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总是在王子和公主结婚后戛然而止,可是人生不会。
历史上就有很多大咖,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光鲜亮丽或者励志感人,却不曾料想到,他们的人生后半段竟走向了令人“大跌眼镜”的 “烂尾”。
今天,诗词君就为大家盘点几位妇孺皆知的历史大咖反转的人生。
古代第一美男潘安很多人都爱看古装剧,男神因古装而格外俊逸。可是近来圈内却盛传“天下苦古装丑男久矣!”古装美男都去哪啦?!
(你心目中的潘安什么样?应该由谁扮演?欢迎评论区分享)
回溯中国历史,西晋就有一个人毫无争议地占据了古装颜值的巅峰。他就是潘安。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潘安这个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杜甫的一句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究竟有多好看?
从他贡献的第一个成语 “掷果盈车”我们可以想象一二。
据史书记载,年轻的潘帅“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他不是一般的“佳”,他已经“佳”到了不敢轻易出门。
倘若他出门逛个街,势必增加交警和安保工作者们的负担。
古代的粉丝那也是相当狂热的一个群体。女孩们见了会尖叫,会忍不住奔过去手拉手围住他,凡他出现的地方,必会造成交通拥堵。
就连老妇人见了他,也会纷纷把好吃的水果,好看的鲜花扔给他。
于是潘帅只能“满载而归”。
后来人们凡称某位男子俊美,都会说“貌若潘安”。
世上美男并不少,但是像他这样把自己美成了形容词的唯此一人。
更难得的是,这人不仅美在皮囊,还美在内涵。
他文笔也美,人称“才华如江”。他可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秋兴赋》《闲居赋》都是那个时代的顶峰之作。
喜欢他的女生不计其数,明明可以情史一大本,偏偏他还是个专情之人。
12岁时,他就与杨氏订婚,两人相亲相爱,相守三十多年。于是他又贡献了一个成语——潘杨之好。
公元298年杨氏早早离开人世,潘安含泪写下三首悼亡诗,乃是古代悼亡诗的先驱之一。
悼亡诗三首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而他,一生都没有再娶。
潘安还勤政爱民。
279年,潘安为河阳(今洛阳吉利区)县令。
为官期间,他积极带领百姓大力开展城市美化。到处种满桃树李树。
人民安居乐业,河阳春天成为打卡胜地,“河阳一县花”成为千古美谈。
大家先别着急被圈粉,就是这样一个有颜值有才华有情义的人间尤物,最终却走上了烂尾人生。
我是人工分割线。
西晋初年,老门阀才有出头之路。
多年遇冷的潘安越来越明白,长得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想活得好还得有权有势。
公元290年,傻皇帝晋惠帝上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潘安觉得机会来了,为了能尽早进入晋朝权利中心,他选择了走趋炎附势的捷径。
这时,西晋真正的CEO是貌丑而善妒的皇后贾南风。
她有一个侄子叫贾谧,借着贾后的东风,贾谧也能呼风唤雨。
由于贾谧他也算半个文艺青年,他搞了个24友的集会,潘安由此攀上了比自己小几轮的贾谧。
每当贾谧出门,潘安竟然对车驾扬起的尘土相拜,直到车后面的尘土消散。
昔日昂首阔步的翩翩的少年已经沦为了俯首帖耳的阿谀小丑。而且,他捧的还是臭名昭著的贾氏集团。
公元300年初,太子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废。其中的导火索祷神文据说就是潘安受贾后指使所作。
有一种说法就是,潘安仁之所以被叫做潘安,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他后期的黑化令他再也配不上这个“仁”字。
风起云涌,只有三流政治头脑的他又岂能看清历史的走向。
四月,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后等被诛杀。
冤家路窄。
潘安遇到了克星孙秀。
孙秀曾经当过潘安父亲的手下,如今却成为了司马伦的参谋长。
早年间,潘安因为看不惯孙秀讨好杨骏的谄媚嘴脸,就经常以主人的身份鞭打羞辱孙秀。
“嘿嘿嘿,当年的事,你都忘了吧?”
“不好意思,我从来都不敢忘!”
心存侥幸的潘帅最终没能躲过刑场。
孙秀送了他一个响当当的罪名——与石崇勾结淮南王司马允等叛乱。
于是潘安与昔日好友石崇被押上刑场,同时被杀,再美的皮囊最终落得惨不忍睹。而且他还被夷灭了三族。
古代第一悯农诗人李绅你的第一首启蒙诗是什么?
除了《静夜诗》、《春晓》······相信《悯农》这首诗也一定名列前茅。
好多幼儿园开餐前,老师都会让娃娃先背一背。
这首诗的作者李绅堪当古今第一爱惜粮食大使。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的爆发令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越来越重的赋税压得农民根本连腰都直不起来。
祖籍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的李绅年幼丧父,跟着母亲迁居到江苏无锡。由于生活困苦,常年只能寄居在惠山寺庙里苦读。
早年的困苦和经书的滋养让青年李绅有一颗敏感且纯粹的心。
看到在田地里的农民顶着烈日,不停地劳作,结果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他不由得生起了同情心。
于是是愤然写下《悯农两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浅白真挚,正切痛点,共情力极强。
尤其是第二首还相当具有实用的教化作用,于是流量飞涨,很快就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名句,并且流传千古。
能写出这句子的想必定是个体恤民间疾苦的大善人啊!
通过不懈努力,李绅终于在27岁就考中了进士 。初入仕途的他确实还算行为正派,体恤百姓。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倘若自己两袖清风,反而会被同僚疏远。想彻底摆脱当年的苦日子就得学会拉帮结派、拼命往更高处爬。
一个人最可怕的成长是什么?就是成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李绅就成了他亲笔讽刺过的暴虐之官,鱼肉百姓,贪赃枉法。
840年,任淮南节度使的李绅向当地百姓征收重税,又对百姓们施之于严刑峻法,导致不少百姓想抢渡淮河“逃难”。
下属急了,他却淡定地拿出了惊人麦子秕糠理论: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你能相信这就是那个写“粒粒皆辛苦”的人说出来的话吗?
从唐宪宗到唐宣宗,朋党之争争得火热。他作为李党的核心人物,一度当上了宰相,还在这个位置上坐了4年。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随着官位提升,这个人也越发“膨胀”,生活豪奢。
唐人孟启在《本事诗》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刘禹锡从和州刺史调入京城,李绅请他吃饭。
饭局上安排了一大堆美女助兴。刘禹锡半讽刺半恭维地赋诗一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阵仗,李司空是见惯了的,可是我这小刺史简直要销魂断肠了啊!
此诗一出,李绅直接把歌姬赏给了他。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正是来自于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有多少夸张且不论,他醉生梦死的奢靡早已经在各种“摆谱”中被实锤。
凿壁偷光的勤学少年匡衡接下来,我们要再讲一个故事,又是咱小时候的老熟人。
他就是全国中小学生们的勤学励志好榜样“匡衡”。
匡衡生于西汉末年的东海郡承县(今山东省枣庄)。
不同于很多文人祖上多多少少有过书香基因,他是地地道道农民的孩子,回溯好多代都是务农为生。
可是,到了匡衡这里,匡家的历史要改写了。
这个娃天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同龄人都想着上树抓鸟下河摸鱼,他最大的爱好却是“搞学习”。
幸运的是,他跟着一个亲戚学认字,有了基本读书的能力。
可是他依然没钱买读书啊,于是他只能去有钱人家里做帮工,不要工钱,只求能借书给他来读。
随着年龄增长,他白天得做更多的活了,读书时间被挤压的他只能晚上再战。
可他家里连点灯的油也买不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邻居家灯火通明,于是就悄悄在墙壁上凿了个洞,晚上就借着这个洞透过来的灯光看书。
在他的刻苦努力下,他后来成了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凿壁偷光”。
若是故事就到儒学大师这里该多好,可惜并没有。
匡衡步入仕途后,他以擅长经学的特长赢得了汉元帝的赏识,得到了高升的机会。
一个人倘若对权势太过执念,势必会在不知不觉中丢掉初心。
他发现,无底线迎合皇帝、权臣,更容易进入升迁快车道,于是他在往上爬的过程中逐渐抛弃了初心,而是任凭自己在黑暗的漩涡中沉沦,最终成了官场大混混——弄臣。
匡衡曾被安排代理丞相之职,还被封为安乐侯。
走上这个位置后,曾经的正义心已经成了他的身外之物。
他迅速同皇帝宠信的宦官石显勾结到一起,看谁不顺眼就整谁。
那个“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屡屡为大汉扬威。
匡衡却一再给他泼脏水,说他“妄自兴兵,屡开边事,无功而有罪”,非要把陈汤免官下狱不可。
这只迂腐贪狼已经咬红了眼,毫无底线了。
“安乐候”是他的人生巅峰。也为他的跌落埋下了种子。
据说他在当安乐候期间利用自己的职权非法扩张自己的封土约有400顷。
最终,被人弹劾免除了职位,贬为庶民,年事已高的他没过多久便病死于家乡。
黄粱一梦,一代励志表率终成变质典型。
网上有个段子:如果人生可能会烂尾,那么还有必要赢在起跑线吗?
歪话有正理儿,既然剧情反转随时都可能出现,光顾着抢跑有什么用。
正如知名文化节目《朗读者》曾经贡献过的这样一个金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面对名利地位,趋炎附势做谄媚小丑是潘安的选择;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是司马迁的选择;
在官场大染缸,同流合污鱼肉百姓是李绅的选择;
同在染缸,一肚子不合时宜与民同乐却是苏轼的选择;
权势诱人,放纵沉沦是匡衡的选择;
面对仕途翻身的机会,山水有清音却是孟浩然的选择;
······
我们没法拒绝苦难、诱惑、干扰······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