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天文大数据科研团队”,通过共建天文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促进贵州大学天文大数据等相关学科建设,助力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1)

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彰显“贵”的地位、贡献“大”的作为。2021年初,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2021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将贵州大学由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提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贵州大学排名从2020年的142位上升至2021年的87位,进入全国百强之列。

  强校之基,其根在人

  盘州重重大山里,走出了首位贵州自主培养的大数据领域国家级人才——田有亮。本硕博皆就读于贵州大学,田有亮如今已成长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在密码学与数据安全领域畅游蓝海。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2)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田有亮

  “必须全省一盘棋,在领军人才上实现多点开花。”田有亮认为,大数据领域竞争尤为激烈,要在国际舞台上抢先机,学科多个方向都要产出领军人物,从而支撑关键技术攻关和国家级平台建设。

  2012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从广州来到贵州工作。翻越一座座科研高峰,作为国家级领军人才,周少奇始终坚信:无论长得多高,都要铭记根在土地,人不忘本是成功的关键。2021年,周少奇有关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新技术成果,获得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奖/最佳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3)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

  做强贵州大学,最根本的是人。2021年,贵州大学深入实施“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新增国家级人才10余人,3人荣获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入选者和提名者,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增长至49.9%,新增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1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头雁领航、雏雁展翅、雁阵齐飞”的人才新格局,在贵州大学逐步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中坚作用,贵州大学将最大限度广聚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强校之核,其本在新

  贵州大学人文楼始建于1957年,青瓦红窗、悠悠历史,2021年11月启动建设的全国唯一一家“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坐落其中。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有所创新,需先进入这个时代,再走出这个时代。”智库主任、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陈艳波说。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4)

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建设积极建言

  以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为支点,智库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激活贵州红色文化精神、展示新时代贵州精神,力争实现全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零突破”。

  另一侧的贵州大学农学院内,植物保护专业建设负责人乙天慈常常与研究生探讨植物保护与生物入侵。作为全省高校唯一的植保专业,乙天慈认为,要在科研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既要推动传统植物保护专业内涵式发展,还要满足大生态战略背景下的病虫害防控需求。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5)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建设负责人乙天慈和学生在实验室

  2020年9月16日举行的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会上,由10余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植物保护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农药学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1年,贵州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8项,位列全省第一;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居全省第一;全国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既实现多个“第一”,也有若干“零突破”。

  前不久,2020年贵州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出炉,在全部125项奖项中,贵州大学囊括28项,其中,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获“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强校之根,必践于行

  2017年,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首创“博士村长”理念,希望通过实用技术转化、集成示范、技术培训和定点帮扶等方式,攻关茶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

  自“博士村长”计划启动以来,贵州大学共组织300余支队伍、万余人次深入全省开展科技、产业、教育和文化扶贫等工作。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6)

贵州大学猕猴桃产业“博士村长”莫飞旭与4位队员在息烽县大洪村猕猴桃园内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作为“博士村长”之一的莫飞旭说,要把知识转化为新动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之中,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十三五”以来,贵州大学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牵引,聚焦全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实施“博士村长”计划,聚力科技帮扶、教育帮扶和“校农结合”,探索出具有贵大特色的“三套组合拳”帮扶模式和“大地论文工程”模式。

贵州大学双一流进展(天眼聚焦做强贵州大学)(7)

贵州大学与茅台集团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与茅台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对接贵阳贵安拟定《贵州大学助力“强省会”实施方案》、深度参与“十四五”贵州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贵州大学步履坚定。

  贵州大学姓“贵州”,扎根贵州建一流。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说:“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工作,让贵州大学成为全省高等教育领头雁和排头兵,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和智慧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实习生 李卓缦

编辑 曾田 刘娟 徐然

编审 闵捷 杨韬 施昱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