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热潮湿,这个最大的季节就是闷热潮湿。空气是湿的,衣服也是湿的,每到这个时候,就会使人感到明显不适,产生不好的情绪。生活中我们的身体有时会见到这样的现象,例如会阴部湿漉漉的,就像梅雨天气的衣服一样,怎么晒都不干。有些人认为,部位过于隐秘,又被衣服层层包围,平常不可能像皮肤那样裸露在外,通气不畅,有点潮湿似乎也说得过去。但如果潮湿的同时还伴有汗出,有腥臭味,那就是病了,我们称之为“阴汗”。

午后潮热手脚出汗知柏地黄丸(阴囊潮湿出汗多)(1)

中医认为,多数是由肝经湿热下注造成的。那湿热下注是怎么回事呢?

所谓“湿”,也就是水分,人体里多余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产生湿。湿与热常相伴而生。它们一相遇就成了湿热。而湿是水分,它是往下流的。如果这些湿热滞留在肝经,就会导致肝经湿热。我们知道中医里肝能“主疏泄”这个功能可以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如果肝经湿热,引起肝火,主“疏泄”的功能太过旺盛,津液就会被迫外出,这样就出现这些症状。肝经湿热导致的这种阴汗很好辨别,出的汗臊臭难闻,黏滑,严重时还会出现口苦、舌苔黄腻、尿赤短、浑浊等症状。

午后潮热手脚出汗知柏地黄丸(阴囊潮湿出汗多)(2)

对于肝经湿热导致的,清热利湿、疏肝养血是关键。怎么来清热利湿呢?

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个方子:龙胆草、黄芩、生甘草、蜂蜜。

入肝的湿热很容易清除,而入胆的湿热却不易清除,因为胆主渗入,而不主渗出。一般的药物能除肝之湿热而不能除胆之湿热,龙胆草大苦能入胆,除胆中湿热,这就是为什么选择它的原因。

午后潮热手脚出汗知柏地黄丸(阴囊潮湿出汗多)(3)

它能让湿热下行,经过肾脏膀胱排出体外,湿热清除了,因为肝经湿热引起的出汗自然也就消失了。

与其他药相配伍,能泻火的同时不伤阴,祛除病邪的同时不损伤胃。即使这样,脾胃虚弱的人同样不适宜这个方子,所以,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应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