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被誉为我国“第五大发明”,通过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以后,就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手段。科举考试为底层百姓提供了飞黄腾达的机会,有能力的读书人通过科举来进入仕途,平步青云。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1)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在殿试中表现出色而名垂青史,他的试卷也是现在仅存的状元卷

当然,也有一些没能力的人为了功名,采取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例如“枪替”。

什么是枪替

“枪替”,俗称替考,是科举考试的作弊手段。这种方法的安全性实用性都比较高,不需要去勾结权贵,被有钱无势的人采用。枪替不需要去勾结主考官和权贵,再者唐代科举考试是开卷,允许带小抄,枪替就成为了唐代最常见的作弊方式。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2)

论语,唐代科举考试书目之一

枪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枪手直接代替考生考试,古代有也有记录考生身体特征的“准考证”和“身份证”,但是不够详细,能起到防止替考效果,但也效果较差,找到相貌相似的考生,便有了替考的可能。
  2. 考生和枪手在同一场考试,在考场内两人交换试卷或者草稿纸,以此来传递答案,帮别人完成考卷。相比直接替考,这种难度比较大了。
  3. 考生通过一些手段把试题传给考场外的枪手,枪手在考场外完成,再把答案传递给考场中的考生,这种方法一般需要主考官的配合,难度极大。

唐代科举刚兴起,一些科举制度不够完备,造成科举枪替现象比较普遍。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一位科举枪替高手,堪称“科举作弊第一人”,他是唐代著名诗词家,花间派创始人,婉约派鼻祖——温庭筠

诗词家温庭筠

温庭筠出生在晚唐,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温庭筠在诗词上造诣都很突出。他写的诗词藻华丽,意境优美,与李商隐齐名,被称为“温李”。除了诗,他的词文采飞扬,声情并茂,被尊为“花间派”鼻祖,是婉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也有学者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温庭筠并列为“唐朝乐府四大家”。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3)

温庭筠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著作《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句更是千古名句,一百多年后,宋代的欧阳修看到这句诗时赞叹不已,欧阳修尝试着模仿写作了很多诗,都没能超越这句诗描绘的意境。他的词《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句句经典,将独自在家的妻子盼望丈夫归来的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温庭筠有三百多首词流传下来,发展形成了“花间派”,成为“婉约派”的源头,宋朝词的兴盛,离不开温庭筠的贡献,李煜、柳永、晏殊、李清照这些后世词人都受到温庭筠的影响。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4)

温庭筠写诗不仅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写得快。当时他有个绰号“温八叉”,意在指温庭筠写诗做赋速度够快。唐朝进士考试是“命题作文”,要写一篇八韵诗歌,考试时间是三根蜡烛燃烧完的时间。有人写对联来形容唐代进士考试:

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

八韵赋成,精破试官之胆。

三根蜡烛燃烧完了很多考生都写不出来,但是温庭筠,只要两手一叉就能写成一韵诗句,叉八下手就能写成一篇八韵诗了,因此,被人称为“温八叉”。

如此全才的温庭筠?为何会成为科举枪替高手呢?

科举枪替高手温庭筠

温庭筠枪替这件事,不是什么野史故事,在《新唐书》中有记载:

思神速,多为人作文。大中末,试有司,廉试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馀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

这段史料记载的是大中(唐宣宗年号)九年的科举,这是温庭筠最著名的一次舞弊。这次考试主考官礼部侍郎沈洵听说温庭筠作弊厉害,就安排他坐到了最前排,他温庭筠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看着,以防他作弊。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5)

考生赶考雕塑

主考官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考试主考官一位能够震慑住温庭筠,可没想到,温庭筠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帮助了八个人完成试卷。不知道温庭筠是如何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把答案传给周围同学的,有一个重要的信息不能忽视,唐朝科举考试是开卷的,考生可以翻看参考资料,这或许给温庭筠提供了方便。

这不是温庭筠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却是最后一次。他的能力,不会因为一次科举及第或落第改变,但他倒是利用科举,创造了舞弊第一人的名号。更有意思的是,温庭筠在考场上帮助别人,是不收钱的,免费的帮助别人,甚至他跟周围的人都不认识。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6)

温庭筠为什么要当枪手呢?拥有如此的才华好好考试做个状元郎不好吗?这可能也是温庭筠的想法。

落第落第再落第

温庭筠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在开成四年、大中元年等时间多次参加科举,在大中元年参加科举的时候,刚到京城,在考试之前,就备受推崇,京师的名士都与他结交,《旧唐书》中有记载:

初至京师,人士翕然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恻艳之词,公卿家无赖子弟裴诚、令狐滈之徒,相与蒱饮,酣醉终日,由是累年不第。

裴诚、令狐滈都是当时著名的纨绔子弟,温庭筠跟他们在一起,“不修边幅”,在京城留下来坏名声,引起了主考官反感,他考不上,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得罪了权贵。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7)

温庭筠不修边幅,恃才傲物,同时讥讽权贵,他的行为让那些权贵们都看不惯,同时,晚唐时期政治黑暗,党派之间斗争激烈,温庭筠也被乱入其中的政治斗争中。他在考试前,就注定了科举落第的命运。

温庭筠心里也清楚,既然人家不让咱们考出好成绩,那咱们何不陪他们玩玩?温庭筠的科举舞弊,除了这次枪替,帮助周围八个同学完成考试,还参与了一次科举泄题事件也跟他有关,可能他就是把科举当成去玩了吧。在唐朝,想做官,可不是只有科举一条路的。

除了科举,还有一个方式是引荐。当朝官员可以引荐有才华的人,类似现在的“内推”。温庭筠依靠其名声和威望,肯定是不愁引荐之人的。

唐朝最厉害的诗派(婉约词派创始人)(8)

大中六年,在杜牧的引荐下,他入朝为官。但是因为帮助八个人作弊,被贬为随州隋县县尉,成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

因为这个时代

科举制度兴起于当代,兴盛于宋。唐朝的科举制度相比后世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考生是开卷考试,老师阅卷也是看着名字对着原试卷修改,“糊名”“誊录”等科举的高级玩法在宋代才出现。

唐代的科举是读书人入朝为官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唐朝末年的“牛李党争”就是就是科举出身的“牛党”和门第出身的“李党”之间的斗争。科举在唐朝是不完善的制度,让温庭筠有了可乘之机。唐朝统治者的大度,给了温庭筠如此“恶作剧”的胆量,温庭筠此次事件只是被贬,要是在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