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刘军老师的《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有修改,保留原意!感恩各位读者和刘老师!以下深度解读“一,上,示,三”。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一”应该是我们所学过的最早的、最简单的一个字了。但是这么简单的字该如何解释?我们的祖先将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说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道”就存在了。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中分出了天地,分出了阴阳,分出了所有性质相联系又相对立的东西,然后衍生成了万事万物。
古文字写作数字“一”,源自人们攥拳后伸出食指的样子(如下图)。表示数字‘一’,为数字之始。来源:《甲金篆隶大字典》
当“一”做为部首时候在不同的字里面是有不同意思的,比如:在‘丘’、‘屯’、‘旦’中,‘一’表示地面或地平线(如下图)
{丘(qiū)从北从一。土高曰丘。象形。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崐崘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
{屯会意。从屮贯一。“屮(chè)”指草。“一”指地面。象草木初生的卷曲包裹之形。}
{旦字从日,从一。“一”表示“(东方)地平线”。“日”与“一”联合起来表示“日出东方地平线”。本义:太阳完整现身于东方地平线上。太阳轮廓下缘与东方地平线相切。
说明:“旦”与“昏”相对。“昏”字也可以写作从一,从日,即从“日在一下”之形,是“旦”字的颠倒字形,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第664页。所以,“昏”的确切含义是“太阳在西方地平线以下,太阳轮廓上缘与西方地平线相切”。}
当“一”做为部首,还可以表示位置及某物的平台,如在‘上’、‘下’字中,‘一’为表示位置的分界线;
当然“一”还可以表示某物品,如‘夫(,
或
或
)’字上面的‘一’为古时人们头上束发的横簪。而‘两’字上面的‘一’则为古代单辕马车固定双轭的‘衡’。由上述可以看出笔画越单一,其含义及释读会越宽泛。
而看回“上”字,在《说文》里:高也。古文字写作‘
或
或
’,早期字形可不是数字‘二’。下面的‘一’是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画表示在其上面的意思。意为:高处、上面。如《诗·陈风·宛丘》:宛丘之上兮。
引申指:上天、君主、上级。如《诗·大雅·文王》:文王在上。如《史记·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后延伸指:等级或品级的‘上等’,或: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意思。
又指动词:向上、上升。如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借着,我们再来看看“示”字,《说文》:示,神至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意思就是说:示,上天垂示征象,向求告者显示吉凶。
古文字写作‘
或
或
’,为古时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台或神位’的样子。处于文明懵懂、开化初期的古人类,认为自然界有‘神灵’统治一切。同样,族群首领长者的离世自然也就成了族群最大的损失,而后来的继承者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纪念。
(沈阳昭陵石祭台)
‘示’字正是‘祭台与祖先神位’的形象摹写,设置‘祭台’,摆上‘祖宗神位’才能进行祭拜。‘示’作为部首在现代汉字中写作‘礻’,一般位于组字的左侧。
如:‘神(
或
)’添加意为‘闪电形象’并表音的‘申’。以此表示:‘闪电’一样的‘神灵’,气势威猛,来去无踪。
最后我们来解读:三,在《说文》里面:三是指天地人之道也。古文字写作‘
’,为来源于拇指和食指蜷曲,另三指直伸的手语形象。其本义为数目字‘三’。
(拇指和食指蜷曲,另三指伸出)
后引申指数目及数量的‘多’。如《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又如:成语‘三思而行’及‘三令五申’中‘三’字的含义。
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与三,看过一本叫三生万物的书,赞叹“三”字的伟大与祖先的智慧。
最后和大家分享三个字:弌弍弎,知道是什么字吗?哈哈!
最后非常感谢刘老师,如果喜欢这本《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的读者,可以留一本,可以加:ruanxuecai,就可以详细了解哦!晚安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