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1)

乔托·迪邦多内出生于佛罗伦萨北方山区韦斯比亚诺的农民家庭。少年乔托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在石头上描画自己放牧的山羊。有一天,佛罗伦萨大画家奇马布埃经过村道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说服了他的父母,将他收为自己的徒弟。后来,乔托的技艺很快超过了老师。

乔托青年时代居罗马,从师过罗马画派领袖彼得·卡瓦里尼,曾为圣彼得柱廊大厅做过大量的镶嵌艺术品;36岁移居帕多瓦城,在那里创作了著名的阿雷纳教堂耶稣故事壁画,几乎所有画面,都贯穿着统一的蓝色天空色彩,在下面塑造出一排富有寓意性的人物形象——仁慈、智慧、贪婪、背叛、固执、暴政等。据说诗人但丁正于此时被教会永远逐出佛罗伦萨,流落到帕多瓦,乔托热情地接待了他。

意大利的权贵们千方百计争着这位佛罗伦萨大师为他们服务,而乔托从不违背自己意愿,我行我素,在全国漫游,他到处留下自己的艺术种子,推动着人文主义艺术的发展。乔托最后的20年是在佛罗伦萨度过的,在他67岁高龄时,佛罗伦萨市政厅指定“大师乔托”领导建造大教堂独立式钟楼,可惜生前只建造起一层,后由弗朗切斯科·塔兰蒂完成,当今仍堪称佛罗伦萨最优秀的古建筑,与圣玛利亚大教堂并列。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2)

乔托《接受圣痕》(约1290—1300)板上蛋彩画 314*162cm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接受圣痕》也是一件较为早期的作品,描绘的是《圣经》中的一个著名的片断。所谓的“圣痕”指的是基督殉难时身上留下的伤疤。据说,有时这样的圣痕也出现在其他人的身体上(尤其是手足和肋骨处),意味着一种特殊的、刻骨铭心的虔诚而受到宗教感应的奇迹性结果。无疑,这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作品,因为描绘对象圣方济各虽然出身高贵,有过奢侈享乐的生活,但是后来摆脱尘世自甘清贫在山上当了僧侣,这样画家就无法将画面处理成金碧辉煌的样子。因而,画家采取了其他的一些做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力量。在这里,乔托把人物的形体拉长,施以柔和的色彩。

不成比例的人与物(建筑物)的关系旨在突出奇迹事件的特殊性和人物形象的伟大。就人物形象而言,圣弗朗西斯具有鲜明的立体感,朴素的褐色衣袍下的身体有真实可信的血肉,而庄重、专注的表情完全没有了那种传统的宗教绘画中刻板的样子。

艺术家使用常见的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刚从玩具店拿出来:灌木、小花、微缩房屋、一些动物,还有一些几何形的装饰。他坚持整体布局,只保留对他的目的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也只选择新而耀眼的东西。放在一起,它们构成了圣人生活的独特总结,是他存在的个人履历。结果就像一段文字,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已经去除。树。礼拜堂。山。这是没有疑问的世界,是创世纪刚刚完成那几天、简单直接的世界。一个以大写字母开头的世界。

为了补充主画面,在祭坛画下方,描绘了圣人生命的三个时刻,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包括他独自面对上帝的情节,其他描绘了他在这个世界中的情境。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3)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4)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5)

在左边,圣方济各访问了睡梦中的教皇。他梦到:一个他不认识的僧侣举着一个教堂。其实这象征教会本身,当时正陷入崩溃。这僧侣相当于举起了沉重的信仰。中间的画,描绘教皇欢迎这僧侣,旁边还有其他一些修士。他认可了新成立的方济会。右边,圣方济各,后面跟着另一个僧侣,正在向聆听的鸟儿们传道。他力举着防止倒下的建筑斜向右边,而鸟儿们冲着左边。朝左和朝右的画面都赞颂了圣人超凡脱俗的本性,并将观众的眼睛引向中间的场景,其中描绘了要无条件服从教会的理念。

金色的背景在烛光中颤抖。阴暗的教堂里面,这幅画指导了信徒们,他们前来搜寻日常生活中无法见到的光。他们不需要智慧。画作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是温暖他们的心灵。他们从远处认出圣方济各,这场景在一幅又一幅祭坛画中出现,他们在心底了解这些这些主要情节。这个故事十分古老,却又常念常新。他们需要铭记它。上帝曾以基督的人形出现。多少个世纪过去了。最后,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些故事,言语都已经没有意义。然后,某一天,穷苦的圣方济各得到了恐怖的圣伤。他的信仰铭刻在自己的身上。此后,每个人都醒过来了,从他受尽磨难的一生中,重新发现信仰的力量和真正的重量,还有信仰的恩典。

乔托描述的这个画面,在经典方法之上有创新。他将人物塑造得有雕像感,在僧侣的衣服中绘制出褶皱,要在其中塑造出阴影。在他的画中,人物可以移动和行动。他们还没有时间发现广大的徒弟,但是他们很确定自己的个体存在。他们的实际存在已经是事实,而且他们可以相信这一点。

不管圣方济各去哪里,他都带着与他同在的天堂。他头四周的光照亮靠近他的人。他的光环也是神性完美的一部分。他选择的衣服,是土壤与尘土的颜色。他知道,这不会吓走那些鸟儿。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6)

乔托《金门相会》(1302—1305)湿壁画 200*185cm 帕多亚阿雷纳礼拜堂

上帝遣使天使长加百利,告诉玛利亚的父母乔基姆和安妮,说他们要在耶路撒冷的金门下相会。一旦他们两个人在那里接吻,那么年纪已经很大而又长期未孕的安妮就会怀上玛利亚。这无疑是一种宗教性的奇迹事件。整幅画,画家只用了很少几个景物,就把情节交代得很清楚。首先画面是从左侧被画框截断的牧羊人开始的。这个牧羊人似乎在画面以外,还有另一半的空间这在延续着。当两位圣者相互拥吻时,两人头上的光环说明他们在画中的地位。一群穿着简朴的,橘、黄、绿长袍的女信徒,则在一旁观望着。她们的长袍自然地垂着,颈子上的皮肤褶皱,是生活的写照。诺亚的牧羊人的脚,则坚定地踏在地面上。画家充分赋予了这些不加矫饰的人物一种真实感,用这种真实感传递给整个画面肃穆的气氛和神圣之感,表达了信徒对宗教的虔诚以及上帝对教徒的温情关怀。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7)

乔托《向圣安妮报喜》(1305—1308) 湿壁画 帕多亚阿雷纳礼拜堂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8)

乔托《处女的婚礼行列》(1305) 湿壁画 200*185cm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9)

乔托《阿雷佐魔鬼的驱邪》 (1297—1299)270*230cm 壁画 意大利阿西西圣弗兰西斯大教堂

落幕:

乔托是一位开先河的画家,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作画。他完全没有可以参照和借鉴的蓝本,全凭自己的勤奋和天才的想象力摸索着前进。虽然我们今天提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而并非乔托,但正是这位艺术的先驱,为后代的画家铺平了道路,才会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绘画艺术的辉煌成就。

尊重科学、崇尚自然、再现真实生活,这是乔托绘画的鲜明特色。乔托笔下的宗教人物摆脱了神灵般的肃穆与僵硬,具有现实中饮食男女的七情六欲,在处理手法上,也更加注重画面主体三维空间效果的表现,使人物造型更为生动、逼真,线条的运用也日趋娴熟畅达。

乔托于1337年在佛罗伦萨去世,享年71岁。乔托一生才华横溢,勤勉刻苦,他是一位集画家、建筑师和雕刻家于一身的伟大的艺术先驱,又是一位为人谦和,特立独行,严谨而可爱的长者,更是一位慈爱的六个孩子的父亲。不管在生前还是身后,人们都给了他极高的评价。

乔托是什么画派的代表人物(佛罗伦萨画派乔托)(10)

声明:资料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