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什么弓背蚁(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1)

尼科巴弓背蚁,隶属节肢动物,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弓背蚁属。栖息于气候温暖的地区,多筑巢于枯木中、树根、竹子的地下。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照片摄于孟连。

尼科巴弓背蚁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体色艳丽,多为黄褐色或红褐色与黑色相间,其中广东地区的尼科巴弓背蚁体色较为鲜红,也最漂亮。

作为集群生活且协调分工显著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分工方式与其他蚂蚁相似。

尼科巴弓背蚁的蚁后是整座巢穴里的核心,它的体积最大,一般体长约10至12mm,主要负责生育后代以及用信息素控制整个蚁群的运作。极富“悲情色彩”的雄蚁,也称为繁殖蚁,主要负责在婚飞季节(繁殖期)与有生殖能力的雌蚁交尾,任务完成后也就到了生命尽头,而交尾完成后的雌蚁将成为新的蚁后。

大家常见到的是工蚁。

其中小型工蚁主要负责照顾蚁后、卵和幼虫,体型最小,只有3至5 mm左右。中型工蚁是整个蚁巢的“主力军”,数量占比最庞大,主要负责扩展建造蚁巢、清理蚁巢垃圾、外出觅食以及保卫家园,体长约5至7mm。大型工蚁也被称为兵蚁,体长接近蚁后,拥有发达的大颚,是巢穴中的“大力士”,主要负责运输大型“物件”,同时充当“卫士”,在捕猎中用大额钳制猎物。

本期海报中头部更宽体型更大的为大型工蚁(兵蚁),头部为椭圆形、体积偏小的为中型工蚁,奄奄一息的绿色螽斯正被两只兵蚁和一只中型工蚁虐杀。

“我拍了三个晚上,太精彩,太凶残了。”摄影师范毅回忆,三个晚上,他拍到了尼科巴弓背蚁疯狂攻击了象甲、白蚁繁殖蚁甚至是它们的“近亲”山大齿猛蚁,最震撼的是海报上捕捉螽斯的画面。“当时这只螽斯被两只大型工蚁(兵蚁)给钳制住了,然后不断有中型工蚁过来撕咬切割螽斯,很快螽斯就被分割为了好几块,被工蚁扛回巢中。”

那么,尼科巴弓背蚁是天性就如此凶残吗?

其实,尼科巴弓背蚁是一种较为温顺的蚂蚁,虽然是杂食性昆虫,但是主要还是以植物分泌的蜜露、蚜虫或蚧壳虫分泌的带有糖分的粪便以及掉落地上发酵的水果为主要食物。只有在“素食”紧缺情况下才会主动寻找“荤菜”。

这样偏素食的演化是因为自然环境下物种竞争极其激烈,而尼科巴弓背蚁的战斗力有限,只拥有大颚和较为微弱的蚁酸,在捕猎过程中,如果猎物过于强大,打斗中会损失很多工蚁,而工蚁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帝国”的繁荣程度,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尼科巴弓背蚁保留了素食为主的习性。

但是有一件事,尼科巴弓背蚁不会妥协,那就是保卫领地。而这也正是照片中的尼科巴弓背蚁如此凶残的原因。

“这是一窝族群数量非常大的尼科巴弓背蚁蚁巢,它们的领地包含了整棵大树。” 范毅说,只要其他的昆虫过来,大量的中型工蚁以及大型工蚁(兵蚁)就会涌出巢穴,攻击对方。

所以,不要低估哪怕是蚂蚁这样弱小的生物,因为一旦蚁群规模较大时,它们所产生的破坏力也很震撼。

四川有什么弓背蚁(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2)

范毅,生态摄影师。连续4年获得国际花园摄影师年赛大奖,获2018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野生动植物类一等奖。致力于拍摄中国西部尤其是云南境内的人文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之美。

打开生物多样性宝库,让云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云南!我们也热切期待您的参与,如果您在云南拍摄到了精彩的物种照片,欢迎投稿,一旦录用,稿费从优。

  投稿方式:发送照片至邮箱66102017@qq.com,并留下作者联系方式。

统筹:赵娟连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报设计:郑弼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