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南昌将更换“一体化”井盖超5000个 涉及19条主要道路

南昌下水道井盖(筑牢安全防线本月起)(1)

▲新型“一体化”井盖自带防护网。

老旧井盖破损、下沉、缺失,易导致行人不慎坠入。为保障市民“脚下安全”,7月份,南昌开展城市道路井盖专项整治工作。自带防坠网、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体化”井盖将大范围亮相街头,成为一道“安全防线”。

老旧井盖问题多 百姓“脚下安全”受威胁

井盖遍布城市街道,事关城市安全有序运行。井盖异响、破损、下沉、缺失等是全国城市普遍性的“城市病”。特别是井盖破损或缺失后,若未能及时发现、更换,极易造成过往车辆发生事故、行人坠入窨井。因此井盖问题也成为当前市民期盼早日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昨日,记者从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南昌市井盖基数大、分布广,且责任主体众多,既涉及通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单位,又涉及到供水、排水、供电、路灯、燃气、交管等十多家不同的部门。不少道路的老旧井盖已出现了问题,威胁百姓的“脚下安全”。

19条城区主要道路将更换新型“一体化”井盖

为推动井盖安全管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自7月1日起,由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城市道路井盖专项整治工作。

“我们重点选取北京西路、北京东路、阳明路、南京西路、站前路、井冈山大道等19条城区主要道路作为样板路段打造,开展窨井盖的更换工作。”昨日,南昌市井盖办副主任陈婷告诉记者,7月以来,南昌市已在道路13条开工,更换新型“一体化”井盖104个。

陈婷说,本次选取的重点路段皆是人流量较大,老百姓广泛关注的道路,预计7月底完成全部井盖的更换工作,更换新型“一体化”井盖5000多个。

新井盖自带防坠网 成为出行“安全防线”

新型“一体化”井盖有何亮点?昨日,记者在位于井冈山大道徐坊客运站附近的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安装新型“一体化”井盖。

记者注意到,在新型“一体化”井盖表面印有南昌城市形象标识“飞阁流丹”,同时注明了产权管理单位、窨井性质等信息,每个新型井盖都设置了铁制防坠网。

新型“一体化”井盖与旧式井盖最大的不同是,它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圆形铁盖,而是附带着一个方形水泥井座,安装时也是井座带着井盖一起镶嵌进地面。安装后,可以看到井座井盖与路面平顺连接,高度差在1厘米以内。

记者观察发现,铁制防坠网安装在井盖下方10~15厘米处,可在井盖缺失或破损造成行人坠入时进行缓冲和拦截,成为一道“安全防线”。据介绍,这种防坠网的承重力能达到200公斤,足以承受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批量化生产和更换 让施工时间明显缩短

“新型‘一体化’井盖便于工厂规模化生产。”南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海华向记者介绍道,“这样一来,也方便进行批量施工,从切割(路面)安装(井盖)到沥青摊铺、路面复原,只要2~3天时间即可恢复交通,以往需要7天,大大缩短了工期。”

“本次整治还充分考虑了噪音和交通因素,专门避开了中、高考时期,选择在交通流量减少的假期开始施工。同时,我们联合南昌交管部门对施工方的交通疏导方案进行了严密审查,对施工围挡、安全提醒、施工周期、夜间作业等进行了规范,确保施工期间交通不断流。”南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井盖专项整治项目项目经理龚学栋说道。

“一体化”井盖功能强大 获得市民点赞

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南昌城区多处道路的旧式井盖都有不同程度破碎、变形和下沉,在车辆驶过时会发生强烈颠簸,产生较大的噪音。

龚学栋告诉记者,针对这些问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新型“一体化”井盖可以做到有效“五防”:即防下沉、防噪、防位移跳动、防盗、防坠。新型“一体化”井盖在盖板上设置弹性装置,与井圈咬合紧密,确保井盖在行车过程中不产生垂直、水平方向位移及跳动。该井盖尺寸为1.2米×1.2米,相比旧式井盖受力面积增大,局部压强减小,从而达到最重要的防沉降效果。此外,新型“一体化”井盖上设置了专用工具才能开启的防盗锁,防盗性能高。总体来说,新型“一体化”井盖提高了承压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家住井冈山大道附近的市民陈先生表示,过去周边道路的井盖长期存在破损和下沉的问题,车辆驶过时会造成很大的噪音,给周围市民的生活造成困扰,换了新型“一体化”井盖后噪音没有了。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新井盖做得很平整,不像过去的那样高低不平。”陈先生说道,作为市民来说,现在采用的新型“一体化”井盖很好,希望南昌市能大范围推广这种安全性更高的新型“一体化”井盖。

来源:江西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