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读《皮囊》时,自己摘抄的,与大家共享,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皮囊 蔡崇达?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皮囊 蔡崇达(皮囊蔡崇达)

皮囊 蔡崇达

这是我在读《皮囊》时,自己摘抄的,与大家共享。

皮囊

·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 那一刻我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用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母亲的房子

· 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

· 那天下午我才第一次发现,整个小镇遍布着工地,他们就像是一个个正在发脓的伤口,而挖出的红土,血一般的红。东边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像只巨兽,一路吞噬过来,而它挪动过的地方,到处是拆掉了一半的房子。这些房子外面布着木架和防尘网,就像包扎的纱布。我知道,还有更多条线已经划定在一座座房子上空,只是还没落下,等到明后年,这片土地将皮开肉绽。

我想象着,那一座座房子里住着的不同故事,多少人过去的影子在这里影影绰绰,昨日的悲与喜还在那停留,想象着,它们终究变成的一片尘土飞扬的废墟。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 意识在这躯壳中爬进的一点点距离,发生的一点点小障碍,他们都能感觉到:在这里,灵与肉的差别第一次这么清晰。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像尊重自己的情感和灵魂一样,那么尊重自己的肉身。

阿小和阿小

. 大部分人都困倦到睡着了——他们都是一早七点准时在家门口等着这车到市区,他们出发前各自化妆、精心穿着,等着到这城市的各个角落,扮演起维修工、洗碗工、电器行销售、美发店小弟……时间一到,又仓皇的一路小跑赶这趟车,搭一两个小时回所谓的家,准备第二天的演出。

他们都是这城市的组成部分。而这城市,曾经是我们在小镇以为的,最美的天堂。他们是我们曾经认为的,活在天堂里的人。

天才文展

· 第二天,我改了机票提前回北京。在路上,我反复在想,自己此前对文展耿耿于怀的原因,是因为我有种无意识的愧疚感,仿佛我莫名其妙地过了他应该过的生活?又或许,是因为,我知道,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厚朴

· 不清楚真实的标准时,越用力就越让人觉得可笑。

· 我总结是:厚朴确实在用生命追求一种想象,可能是追索的太用力了,那种来自他生命的最简单的情感确实很容易感染人,然后有人也跟着相信了,所以厚朴成了他想象的那个世界的代言人。

我喜欢这样的厚朴,我也愿意相信这样的厚朴,但我总觉得他是在为所有人的幻象燃烧生命。假如这个幻象破灭,别人只是会失望,但厚朴自己的内心会发生什么呢?

· 在北京的时候,我偶尔会想起厚朴,犹豫着要不要鼓励他来到这样的北京。北京这个梦想之地,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厚朴的天然的生存之所,然而,我也知道,在北京发生的任何理想和梦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甚至奋不顾身的实践。我隐隐担心,厚朴这几年一直生活在对梦想的虚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实的实现里。我没有把握,当他看到梦想背后那荒芜、繁琐的要求时,是否会有耐心,是否具有能力,是否能有足够的接受度——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

· 或许能真实抵达这个世界的,能确切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 他不知道,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海是藏不住的

·我期许自己活的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大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与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最终能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 那天晚上李大人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想想怎么生活,怎么去享受生活。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或许想说,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 原谅我,成刚,我的兄长我的老师我的挚友,在赶赴你的告别仪式时我一路上都在责怪你,你其实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为此,你付出的代价是,留下孤单的妻女还有为了你无限遗憾的这群朋友。我真想好好和你聊聊,关于我们要怎么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让虚妄的梦想膨胀自己。我真太想和你谈谈,什么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和最珍贵的。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火车它要开往哪里)

我生平一定曾路过

你洗过澡的那条河

你的六岁

还浮游在水面

我抬起头

看到一个硕大的橘子

悬在上空

我知道

这就是童年时代的

所有黄昏

——《关于所有旅行的故事》

世界都不大

我可以哪里都不去

我可以在这里

只看着你

直到一切老去

——《世界》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 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次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睛,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