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生姜涨钱、落价,一般会遵循——“贵三年、贱三年” 的现象,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这对农民起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对农民种地是不利的,今天咱用事实案例来证明他是否正确?

以鲁中山区的生姜为例,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差不了很多。

生姜就是在今年秋天,也就是2021年秋天出现了大落价,在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一直到大概2009年秋天,单价都保持在6——9元之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生姜是很难栽培一种作物,姜瘟、或者是烂脖子,能让成亩生姜烂掉10%——90%,甚至绝产。每年治姜瘟,每亩地大概花费800元左右。各种各样的抗姜瘟药物,价格都不低;化肥、农家肥加起来,每亩姜用3000元左右;生长周期六七个月,浇灌20——30次;杀虫药打20遍左右等等。

所以,才导致生姜数量扩展难,单价保持在很高的价位;怎么的3年贵、3年贱?已经由10余年价格高的年份了,所以说,3年贵、3年贱之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2005年以前,生姜没有这么娇惜,姜瘟也没有这么严重,这都是姜农们过分溺爱、过分关心造成的。那时的生姜价格可能会出现,上年贵、下年贱;或者连续2年贵、连续2年贱;或者连续3年贵、再连续2年贱的情况。总之,生姜数量少了就贵,数量多了就不值钱、落价。

真正的生姜价格(有人说生姜价格)(1)

生姜价格一便宜,农民就会减少面积和投入,数量减少,数量一少,第二年价格又会升高;价格一高,农民又会扩大种植,一扩大,下一年价格又会降低。

也基本不符合贵3年、贱3年的规律。记得1996年,生姜最高价到了10元;1997年,生姜价格到了3.50——4.50元;1998年,到了1.70——2.50元;1999年,到了0.80——2元。再后来生姜每年都保持在0.80——2元之间。又到了2004年,生姜又到了一个高峰,春天就到了5元,秋天到了6元。

生姜最高价,一般在每年的三秋大忙季节,截止生姜收获前,一般生姜收获就开始落价了。

再后来,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城市扩大,土地也越来越少,姜农对生姜的溺爱加重,使生姜的姜瘟越来越严重,生姜越来越难栽培,生姜价格逐步提高,连续十几年,直到去年,价格都保持在5——9元之间。

这好像与贵3年、贱3年,也扯不上关系。所以说,生姜贵3年、贱3年,这种说法,对农民有一定的误导作用,是不正确的,不能作为参考依据 。

如果农民把生姜 “ 贵3年、贱3年 ”作为种地的参考,涨价的时候少种了,落价的时候多种了,是会降低收入的。

为什么说,今年生姜突然大落价了,(1)是生姜数量太多了,其它作物不值钱,农民注意力都转移到生姜上去了。(2)是,因为去年冬天,生姜价格太高了,在4——5元之间,往年都是在1——3元左右,普通姜最高超不过3元。外商来进口中国的生姜时,一看,一开始,中国的生姜价格就这么高,4——5元,到后期还不涨到15元一斤,再说不光中国有生姜,哪国的生姜便宜,要哪国的生姜。

于是,减少了中国生姜进口合同的签订。前期,中国的生姜没有销量,后期就谈不上涨钱了。

真正的生姜价格(有人说生姜价格)(2)

小结

有人说,生姜涨钱落价规律,一般遵循——贵3年、贱3年。

回眸生姜历史,涨钱落价年份、涨钱落价规律,总体上不符合贵3年、贱3年的规律。所以说,农民主张的,生姜贵3年、贱3年之说法是不正确的,对姜农起了一定的误导作用,应该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