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振华 1980年7月17日,吕振羽因病于北京逝世8月9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公墓为其举行追悼会,胡乔木主持追悼会,邓力群致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吕振羽,是“我国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吕振羽怎么读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吕振羽怎么读书(吕振羽最后一次回故乡塘田纪事)

吕振羽怎么读书

文丨刘振华

1980年7月17日,吕振羽因病于北京逝世。8月9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公墓为其举行追悼会,胡乔木主持追悼会,邓力群致悼词。悼词高度评价了吕振羽,是“我国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吕振羽的一生,不仅是学术研究的一生,更是革命实践的一生。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传播者;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舍家为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

从1923年除夕深夜离家,至1938年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他都曾回过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两次因公顺道才回到故乡塘田。

第一次是1952年1月30日,吕振羽在上海为东北人民大学招聘文教技术人员事宜圆满完成后,顺道回到家乡探望多年不见的老母亲和乡亲,三天后即返回长春。

第二次是1962年冬天,这次也是吕振羽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塘田。

吕振羽此次回塘田的详情是这样的:

1962年10月初,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和湖南省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南省革命史资料编委会副主任谢华,写信邀请吕振羽参加11月在长沙召开的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委托两湖社联王兴久、陈中民等特意去北京当面邀请。

11月6日至14日,吕振羽在山东参加纪念孔子逝世二千二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李达与两湖社联又特意派人到济南,转述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的邀请: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拟定于11月18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请吕振羽先生出席。基于家乡党政领导、恩师和学术界挚友的信任和盛情邀请,抱病在身的吕振羽不再推辞。

11月17日,吕振羽经医生同意后,偕夫人江明从北京飞赴长沙参会,并在26日的闭幕大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会后,他陆续为湖南省委宣传及文教系统、省团委主办的报告会作了学术报告,与湖南历史考古专业人士进行了座谈。

12月9日下午,省委宣传部部长秦雨屛告诉吕振羽,省委决定由刘寿祺、刘逊夫专程陪同他回家乡邵阳看看。

11日下午1时左右,他们由长沙抵达邵阳,住邵阳地委招待所。与地委第一书记谢新颖,书记王维、曾广城、霍旭奎、郝文成、王惠庭(兼专员)、石新山、张厚(兼湘乡县委第一书记),宣传部长张瑞川、副部长赵世芳,地委秘书长王润民等分别见面。晚上,由王维、王润民、刘逊夫等同志陪同观看了祁剧《马刚打闸》《探监》《闹府》。

12日至15日,他们相继在市内皮革厂、师专和武冈基层参观走访,参观了邓成云、欧阳东等革命先烈的遗物,与邓成云的儿子邓小龙促膝长谈。

16日下午6时前,一行人在新宁县短暂停留后,抵达邵阳县塘渡口。因县委第一书记车仁光在五峰铺下乡,书记孙作英、张玉清迎接了他们,安排他们住在县委机关普通客房。

17日上午,县委办公室主任黄子元汇报了全县农业生产和干部思想等基本情况。下午,车仁光从五峰铺赶回参加汇报,主持吕振羽所作革命传统与国内外形势及任务问题的报告会。

吕振羽这次回到家乡塘田呆了一天多。据他的日记记述:

18日上午,由张玉清等同志陪同到塘田。刘(寿祺)老、张(玉清)书记、我等由区委书记唐克桂同志陪同过河。划船的即当年常接送往来夫夷、邵市各处,并给塘田战时讲学院帮忙的周维合同志。一见之下,与我夫妇相互紧握双手,热泪盈眶,慨然道往事。

过河,由塘院院前码头登岸,初入全院——即今邵阳县第四中学校址。现已拆了周围高墙,重建了若干新宿舍。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民先办公室、讲义印刷处等故址,历历如昨,令人感奋。

旋访周家院子与吕家院子,多人尚识余夫妇,尤其是当年识字班学生,如久别家人,表现一种令人说不出的阶级情谊,又皆诚恳要我们进屋用茶饭……

旋过河,当年常为塘院及我理发之工人陈同志,相遇紧握余手,与余夫妇相问,皆不禁热泪横溢,并坚邀入其居处历述旧事。

据县委副书记张玉清同志说,周维合、陈同志等,常津津和他道塘院及我个人当年事迹。

在走回区委的道上,一位女同志(李秀荣)笑着走过来拉住时真的(江明)手,问知名字后,彼此都热泪横溢。回至区委,吕礼思、陈启国侄等五人均已在。乃由区委布置一室,与我夫妇相聚,道及生活情况。云本年口粮每人平均在700斤,真令人兴奋。礼思未犯过“五风”(张玉清同志从各方面加以证明,并谓他为队最有威信干部)。

下午,为塘田区干部作报告,根据区委书记唐克桂同志、县委副书记张玉清同志意见。围绕塘田战时讲学院的历史向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加者满堂,情绪始终饱满。刘、张等均认为结合现实能解决问题。塘田区委诸同志均认为,讲学院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群众中扎了根。张玉清同志对时真说:“你真正回到革命的老家了。”

吕老18日的日记记述的是自己久别家乡与故人重逢的动人情景,和塘院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的震撼场面。在他19日的日记中则重点记载了,原金称市地下党支部书记李树荣汇报的金称市地下组织问题和塘院遗物保存情况。

有关塘院遗物保存情况,吕老日记记述道:

李树荣同志谈:

油塘保存了塘田战时讲学院院牌、院钤、文件、图书、用物、文具等。

①石火出版社曹伯韩派人来取去油印机、油墨。

②日本投降后恢复金称古峰学校,拿去十一二个荷叶灯、板凳几条。

③解放后:

A、段中兴区长说为保管塘田书籍,派河边乡政府李竹林把所有书籍等东西装了一船到塘田市区政府(当时区委书记为张寿芝同志,他现任专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区长王林)。并由蒋绍斌(区管财务)打了收据。在塘院前码头起东西时,王伦拿去两张照片。其他东西放在区里楼上,如何放法,我不清楚。

B、仍保存在油塘的讲学院文件(账本、信、油印品、讲义、学校记录稿、章程等),放在我家中楼上角落里。肃反时,邓代英(县财贸肃反办公室干部)等人把这些东西都拉走了。现油塘已没有了。

C、讲学院的钤记、印章、图记等,装在一小桶中,也放在楼上角落里。土改时搞到哪去,不清楚。

我说了今后如何搜集塘院资料的一些意见。参加同志有县委档案馆负责人罗华生、宣传部¨应祥。

午饭后,我、时真与县委第一书记车仁光、副书记张玉清说了我们亲自经历、布置及接触到的解放前金称市等处地下党的情况,提出如何对待与处理地下党组织的问题,对待和处理地下党党员关系的问题,等等。下午3时应赴县一中作报告。

晚饭后,时真为地、县委办公室及宣传部干部聂义生、罗华生等同志讲塘田战时讲学院发动民众识字运动经过,被“围剿”查封时的话别会情况。效果很好。会后,与会同志有的送照片、写信。聂义生同志说:“我们过去注意不够,塘田战时讲学院是办在邵阳地区内的第一个马列主义学院,影响很深远。我们今后要充分利用它作为对干部进行教育的乡土教材。”

20日早晨,吕振羽、刘寿祺、江明等随行同志应县委之邀,与县委负责同志合影留念后,离开邵阳县赴邵阳市。自此以后,吕振羽因蒙受不白之冤失去自由,再也没有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

值塘田战时讲学院授予首批“邵阳市清廉文化教育基地”和塘院历史展览改陈之际,重温“熔革命与学术于一炉,集革命家和学者于一身”的吕振羽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塘田的点点滴滴,对人们更多地了解其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革命历程,学习其鞠躬尽瘁,舍家为国的崇高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责编:龙文泱]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