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胡姓氏来历(追寻慈溪乌山胡氏)(1)

《慈溪市志》显示,胡氏名列慈溪姓氏第二位,占全市总人口的5.9%。其中,慈溪乌山胡氏人数之多,分布之广。作为乌山胡氏的后裔,我曾四处寻找自己的宗谱。听说横河镇宜青桥的胡永才家珍藏着完好的《乌山胡氏宗谱》,便前去拜访,不料遭到了他的婉拒。后来,我与他进行了多次接触,互相之间有了了解,他终于取出几套保存完好的不同版本《乌山胡氏宗谱》让我过目,并向我解释当时不肯出示宗谱的原因,为了这些保存了近百年的《乌山胡氏宗谱》,他和他的家人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我理解他,也感激他。

古月胡姓氏来历(追寻慈溪乌山胡氏)(2)

追溯乌山胡氏,势必从始祖胡瑗说起。胡瑗(993—1059年),字翼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北宋教育家、学者,因祖上曾是陕西安定堡人,所以给自己起了一个叫安定的名号,别人称他为安定先生。他7岁就会写文章,13岁通晓五经,但还是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在20岁那年毅然前往山东泰山求学深造,整整十年不回家。即便是家里来信,只要发现“平安”两字,马上投入山涧,以免影响学习。毕业回到泰州后,便办私学,并亲自讲课。这所学校就是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前身,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是该校59届的毕业生。

公元1035年,范仲淹担任苏州行政长官,用自己建造宅院的地基办郡学,聘请胡瑗担任首席教授,并将自己的儿子范纯祐送到胡瑗门下,结果成了高材生。宋仁宗宝元二年(1038年),湖州知事滕宗谅奏请朝廷设立州学,并通过好友范仲淹,邀请胡瑗担任州学主持。胡瑗上任后,在务实求真的原则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获得辉煌的效果,引起朝廷的重视。宋庆历四年(1044年),朝廷以湖学教学法为太学法创立太学,入学资格扩大到普通老百姓。胡瑗先后出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侍讲,至太常博士。他的教学效果甚佳,轰动京城。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颐、程颢兄弟,当时就出在胡瑗门下。后来的《湖州府志》有过这样的评价:时有四真之目,谓富弼真宰相,包拯真御史,欧阳修真学士,胡瑗真先生。

古月胡姓氏来历(追寻慈溪乌山胡氏)(3)

胡瑗之所以热衷于学校教育事业,是因为他觉得“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在学校”。不仅如此,他还在哲学上论述了“体”与“用”、“性”与“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宋儒理学开了先声。他在范仲淹的举荐下,校正朝廷用于重大庆典的钟乐音律;提出有关军事策略;甚至参与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庆历新政”。在他去世后,当朝皇帝宋仁宗追封他为文昭公,后世皇帝宋神宗为他的像题赞:“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任而尊,如泰山屹峙于诸峰;法严而信,如四时迭运于无穷。辟居太学,动四方欣慕,不远千里翕从;召入天章,辅先帝日侍,启沃万言而纳忠。经义治事,以适士用;议礼定乐,以迪朕躬。敦尚本实,还隆古之淳风;倡明正道,开来学之颛蒙。载瞻载仰,谁不思公;诚斯文之模范,为后世之钦宗!”(《宗谱》称宋仁宗题赞,可能是方言音误所致,文中“先帝”一词足以证明,况且黄宗羲的《安定学案》也称宋神宗题赞)

古月胡姓氏来历(追寻慈溪乌山胡氏)(4)

胡瑗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志康,次子志宁,少子志正。志宁,字孟泰,官朝永州事,生儿子名叫思恭。思恭授宣议郎监明州奉化酒务,生儿子名叫源。胡源生儿子名叫枢。胡枢生儿子名叫文焕。胡文焕是胡瑗的六世孙,字观光,南宋时授承务郎,曾任绍兴路儒学经谕,负责地方文教事务。胡文焕娶南康王之女余姚县君为妻室,在乌山脚下梅川翁郎桥筑室定居,于是便繁衍了所有乌山胡氏的后裔。有的文章称胡文焕是“入赘”,也就是说他是上门女婿,实在不妥。因为《宗谱》分明记载“娶”妻,也即一般的男婚女嫁;再说,他是自己买地造房迁居乌山的,并非入住女方家中。所谓的“赘”字,仅出于在他去世后一篇旁人的文章。

胡文焕迁居乌山以后,先在梅川设立祠堂,并将福昌寺(乌山庙)作为宗庙。明代在寺桥旁边建立胡氏祠堂。清代康熙年间,胡氏祠堂分立为河东与河西两个。其中河东祠堂设在宜青桥,河西祠堂设在横街。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又从河东祠堂分立一个新的祠堂,设在乌山庙前面,并称原来的河西祠堂为燕宁堂,原来的河东祠堂为德馨堂,新设的庙前祠堂为永思堂。于是,乌山胡氏出现了三祠并立的格局。出于对胡瑗及其声望和业绩的敬仰,后裔尊他为始祖,也即宗谱内从胡瑗开始记载排列世代。为了区别其他支系胡氏,乌山胡氏常常在书写自己姓名的时候,用“安定”两字代替“胡”字。

胡瑗距今已有一千余年了,他的优秀的品德和才智在一代又一代的后裔身上得到再现。胡时麟,字灵昭,号之罘,乌山胡氏二十二世孙,属永思堂。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给事中,江西、云南按察司佥事。出任江西佥事期间,兴利除弊,上下凛然。在云南率军士击败入滇进犯的缅兵;还帮助当地百姓清除毒草危害。

胡从政,字无奇,号平六,乌山胡氏二十二世孙,属燕宁堂。登天启辛酉榜进士,任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运、管松郡司马,同照旧管海防事。明崇祯年间迁襄城知县。任内政绩卓著,为官清廉,爱民校士,还敢于抗贼廷争,为百姓所称颂。胡邦翰,字雄白,号汀环,自称信天翁,乌山胡氏二十七世孙,属德馨堂。乾隆十七年(1752年)中进士,出任山西宁武知县。以能干循职,调任福建平和县事兼护理南胜同知印务。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调任台湾府彰化县正堂,兼护理北路淡水同知。还曾任泉州府金门通判,署永春州知州事。由于政绩卓著,被乾隆皇帝召见过。在现当代,德馨堂后裔,姚北有名的富商胡建兴的曾孙女胡杏芬,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的挚友;燕宁堂后裔胡玉堂,是著名的中国和世界历史学家;永思堂后裔胡景耀,是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他发现的天体被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为“胡星”;永思堂后裔胡进,和他的妻子张蓉芳,曾在二十世纪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为祖国争得荣耀。

我常常想,乌山胡氏之所以人才辈出,也许与始祖胡瑗的基因有关系。既然安定公胡瑗是名誉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的后裔们应该会有所传承。所以,在追寻乌山胡氏的同时,希望自己可以追寻到更多值得自豪的美好的正能量。(作者:胡宪华)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