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云报

票友李茂祥的戏曲人生(票友李茂祥的戏曲人生)(1)

廊坊日报讯李茂祥七岁接触戏曲,至今已60个年头。从戏曲爱好者到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名票,他钟爱戏曲,掌握京剧、评剧、河北梆子众多戏曲名段和有关知识。退休后,他组织起多个票友社团,创作小戏、小品二十余部,推举多位新人走上戏曲之路。

李茂祥是广阳区原文体局副局长,现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廊坊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市评剧票友分会会长、廊坊师范学院鸿鹄戏社校外辅导老师、老年大学辅导老师。

自幼痴迷戏曲

李茂祥生在固安县大辛庄村,那时村里的评剧团每天晚上有演出。七岁起,在大人带着看过几场戏后,他便迷上了戏曲。自此,白天上学、干家务活,晚上跑去看戏,回家在院子里模仿着唱。他躺在炕上时就背戏词,经常背着背着进入梦乡。

“茂祥自打迷上戏曲,经常天还没亮就起床到院子里练台步,天亮了就开始背唱词。”据李茂祥的哥哥介绍,李茂祥自幼痴迷戏曲,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自小听戏长大,小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登台演节目;初中时,他成为为数不多学跳舞的男孩子中的一个;高中,他又担任学校宣传部队长及编导,每一个阶段都与艺术相伴。

参加工作后,李茂祥没有放弃自己对戏曲的爱好,工作之余,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戏曲,常是口不离曲、曲不离戏,收藏的名家磁带、光盘不计其数。

人到中年 终得师承

“学习戏曲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兜兜转转,40岁时,我才正式拜师。有师父引导,才算是真正走上戏曲之路。”1993年,李茂祥被调到廊坊市安次区组织部工作,办公地点与周各庄艺术团仅一条马路之隔。一天晚上,循着戏声,李茂祥不知不觉走进了艺术团的大门。自此,李茂祥白天工作,晚上到艺术团看戏。一来二去,李茂祥和唱戏的老师们熟络了,老师们也看中了他的戏曲基础,吐字归音、板式节奏都很好。在师父评剧名家筱派弟子张凤贤、板胡名家张维志、著名鼓师王作祥、李泽永的指导下,他有了长足的长进,门路越走越宽,他饰演《杨三姐告状》中的高占英、《秦香莲》中的韩琦、《打金枝》中的郭爱、《卷席筒》中的曹宝山,个个角色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张凤贤传授给李茂祥的《人面桃花》双手写字技能,目前在票友中也不多见。

1996年前后,李茂祥先后得到了京剧艺术家吴吟秋、评剧艺术家王景明、河北梆子艺术家常振生、兰宝忠、解延彪、程江水、范景华的点拨,他的戏剧水平大幅提高。2002年,李茂祥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了廊坊市京剧票友协会、河北梆子戏民俱乐部、群星评剧艺术团三个戏曲团队,吸引众多票友加入,给票友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2008年,李茂祥将三个剧种合并,成立了群星戏剧社。剧社目前上演京、评、梆、大戏、折子戏、小品二十多出。

2013年,李茂祥退休,在管道局影剧院开了戏曲个人演唱会,众多名家助阵,演出了京剧《孔雀东南飞》、评剧《抱不平》等经典剧目。2018年,又举办了由他组织和导演的获奖小戏小品展演。

创作小戏小品获大奖

李茂祥大多精力放在群星戏剧社,花在研究戏曲,创作戏曲,培养戏曲新人上。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由李茂祥导演、李康骥创作的小品《以美丽廊坊的名义》在全国小戏小品大赛河北赛区荣获剧目、演员、导演、创作四个一等奖;2018年,李茂祥组织了由吴万起首创,张凤贤导演,黄兆龙作曲,解延彪、史马庄、解雪梅、张秀梅等名家主演的评剧《亲情》在北京大兴京津冀戏剧小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广阳区群艺馆也荣获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李茂祥推举的戏曲新人苏帅文小学二年级时参加全国京剧票友大赛获金奖。目前,被李茂祥推举的票友有十多人。

“神州大地疫情掀,亿万英雄战敌顽。白衣战士擎天起,人人都赞钟南山呐哎呀……”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突袭,抗击疫情,文艺助阵,李茂祥一夜未睡,创作小品《别不当回事》,讲述了从外地回廊的贾美丽,不听劝阻,不量体温,同行人员已出现高烧现象,她却执意进入社区,被隔离的故事。告诫人们疫情期间,要戴口罩、量体温、出入场所要登记,小品被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专刊选登。

“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新近创作的扶贫小戏《夙愿》受到剧作家兰万玲、戏剧评论家刘仲武等多位专家好评,我最近正在挑选演员,准备开始导演。”李茂祥说。扶贫小戏《夙愿》讲述贫困户石兰一家在自救自助脱贫的同时,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孩子有学上,老人有钱看病,自己也有了工作,成功脱贫致富的故事。

(记者 张甜歌 编辑 李雨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