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内的房子卖给谁(村里一个滚)(1)

文丨老马

01

今天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同事们、朋友们,见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回家过年么,您呢?”

然后再感慨一下郑州生活的不易、过年的艰辛、昂贵的大葱。

当然,还有老家的“绝情”。

前段时间,网上一直流传这样一张图:

农村内的房子卖给谁(村里一个滚)(2)

万万没想到,村里一个“滚”字,一下戳中了“打工人”最柔软的内心。

辛辛苦苦干一年,老家还不让回去花个钱,城市空虚寂寞冷,何时才能把家还。

然后,官方就发话了:

坚决不允许“一刀切”!不允许层层加码!

但是,作为打工人的我们,依然担心:

回村里到底要不要核酸检测?

要不要隔离?

要不要报备?

还能不能“相亲”?

给在村里做生意的老表打电话问情况,结果他说,往年这个时候很多打工的人都已经回村了,现在村里和平常一样,没有一点过年的动静。

老马身边的不少朋友已经表示:

就在郑州过年了,回村干啥?

没暖气、没外卖,还不能出去聚会跑着玩儿!

哪有窝在郑州打游戏、看电影、享受假期舒服?

可以预见到,这个春节,郑州将不再是空城。

郑州是不空了,可是老家县城怎么办?

02

过年,对于老家县城来说,就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农村内的房子卖给谁(村里一个滚)(3)

从全国各地回老家的“打工人”,拿着一年挣的钱,吃吃喝喝,足浴会所,增加了多少GDP?

还有那些返乡置业的人群,过年期间,相亲、买房、结婚一条龙,大几十万的钱,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就我们老家县城的售楼部,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是最热闹的时候。

出于职业习惯,过年时候,老马我都会逛一逛县城的售楼部。

这两年,能明显地感觉到,县城里的售楼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从碧桂园、建业等明星房企降维打击之后,原来“土味”的本地售楼部,全部花重金改造,朝着东北澡堂子的风格,狂奔不回头。

高大的门楣,落地的玻璃窗,高大上的规划图,精美绝伦的沙盘,还有温馨舒适的样板间,学得一样不落。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县城的产品,清一色的小高层、板楼、一梯两户、南北通透、三开间朝南。

想找个100㎡以下的户型?

对不起,没有。

想找个户型上的瑕疵?

对不起,没有。

这种产品、这种户型,放在郑州,基本秒杀所有改善与刚需。

还有村里外墙上的“土味”广告词,各个乡镇集市上的彩印宣传单,还有到访送大米的微信群轰炸,一到过年,县城的售楼部,那叫一个热闹。

返乡置业,自然就是2月份县城买房的绝对主力,拿着六个钱包凑来的首付,顶着女方父母“县城买房”的基本条件,再加上置业顾问对于区域、未来的渲染,大手一挥,从“波司登”羽绒服的内兜,掏出一张信用社的“金燕卡”,说:

“把这个零给抹了,就马上刷卡!”

任凭置业顾问如何解释:

“我们只能打折,不能抹零!”

买房人依然不依不饶,反问道:

“买个几十万的房子,还不能抹掉2000块钱?”

然后收起金燕卡,就欲往外走,等着置业顾问的再一次挽留。

县城的房价虽然比不上郑州,但县城人的出手阔绰程度,要远远强过郑州的刚需。

到现在为止,县城里4成、5成首付的购房者,占据着很大一部分,贷款20年、15年、10年的人,也占据着很大一部分,当然,也不乏一些全款的土豪。

县城里老利率上浮25%,依然是稀松平常。当初2018年,老家一个亲戚买房的时候,利率上浮35%,我问这个事的时候,他说,他压根就不知道。

县城里,只有那么几个银行可以做,想找便宜的房贷?

对不起,这个真没有!

当然,以上的热闹景象,都是发生在往年。

03

2021年,就地过年的政策,将会影响一大批返乡置业的人群。

县城里边的固定置业人群,除了公职部门,基本上就是农村结婚的娃。

由于县城里缺乏产业,缺乏高端就业,缺乏挣钱的门路,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会流往大城市,在大城市打工挣钱,在县城里买房结婚。

还有一部分高学历的年轻人,就直接安家大城市,不回小县城。

这已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城市吸血能力增强,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类似郑州这种单核城市,会产生极大的虹吸效应,对县城的人口、经济、房产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城市发展看人口,人口虹吸看产业。

当县城的人口一批一批地流入郑州,流入北上广深,县城里的房子,也将回归最基本的居住属性。

未来,想靠买房在县城里发家致富,基本上无法实现。

如果有可能,打工人最好的归宿,就是留在大城市,留在郑州。

即使郑州还有着千般万般的短板,也要比县城的房产,更具价值,也要比县城的发展,更具潜力。

—— END ——

商都网·商都房谈原创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