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个60后大叔的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个60后大叔的故事(三个五零后长脸大叔)

一个60后大叔的故事

前几天,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公布,陈宝国凭借《老酒馆》得到最佳男主角。 ▲得到视帝提名的还有:《天盛长歌》陈坤,《芝麻胡同》何冰,《大江大河》王凯,《面具》祖峰,《都挺好》倪大红。 说实话还是蛮惊讶的,在各路小花鲜肉们奋起直追的年代,已经鲜少看到五零后演员能拿到这么重头的奖项了…… 这对于陈宝国本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剂强心针,虽然他早已经拿过了电视剧领域里的大满贯,金鹰、飞天、白玉兰,但是如今以 64 岁的年纪还能再拿个视帝,也说明在这个狂飙突进的年代里,老戏骨还是很有价值、不可替代的吧。 ▲最佳女主角是闫妮,竞争者也是非常厉害了……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陈宝国是谁? 因为娱乐新闻里没有他们,他们没有狂热的粉丝,只有观众,只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老戏骨”。 其实中的影视圈有一大票这样的男演员,专业功底扎实,以出演正剧为主,私生活非常神秘,游离于大众话题之外……有趣的是,中国观众普遍喜欢长脸大叔,能在银幕上留下来的多半是年轻时不怎么漂亮帅气但有棱有角的长脸男星。 这种长相的好处是经得住老,年老和年轻长相差不多,二则符合中国人内心对权威男性的审美,比较“硬汉”。今咱们就来聊聊以陈宝国为首的那一代五零后长脸硬汉们的故事。 陈宝国:不想当偶像的帅哥 陈宝国是 1956 年生人,最早是厨子,在北京很有名的一个饭庄里当学徒。 但所谓英雄不论出处,陈宝国赶上了特殊的年代,1974 年以工农兵大学生的身份进入中戏学习表演。当年的考试并不难,18 岁的陈宝国很有优势,个子高、长得帅,声音条件也好,一站到舞台上就仪表堂堂,很顺利被录取了。 正是因为长得帅,浓眉大眼英气十足,所以毕业之后的陈宝国毫无悬念地走上了偶像小生的路子,谈谈恋爱啊,凹凹造型啊。要知道八十年代大家看惯了义正言辞,对于这种鲜嫩的、会谈恋爱的帅哥还是比较稀罕的。 事实上,他毕业之后第一部电视剧就沾了“偶像”的光。 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他饰演一个叛逆青年,那时候中国的屏幕上从来没出现过这种吊儿郎当又很帅、很有魅力的男性形象,讲的是年轻人的故事,简直是迷倒万千少女。所以他明明不是男一号,却拿下了当年的金鹰节最佳男演员。 但人就是很奇怪的,拥有的东西不觉得多宝贵,反而总想去尝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 陈宝国偏偏不想做帅哥,帅哥没意思,不能显示我陈宝国的本事。一心想演高难度角色的陈宝国在 1986 年演了一部电影《神鞭》,在其中饰演一个小混混,又是瞎眼又是跛脚,浑身痞气,的确是和偶像的道路越走越远了。 陈宝国经常提到这部电影,因为这是他转型的关键。为了演好瞎子的形象,陈宝国可谓是付出巨大,他把一颗纽扣磨得薄薄的戴进眼睛里,后来留下很多后遗症。这种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敬业精神在今天看来有点像天方夜谭。 从这一点上就看得出来陈宝国还是蛮清高的,他对于大众主流、对于娱乐圈的态度很鲜明:不屑于迎合观众,也不追逐热点和话题,更不想轻轻松松做个花瓶在异性观众身上捞好处。 有记者问你怎么看待“师奶杀手”这个称呼?陈宝国痛心疾首:这我一直不喜欢听,一听到有人和我说这事,我就说“完了,全毁了!” 陈宝国的职业态度在几十年来从没有发生过改变,他接时代戏、男人戏,几乎不接恋爱戏和都市剧。要当性格演员,不当偶像演员,哪怕沾点边也不行。 陈宝国也在尽力拿捏好“名利双收”和“德艺双馨”这其中的微妙平衡。 他减少没必要的曝光,拍戏时挑剧本、挑导演,以挑剔著称,让其他演员都压力很大,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好合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较劲和矫情”。 清高,甚至傲慢,是那一代男演员、尤其是混出点名堂的男演员的通病,就像冯小刚形容陈道明“清高,老端着,得理不饶人”,陈宝国也多多少少有点这个特点。 但这样的清高与较劲倒也是好事,一个演员毕其一生都在追寻那部最经典的作品,对于陈宝国来说,这样的经典之作可太多了。 有人说陈宝国演过的角色是跨行业最丰富的,穷酸文人、地痞流氓、宅门少爷、豪气士绅、公安局长、贩夫走卒、一代名帝,他都演过了。 ▲汉武大帝悔过。 ▲嘉靖皇帝悔过。 这其中也不乏从主旋律回归到大众娱乐视野的机会。 陈宝国演过一部豆瓣和 B 站用户心目中的神剧《大明王朝》,有一些片段被反复咀嚼甚至做成鬼畜,比如嘉靖斗严嵩时大喊的那句“朕的钱!” 同样是老一辈戏骨,唐国强对于年轻潮流的态度是很包容的,他因为诸葛亮的 B 站鬼畜上了《吐槽大会》,借着年轻人的浪潮又红了一把; 而陈宝国却相对保守,自始至终都疏离在外,也许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戏是否还能被年轻一代看见。 比起同龄的那些大咖,陈宝国少了一些“登顶封神”的契机,他演过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却恰恰都没有得过奖,他自己开解到:“人不能福禄寿都拿到吧!” 他不像张国立那样躬身入局、迎合时代,各大综艺节目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已经在商业的路上走得很远;也不像陈道明那样彻底悬浮于世,不扎堆、不露面,保持神隐,彻底地清高。 他也积极地想寻求更多的认可,在国家级晚会上当主持人,也很渴望得奖。 现在的陈宝国,除了继续拍戏,就是帮着儿子逐梦演艺圈。 陈宝国和老婆赵奎娥是青梅竹马,两个人在中戏的时候就谈恋爱,那时候班上男生多女生少,陈宝国并不出众,赵奎娥却家境优渥,是骄傲的小公主。谁也没想到赵奎娥这位小公主被陈宝国给追到了。 像大部分五零后的夫妇一样,两个人结婚之后渐渐地形势逆转,形成了夫贵妻荣的局面,陈宝国成了全国闻名的表演艺术家,赵奎娥就甘于隐身幕后了。 结婚几十年没什么风波,生了一个儿子叫陈月末。现在陈宝国进组拍戏也都带着儿子演点小角色,那些大导演们看在陈宝国的面子上,也对陈公子礼遇有加。 这次陈宝国得奖的《老酒馆》中,陈月末也有出演: 只不过,虎父犬子这种组合太常见了,英雄老爸可能只有一个平庸的儿子。陈月末没学过表演,天赋也一般,导演对他的评价是“月末的表演有一种野生感,会让人不适,但也比较鲜活。” 导演毛卫宁给出的结论更是一针见血了,“未来超过他父亲应该是……绝不可能的。” 不管怎样,陈宝国在家庭中还是很幸福的,他曾经说过和儿子基本上没什么代沟,“我是天下少有的好父亲”,一家三口经常享受天伦之乐。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陈宝国也乐于把更多的精力奉献给家庭。 现在想想,正如他说的,“人不可能福禄寿都拿到手”,这是一个总体来说很幸运的人,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有野心、但也没那么大野心,稳稳当当地过完半辈子,享受了尊荣与鲜花,倒也挺好。 于荣光:非要当帅哥、谈恋爱 接下来要讲的这位戏骨于荣光,他比陈宝国小两岁。请注意,仅仅差两岁而已,可这俩人仿佛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陈宝国非常不愿意演恋爱戏,而于荣光当上影视公司老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哐哐地给自己加感情戏,各种搭配美女,各种凄美悲壮,各种情意绵绵; 陈宝国私下的打扮是老干部风,稳重保守不出错,于荣光呢,怎么出位怎么穿。认识他的朋友都说屏幕上于荣光是实力派,但私底下是偶像派。随便拿两张他上访谈节目时的衣着给大家品品…… 陈宝国绝不想靠脸蛋吃饭,可于荣光,艾玛,做梦都想成为偶像啊…… 其实于荣光和陈宝国属于同时代的人,可为什么两个人在观念上有着巨大的不同? 原因无他,皆因于荣光在年轻时就去了香港,打拼几年,正好赶上了香港影视最繁荣的时代,这几乎塑造了他对于影视剧的创作态度以及自己的生活观念。 很多人不知道于荣光的起点有多么牛。 他出生于京剧世家,爸爸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奎鸣。小时候于荣光跟着爸爸学戏,文革期间父亲远赴新疆,于荣光就进了戏班子,吃了很多苦,“《霸王别姬》里演啥样,我们就是啥样。” 于荣光很爱讲自己学戏时候的经历,那是一个逆袭的故事。他因为身高太高,被戏班子其他人嘲笑为“山东胳膊智利腿”,意思是四肢太长,做动作不好看,根本成不了角儿。 于荣光就日日苦练,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成了戏班的扛把子,不仅成了角儿,还拿了很多奖,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的怀仁堂汇报演出也都是独当一面。 一次偶然的机会,台下坐着一群香港来的观众,其中一个叫徐小明的人看上了于荣光,问他愿不愿意去拍戏。后来于荣光才知道,那个人就是《霍元甲》的导演。 就这样,京剧界的大明星挥一挥衣袖,去干电影了。于荣光说很多师哥师弟都不理解他,“好几年没说话”。 于荣光到香港时是 24 岁,正值花样年华,又高又帅又会点功夫,还是很吃香的,拍的第一部电影就做男主角,叫《木棉袈裟》,反馈火爆; 后来又拍了一部《海市蜃楼》,原著是倪匡,歌词是黄霑,两大才子助阵真是不得了。于荣光还是男主角,剧组真的到了敦煌去拍,投资很大,算得上大制作。 那时候,他可真是过足了偶像男主角的瘾,西部牛仔散发着浓浓的雄性荷尔蒙,武功高强,又帅又沧桑,还有一个异族美丽女孩的倾心,简直太爽了。 可不知怎的,渐渐地,于荣光开始演起了反派,大概由于他粗狂的外形和扎实的动作功底,不演个大哥啥的也是浪费。可这一演大哥不要紧,就再也回不到男主角的位置上了。 于荣光做反派大哥做得行云流水,那时候,任达华和柯受良还都是小弟呢! 他演的反派也特别有戏剧张力,很有味道,比如在电梯里对着逮捕自己的刘青云唱京剧: 和万年大变态黄秋生比变态: 他的表演已经完全驾驭了香港商业电影的套路,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风格,请注意下面那个抖肩的动作,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在《国产凌凌漆》里也有参与: 于荣光在香港打拼了八年,拍了将近一百部电影,实在是高产。同时他做过主持,在凤凰卫视 starTV 的《电影世界》当过主持人,后来这个节目接替他的是张铁林。 ▲采访刘晓庆。 那段时间于荣光赚到了钱,也见了世面。 那是香港电影狂飙突进的几年,几乎每个演员身上都背着好几部片约,于荣光也是如此,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三个小时在这个剧组,三个小时在那个剧组”。拍《古今大战秦俑情》的时候,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