都市圈,既是经济圈,也是生活圈。现代化都市圈追求的,不仅是经济实力增长,更包括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评判都市圈发展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优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宜加强都市圈城市间、城乡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持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