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孙武的祖先叫妫完,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听说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于是任命他为工正,负责管理百工之事。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的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后来,孙子结识了伍子胥。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经过伍子胥七次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公元前506年冬,吴国以孙子、伍子胥为将,出兵伐楚。孙子采取“迂回奔袭、出奇制胜”的战法,溯淮河西上,从淮河平原越过大别山,长驱深入楚境千里,直奔汉水,在柏举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胜,一举攻陷楚国国都郢。“柏举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渐渐走向衰落,而吴国则声威大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不仅成为南方的强国,而且北方的齐、晋等大国也畏惧吴国。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1)

避隐吴国著兵法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理想之地。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孙武一生的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2)

孙武斩爱妃

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向吴王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方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可是,孙武自从来到吴国后一直隐居著书,吴王连孙武这个名字都不曾听说,认为一介农夫不会有大作为。伍子胥反复推荐,仅一个早上就推荐了7次,最终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
孙武带着他刚写完的兵法进见吴王。吴王将兵法看罢,啧啧称好,但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兵法头头是道,是否真适合于实际的战争呢?孙武能写兵法,但从没有带兵出战,又怎样才能证明他并不只实际的纸上谈兵呢?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用宫女来演练。
于是,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180名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分派已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于是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3)

通过孙武的严格训练,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舒国,这时阖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人攻克楚都郢。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回国。
伍子胥也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虚空,楚,人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吴军因此有了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趋楚国要地。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
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贵在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4)

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将国都由郢迁到都。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便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李。勾践施展巧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到于阵前。吴国士兵不知那些人是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阊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连夜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进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逼进,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的地位。孙武虽没有直接参加攻齐取胜、与晋争霸两事,但在此之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5)

孙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战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论兵、论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传下来的《孙子兵法》最为著名。这短短的13篇5000字,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

孙武的军事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他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体现了他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表现了孙武活跃的辩证思维。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全面的哲学道理,因此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孙子兵法孙武千古兵圣(孙子兵法最为著名)(6)

孙武的军事理论中并非没有缺点和错误,但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他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他的许多主张都古今通用,例如:孙武主张“慎战”。在《孙子兵法》中开宗明义便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孙武又警告国君不可因愤怒而兴兵,将帅也不可因恼火而交战,一定要瞻前顾后,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作出决策。例如,孙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著名论断,认为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和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随时随地掌握对方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例如,孙武又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主张,认为不管敌我总体力量对比的强弱如何,一定要创造机会,造成我军在局部兵力上的优势,以十攻一,以众击寡,全歼敌方……这些光辉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论断都倍受军事家们的推崇,孙武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