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

广西,南方省份,这里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壮,瑶两个民族,壮族是广西人的主体,而瑶族,则占全国瑶族的60%。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2)

自古沿袭下来的中国历史,其实就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汉文化记载下来的历史!汉文化以外,一般分为东,南,西,北个区,分称为东夷、南蛮 、 西戎 、北狄。各地方的人,也相应的有个统称。广西,就是属于南蛮区,南蛮区的民族成分也相当复杂,大体上也就是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各族系之后再区分出无数个小民族称谓。广西的世居民族,多数是归属百越民族,至今,这几个世居民族在全国都占比着很重要的数据。随着古代中原政治经治的持续扩张和影响,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推广和影响,南蛮一族,南蛮地区也不断在变化着。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的融合,被融合。“南蛮之地”从最初的长江以南大片地区,到后来分散到两广,云贵,巴蜀几个大区,再后来就分散到某些具体地方的城郊,山区。随着历史的进程,蛮区不断的缩小,到了后来,实际上指的就是少数民族地区了。

东夷、南蛮 、 西戎 、北狄,这些最初只是对地理特点的认知的一种说法,本身并不含什么贬义,后来都被人认为是偏僻、落后、愚昧的代称,是一个高级文化对相对低级文化的代称,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历来尊夏攘夷的成见”,历史发展中,慢慢的,从地理代称转化到区域族人的代称上,成为一个含贬义的称呼。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3)

桂平,境内自古也有多个少数民族世居,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壮,瑶两族,关于这两族在浔州府,桂平的历史,也有很多。最出名的,莫过于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从明初直至清初三百余年方平息,大藤峡里的瑶民侯大苟,侯公丁,一度让明朝政府头疼。清末的金田起义,起义最初的几万兵将中,壮,瑶两族也有相当的比例,如贵县石达开,本身就是壮族人,起义之初从贵县带来的队伍几乎就是壮族子弟。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4)

所有的民族,古时都不是现在的名称,有个演变过程。百越族是个广义词,其下有相当多的大小部族,每个部族都有对应的称谓,称呼,或可说是代号,代称,没有确定的意义。

查阅旧志古书,在民国以前,浔州府境内,南蛮族立志载书的就有十几个,蛮族有名:猺,獞,獠,狼,狑,狪,山子,蜑,犽。这些名称,无一不是虫,犭部首。这是不是说明当时历代官府对各区域世居生活土著人的一种态度呢?

到了1939年,根据有识之士提议,国民政府令社会部、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三机关商议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统一厘定西南地区虫兽偏旁族类名称,易犭为亻、彳改用自称与区域区分。也就是这个时候起,所有少数民族所有名称取消带贬义之字义。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5)

浔州府当局对境内山区,周边地带僻静处的居民,都划分为蛮族,从一幅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县城之北,很多地方以“猺”为名,那些就是当年那些所谓的蛮族了,其他标注为的民村,堡,里之类的地方,一般就是以“汉”人为主的村庄了。

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各族之间的通婚联合,社会文化文明的提高,这些猺,獞,獠,狼,狑,狪,山子,蜑,犽等蛮族,慢慢的被整合划分,就成为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的某一族了。

比如瑶族,按其起源传说、生产方式、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而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瑶”、“花瑶”、“花蓝瑶”、“蓝靛蓝”、“白裤瑶”、“平地瑶”等等30余种不同的称呼。其实,就是最初各区域的“蛮族”在新中国文明之后的正式叫法。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6)

按古志记载,猺,猺人是远古蛮八族之一,其最明显的特征是穿“褐斑布”,这很像现在瑶族一种记载,瑶斑布,这是瑶族传统染织工艺品。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7)

獞,獞人元朝时从湖北或云南,广东迁来,风俗上和“猺人”有异同,但“银大圈加颈”,就是从这一点记载,和现在壮族相似,从1939年以后,民族名称改歧义的资料也显示,“獞”改“僮”是一致的,也就是壮族的前身。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8)

獠,獠人,学界普遍认为是魏晋时期分出来的“蛮族”的一支“獠族”,后来“獠族”又分出很多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广西所熟知的仫佬族!古志上记,獠人称丈夫为阿蓦,阿叚,称妻子为阿等,阿孥,这些就十分附合仫佬族的记载特征。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9)

狼,狼人,古志上对狼族人有服饰上的记载,“女多白布蒙首,腰裹大带”这有点像现在侗族的过往历史的描述。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0)

狑,狑人,是广西古老民族之一,狑族也是仫佬族的一个起源之一。“女衣缀羽下无裙而缠其腰”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1)

狪,狪人,也就是后来的侗族,“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笙”这就是侗族的最重要特点。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2)

山子,山子人,其实就是瑶族的一支,“过山瑶”,他们游耕游居,“耕一二年视地方尽取徙去.......”“一二年又复来”就是最准确的记载。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3)

蜑,蜑人,是“汉”,“蛮”之外的第三种人,实际上不是一族人之区分,而是一类人的区分,指的是在水上为生,以船为居的人群,史书上称之为蜑民。浔州府境,自古黔,郁,浔三江长流,肯定存在这样一批民众。

桂平的历史简介(桂平古之民族说)(14)

犽,犽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面部刺青,查到资料,古时面部刺青的有两个民族,一是黎族,二是独龙族,只是浔州府境内曾有“犽人之女齿黑面黥额绣为花草蜻蜒蛾蝶之状.......”这曾有过,是在哪有过呢,现在也没有打听到相关的事情,可能大藤峡里还有传说吧。

不管以前历史如何,现在已经是民族大溶合的时代,各民族以前的历史,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

曾经,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这就得各家回去翻翻族谱了。

这里是桂平,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

谢谢阅读,点赞!

桂平:三月三假期

桂平: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十)——千年浔州府

桂平:太平天国故里的新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