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民国成立, 清帝被迫退位, 以和平的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虽然成立了新的政权,但是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组拍摄于1912年的北京老照片,回头看一看那个动荡年代的北京百姓的面孔。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

1912年的北京城外

一位旗人妇女和她的孩子,母子俩的手里都拿着树枝,不知是拿在手里玩,还是拾来当柴烧的。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2)

人力车

煤山脚下的大道上,几辆木头轮子的人力车正在前行,其中一辆车上坐着西洋女子。 这种车子是从日本引进的,还没有经过改进, 依然保留有日本车大轮子的特点。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3)

旗人女子

清朝灭亡, 这些满族女子也不再从容优雅,走起路来行色匆匆。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4)

玩耍的年轻人

两名在街头等活的小伙子正在打闹,好像是在角力,比一比谁更有力气一些。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5)

在北京的一个市场旁边,一个满族妇女抱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前面的一名少年发现了摄影镜头,正试图快步躲开。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6)

一张合影

一位满族贵妇人和洋人的合影。其身后的一名男子剪去了发辫,留着不伦不类的发型。这种发型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还能在一些边远地区的老人身上看到。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7)

街头理发师

一副担子,一头挑着板凳,一头挑着炉子就可以开张营业了。不过,此时的理发师不怎么专注干活,他们被照相机吸引住了。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8)

戴枷的囚犯

虽然民国已经建立,但很多人依旧留着辫子。这名囚犯就是这样,只是前额的头发很长,不再是那种光脑门的发型。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9)

玩鹰的人

满清入关后,为了让汉人留发辫,宣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据说,当时的剃头挑子上都挂有人头,后来演变成了杠刀布。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但很多人依旧执着地留着发辫不愿去除。有时候,传统习惯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0)

红白执事

这是一群穿着特别的特殊服务者,专门为婚丧嫁娶服务,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红白执事”。他们大概是刚刚完成一次工作在往回走,恰巧与一名戴着大帽子的洋女子擦肩而过。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1)

街头一群人

原注中说,这些人是“婚丧服务人员”。明显不是。看他们的打扮,小编推测可能是刚从妙峰山上下来的香客。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2)

祖孙俩

北京郊外,一对祖孙正走在田野边上。老太太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拎着长烟袋;小孙子背着双肩背包,手里擎着竹竿,非常可爱。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3)

劳动间隙

四名戴着草帽的男子坐在一起说笑,繁重的劳动间隙,难得有一段轻松时光。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4)

骆驼和驼夫

一名男子和他的骆驼站在水边,身后有一名行人正匆匆赶路。在那时,骆驼是传统的运输工具,后来随着由于汽车和火车运输不断出现,才逐渐被淘汰。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5)

穷苦男子

这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男子,衣衫不整,瘦骨嶙嶙,而且,还可能是一个盲人。

民国时期北京城地图 北京旧影1912年民国初建时百姓的面孔和身影(16)

在北京游览的西洋人

衣冠楚楚骑驴的洋人和满身补丁的中国驴夫。当我们看到这张照片时,就知道为什么一些西方国家对现在的中国如此痛恨了,因为,他们不可能再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过这种高人一等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