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终日为了名利权位忙碌,一旦拥有便自觉高人一等,予愿足矣,却无暇思考真正重要的问题。

最近有位朋友留言说,工作中遇到烦恼:

每到年终,公司的氛围总是有点紧张,因为要评优秀、争取奖金,同事们之间猜来猜去,搞得疲惫不堪。

他问,应该怎样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好呢?

老实讲,人间的各种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永远有这种紧张关系。

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设法调整自己的观念。

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庄子请教。

1 庄子的讽刺相当辛辣

庄子说,人间的争斗来源于世人所向往的富贵功名、浮华享乐,而这些无不让人付出巨大代价,实在得不偿失。

因此,他总是以批评嘲讽的语气,指出其中的执着、盲点与愚昧。

《庄子‧秋水》中,庄子的好友惠施担任梁惠王的宰相。

庄子要去看他,有人就对惠施说:“庄子来这里,是想取代你的宰相之位。”

惠施听了相当惊慌,下令全国搜捕庄子,到处张贴庄子的画像。

庄子反倒直接走进宰相府,一看到惠施就说了一个寓言。

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鹓雏,从南海飞到北海。

这只大鸟飞翔时,不是梧桐树不停下来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停下来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停下来喝。

但它飞的时候,底下有一只猫头鹰抓到一只腐烂的老鼠,看到鹓雏飞过,以为它是来抢夺食物,就大叫一声:‘呵!’

如今,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这个寓言讲得相当刻薄,惠施听了感到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确实是担心庄子会抢走他的官位。

惠施做宰相,地位足够高了吧?再看庄子,生活穷困,一度要向人借米度日。

但是结果怎么样呢?

惠施和庄子年纪差不多,但是却比庄子少活了20年,一生早早就结束了。

所以说,庄子认为执着于争夺名利权位,人所付出的代价不是自我遗忘,就是自我遗弃,太过惨重了。

2 超脱争斗的“四六”法则

那当你面对这些争斗时,应该怎么办?

庄子的答案是,向上提升。

人的生命除了身与心之外,还有灵性的层次。

人间之所以争斗不断,是因为大多数人一生都执着于身与心的层次;想要从中超脱出来,就必须向上提升,让自己进入灵的层次。

灵性的呈现需要修炼的功夫,如何修炼?

《庄子·庚桑楚》中提到一套“四六”法则。

所谓“四”,是庄子提到的修炼的四个方面:

疏导志向的迷惑;

解开心思的束缚;

抛弃天赋的拖累;

打通大道的阻塞。

这四个方面是由外及内,由下往上的次序;

每个方面中,庄子又提出“六”种因素。

首先,迷惑我们志向的是什么?

是“尊贵、富有、显赫、威严、名声、利禄”。

这不正是我们一般人所向往的名利权位吗?

一般人终日忙碌,正是为了拥有这些条件,自觉高人一等,好像予愿足矣;但却无暇思考真正重要的问题:

要不要考虑手段的正当性呢?

取得各种优势之后,还能平静度日吗?

万一失去了它们,人生还剩下什么?会不会后悔莫及呢?

傅佩荣人生与哲学的关系(总活得疲惫不堪)(1)

3 你的心被什么束缚?

其次,束缚我们心思的是什么?

是“容貌、举止、面色、情理、血气、意念”。

人的志向也许遥不可及,但是心思则是当下的,并且常在变化之中。

试问,我们在与别人相处时,心思是怎么运转的?

一个容貌端庄、举止文雅的人,很容易赢得我们的信赖;

看到别人面色憔悴、说话不合情理,我们自然印象恶劣;

至于血气的浮动、意念的纷乱,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以致心思受到束缚而焦躁不安。

接着,拖累我们天赋的是什么?

是“厌恶、爱好、喜悦、愤怒、悲哀、欢乐”。

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加上“恶、欲”这六种情绪反应。

天赋,是指我们与生俱有的本性与禀赋。

所谓修炼,就是逐步让自己化解各种情绪的干扰;没有情绪的起伏波动,人就很容易处于平静和谐的状态。

4 你所重视的就是阻碍你的

最后,阻塞我们走向大道的又是什么呢?

是“去职、就任、取得、给予、智巧、才干”。

这六种涉及人的聪明才智和得失利害。

人活在世间,怎么可能不重视自身的聪明才智、利害得失呢?

但是庄子劝你,要学着看开、放下,至少不要过分执着于这个上面。

倘若你一生都执着于此,会以为短短的一生、眼前的成败就代表了一切;

以致完全无视于万物的起源与归宿,亦即完全忘了还有大道的存在。

傅佩荣人生与哲学的关系(总活得疲惫不堪)(2)

列举出诸多因素后,庄子说:

“这四种各六项不在心中激荡,就会心正,心正就会安静,安静就会澄明,澄明就会虚空,虚空就无所作为,同时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可见,修炼的方法在于:

不受“四六”操控,再由正而静,由静而明,由明而虚。到了虚的下一步,则是“无为而无不为”了。

“无为”是指无心而为,顺势而行,然后所有该做的事情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而说到“虚”,《庄子·人间世》中说:

“你心志专一,不要用耳去听,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

耳只能听见声音,心只能了解现象。

至于气,则是空虚而准备响应万物的。”

5 响应万物的潜能

这一段描述最难理解的,是“要用气去听”。

实际上,这种“听”根本不是听,而是以空虚状态来“准备响应万物”。

意思是:我没有任何预设立场,也不去判断自己听到什么,或者自己喜不喜欢所听到的;

我要让声音像风一样,听到风声,却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或它将吹往何处;

有声就像无声,无声亦如有声,我只是单纯地接受一切。

经由庄子的描述,你更能体会到:

人的心除了一般的认知及思考能力之外,还有丰富的潜能,

可以经由心斋的修炼而呈现出一种特殊状态,让道在其中展现出来。

能够觉悟道的存在,以道的眼光来看世间,一切得失成败都没有差别,如此一来,你又何必受到困扰呢?

当然,道家的觉悟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无适当的修炼,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庄子所提到的“四六”法则,由外而内、从下而上,涵盖了人的生命中方方面面的情况,可以作为我们修炼过程中,一个完整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