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我们会发送健康的相关文章,让爱健客陪您一起关爱健康资讯~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到,身边得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这并不是错觉。在我国,大约每5个体检的人中,就有1个人被检出甲状腺结节。

在综艺节目《哎呀好身材》中,宋妍霏、王子异等众多95后明星都表示自己有甲状腺结节。2021年12月,《寄生虫》女主朴素丹被诊断出甲状腺乳头癌,确诊时她才30岁。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1)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4 位。

甲状腺结节多发、甲状腺癌发病率走高,成为了离年轻人最近的疾病。‍很多人也因此产生了 “甲状腺焦虑”。这篇我们就来聊聊出现了甲状腺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每5个人就有1个人有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它的存在感比较弱,很多人都是因为“甲状腺结节”频繁地出现在的体检报告上,才注意到它。

根据2020年《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超过20%,这也意味着每5个体检的人中,就会发现1个甲状腺结节的患者。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2)

甲状腺结节的病因至今并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和饮食结构、情绪压力、肥胖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当代年轻人生活在高压之下,生活作息不太规律是常态,这也是导致状腺结节在年轻群体中普遍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医疗技术的进步,体检的人次频次增多,也是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3)

并且甲状腺问题更偏爱女性,女性的发病率大概是男性的3倍到4倍。

有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的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也跃升至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4 位。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持续走高,但死亡率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有些地区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4)

被过度诊断的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又被称作为“懒癌”“幸福癌”。

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生长相对较缓慢,严重并发症少见,术后存活率很高。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5)

像这样的“懒癌”,可能一生中都不会引起死亡,甚至没有症状。换句话说,甲状腺癌对我们的生活并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但近年来检出率、发病率却持续走高。

2020年3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癌症监测处对25个国家/地区进行调查,分析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亚型癌、近年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由于对于该疾病的过度筛查引起。

2019年12月,《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中的文章也有相关讨论。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0多年的国家医疗数据,得出结论:五种最常见的癌症(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中约有20%是“过度诊断”的结果。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6)

我国甲状腺癌也存在过度诊断的现象,2020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针对甲状腺癌全球发病趋势的文章认为,在2008到2012年间,我国约有87%的甲状腺癌女性患者被过度诊断。

当遭遇甲状腺疾病时,该如何正确面对?

首先要明确一点,甲状腺结节是非常常见的身体状况。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9成以上的人不需要处理(包括非手术方式)。如果不具有恶性征象,更没必要切除。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7)

所以不需要惶恐,可以把这个甲状腺结节,‍当成赖着不走的“痣”。

甲状腺结节切除时,会将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一同切除,而甲状腺是人体重要内分泌器官,人为去掉了甲状腺会造成原本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降低,术后可能需要终身服用外源性的甲状腺激素。

9成以上的甲状腺癌是良性的,不太严谨和夸张地说即便耽误了一年半载甚至几年确诊可能也不会造成终身抱憾的结果。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8)

所以一般当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会对结节进行分级,一般4级甚至4b级以上(尤其是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才会建议考虑进一步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穿刺检查(FNA),用针取一块儿甲状腺组织来看里面究竟有没有肿瘤细胞明确性质。

当甲状腺超声、尤其是定期复查超声提示有恶性倾向时,再做也来得及。

当真不幸患上甲状腺癌也不慌,目前国内所有甲状腺癌一旦确诊只要患者身体情况允许、手术切除均是首选。如上文提到的,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除了需每日口服药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补充激素水平外,其实生活质量基本和正常人一致。

女性恶性肿瘤信号(飙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第4名)(9)

总的来说,90%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且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佳,绝大部分患者预后好。所以我们不用焦虑、甚至是恐慌,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彩超即可。

总之,日常放松心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要吃过多辛辣的食物、戒烟戒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