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眼科最常见最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原发性青光眼是临床主要的青光眼类型,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前方角镜或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可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在闭角型青光眼中,根据发病缓急、症状轻重,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青光眼的主要特征是眼高压、视盘微障碍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视野损害、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眼压高或不高,均伴有进行性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视野越来越小。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失明,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及生活质量下降。

中医学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多种青光眼统称为“五风内障”,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称为绿风内障“,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部分开角型青光眼称为”青风内障“。后期瞳神散大、视神经萎缩,进入青光眼绝对期,称为”黄风内障“或”黑风内障“。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青光眼表现无论是绿风内障还是青风内障,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致使肝气郁滞,气郁化火,阳亢生风,风火相煽,上扰目窍,上冲巅顶而致。

中医诊治青光眼,对于绿风内障,通常以辨证加辨病,并以清热泻火,平肝熄风、活血利水法治之。由于本病来势急骤,且用药不能阻止其复发,最终都需要手术,中医主要参与其发病后围术期的调治及术后的养护调理。对于青风内障,多以疏肝解郁、滋阴降火或补肝益肾调治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发病机制不同,有家族遗传因素,有精神紧张因素,也有年龄、解剖及屈光状态的因素。因此,眼部综合检查是青光眼筛查的第一道防线。统计表明,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要明显高于没有家族史的。对于这些危险因素,眼部检查、主管视野检测、客观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等一系列动态监测视神经功能手段对预防和控制青光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有赖于早期、准确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且需要动态随访检测,这需要患者对青光眼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依从性。

青光眼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是青光眼)(1)

另外,不是所有的青光眼都要进行手术的。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岁以上占68.2%~76.8%。此类患者多为远视,年轻时视力较好,调节能力强,不愿意接受戴镜。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患眼的解剖拥挤有关,通常解剖因素有眼轴短、晶状体厚等,具备那些解剖因素的人群也就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随时受外界因素刺激导致急性发病。因此,在药物控制眼压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开角型青光眼多属于基因遗传型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的6倍占整体患者的13%~47%,患者亲属发病率为3.5%~16%。发病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差,所以药物治疗为首选。眼压的理想控制对疾病最终影响很大,患者不应放松对早期眼压的控制。

本文选自

《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之

《常见眼部疾病的中医预防和护养》

丛书总主编:施杞

本册主编:朱炜敏

青光眼是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是青光眼)(2)

(桃仁 艾草 蛤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