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名家魏荣元名段(浭阳记忆五十二)(1)

紫草坞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源远流长,远近闻名。诞生了评剧民间演出团体——魏家班,也走出了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

评剧名家魏荣元名段(浭阳记忆五十二)(2)

魏家班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始人是魏如凤就是魏荣元的父亲。光绪六年(1880年)出生在紫草坞村一个贫寒人家,自幼聪颖,生来好唱,16岁便开始在本村给地主扛活。每到农闲季节,他就约来村内外好唱的青年人,在本村演唱蹦蹦戏,有时也到外村去演。22岁的魏如凤便正式组织起了魏家班。戏班农闲时演出,农忙就散,主要活动在丰润、遵化、玉田、迁安等地农村,演出的剧目主要有《铡黄爱玉》、《二女夺夫》、《杜十娘》等。魏家班的演出深受当地人们欢迎,一度享有盛誉。1922年唐山北部山区遭灾,魏家班辗转唐山、天津、沈阳、长春等地,后进北京“芙蓉花”班,先后与大白玉霜、筱芙蓉花、王万良等合伙演出。民国28年(1939年)魏如凤病故,葬于北京永定门外高台大沙子口,自此魏家戏班流离失散。

评剧名家魏荣元名段(浭阳记忆五十二)(3)

魏荣元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他6岁开始随父魏如凤学戏,8岁被送到北京富连成科班学艺,12岁登台在天津、北京一带演出。新中国成立后,魏荣元获得新生,艺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953年魏荣元加入中国评剧团。他在评剧《秦香莲》中扮演包拯,改革了以往唱法,采用“越调”,扩大了男声音域,创造了花脸唱腔,同时又与小白玉霜合作,在《牧羊圈》中首创了评剧男声反调。魏荣元不但改革男声唱腔,在刻画人物上更是精益求精,代表剧目主要有《秦香莲》、《钟离剑》、《孙庞斗智》、《向阳商店》、《夺印》等。魏荣元的演唱润腔技巧丰富,用得较多的是颤音及下颤音唱法。他还常运用32分音符的华丽行腔技巧,使感情的抒发更加丰富饱满,有人给这种唱腔起名叫“华彩唱法”。他的演唱艺术在评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评剧名家魏荣元名段(浭阳记忆五十二)(4)

1976年11月24日,魏荣元因病逝世,葬于横龙山下的魏家坟岭子。

评剧名家魏荣元名段(浭阳记忆五十二)(5)

魏荣元多才多艺,他能演小生、老生、花脸各个行当,且基功根底深厚。他的艺术成就对中国评剧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被称为“评剧花脸”创始人。

来源:文化丰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