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刚学着裁剪衣服的时候,
我也看过很多的教程,
包括书本上的,网络上的,
还有各位大师的公众号……
当然看的学的也都一知半解,
总之,离不开各种公式,
什么领子的公式,袖笼的公式等等,
还没等记住这家的公式,
发现那家的公式又有变动,
而另外一家的参数都不同了……
感觉瞬间头大,看得茫然不知所措,
甚至一度觉得我是不是还得回去学学数学,
公式还得好好推导一番……
比如袖笼深,
有简单的公式,B/4,
有麻烦的公式,B/12 13.7;
有复杂的公式,2B/10 2.2 X,
B是胸围,
X则可以根据不同类型服装的版型而变化数值。
拿我自己来说哈,胸围B=104,
那么按照这三种公式来算,
分别能得到三个袖笼深:26,22.4,23 X,
先不说哪个结果合适,
就说这三个数值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26的袖笼可能得做秋冬的外套了,
22.4也得是宽松的T恤类……
对于还没那么熟悉款式差别的妹子来说,
估计会完全不知所措吧~~~
我记得中学数学的公式学习,
老师第一个教的就是这些公式的原理是什么,
公式是怎么来的,具体如何推导,
毕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啊,
可惜,目前为止,
还没有看到哪里有介绍这些公式来源的,
我偷偷的猜测,
可能大部分人也都不知道这些公式是怎么来的吧……
咱用笨方法来想想,
一个部位数据都需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1,款式,
2,布料属性,
3,穿衣服人的喜好,
4,体型限制,
5,制作技术
可能还有6,7,8……
有这么多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数据值,
那么又怎么可能简单的用一个公式来统统涵盖呢?
举个例子哈,
同样做打底衫,可以是中长款或齐腰款,
宽松款或贴身款,大小肥瘦都不尽相同;
用棉麻来做或用针织来做,
用莫代尔来做或用毛圈来做,
材质的薄厚弹力又不尽相同;
大部分时候对于打底来说,
年轻人好像都喜欢紧身版,
中老年都偏好宽松版,
然后事实上,
喜欢妈妈装的小妹妹,喜欢紧身裤的广场阿姨,
喜欢热裤的奶奶,喜欢西装的初中生,
喜欢篮球服的小姐姐,夏欢弹力裤的隔壁大叔,
各种各样的个体差异无处不在;
光有喜好还不行,还得受身材的限制,
不管你多么爱紧身皮裤,
体重超过200的胖胖星人也别想穿,不是么……
更不用说我们的制作技术了,
很多时候能完成一件可以叫做衣服的东西,
就算成功了好么,
至于这个省那个省,这个领型那个开叉,
先让我们慢慢的提升自身技能点再说吧……
咳咳,例子有点长……
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万能公式是不存在,
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都是变量,
根本没有什么最佳数据可言。
个人感觉,公式就是人家总结出来的东西,
是一种概论,是依据在身材平均值的基础上。
一般来讲工厂生产都是依据公式和变量来控制,
所以做出来的服装才有码数,
可是那个码数就是符合我们身材的么,
并不尽然,那是针对每个身高下的标准身材设置的,
最常见的就是牛仔裤和大屁股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裤腰合适的,屁股塞不下,
屁股能塞进去的,裤腰又肥出来好多……
(不然还是瘦臀肥腰了解一下?)
咳咳,又扯远了哈,感觉最近扯淡的功力渐涨……
说正题哈,
稍微提倡两种数据的获得方式,
一个是实际测量,
比如袖肥,与其找公式去计算,
不如直接测量一下自己的上臂围,
再根据款式和材质稍微加减一个变量,
就可以做出适合自己的袖子了~~~~
还有一个就是试,
毕竟有些位置的数据是不好实际测量的,
比如袖笼深,测只能是大概,
这时候就需要经验总结了,
比如,据说正常的数据是20,
那好,先裁个19的袖笼深,
前后片珠针固定,形成一个马甲状,
穿起来试一下,
把材质,款式,活动量都考虑进去,
自己感觉合适,那就袖笼深就是19了,
如果觉得腋下太紧,那就加量到20,21……
从小到大,慢慢裁,一点点改,改到合适为止!
合适了?那么这个数据就是你的数据了么,
并不,这个数据只是这个款,这个材质的数据而已,
换个款式,换个布料,可能数据又会有变化,
总之呢,想做出合身合体的衣服,
就是需要慢慢的,不断的摸索,
结合自身的特点,手作才有意思啊!
分享一个我的习惯,
就是每次裁剪布料的同时都把数据记录下来,
包括之后是怎么调整的,是否合适,
什么材质,给谁做的,穿起来什么效果,
方便以后做类似衣服的时候参考哦~~
跟度娘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段文字,
没有显示作者,也没有显示来源,
存在百度文库里,主体是说袖山和袖肥的关系,
虽然立场是服装生产厂家,
不过至少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吧,
大家不妨细看一下~~~
本文为原创教程,欢迎留言交流,转朋友圈分享。
转载本号原创教程请191957033
作者:白小悠
公众号:白小悠的手作生活
公众号:手工缝纫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