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弦思

来源:《品读》2019年第5期

《狗十三》是知名导演曹保平的作品,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最佳影片奖。

2018年12月7日,这部电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它虽然是一部青春片,但比人们预想的更残酷,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

影片呈现了这样一个家庭——

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13岁少女李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离异的父亲另有家室并刚刚有了一个男孩。

情绪敏感的李玩养了一只宠物狗叫爱因斯坦,她将自己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这只宠物狗身上,但随着狗的丢失,暗潮涌动的青春开始澎湃起来。

宠物狗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之后,家人没有去寻找,而是用一双旱冰鞋来弥补她。

但李玩疯了一般地去寻找,不依不饶,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爷爷受伤,奶奶走失。

李玩过激的反应不被理解,只引来责骂。最后父亲在暴怒之下,用拳头强行摆平了青春期少女最后的挣扎。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2)

经历过“爱暴力”的李玩,彻底变了一个人,越来越沉默,并渐渐学会了摸索爸爸的“晴雨表”,开始像小狗一样察言观色。

她平静地接受了继母找来替代爱因斯坦的新狗,在全家沉浸在弟弟生日的欢乐氛围里时,学会了假模假样地笑,无比尴尬地祝福弟弟生日快乐。

淘气的弟弟打新来的假爱因斯坦时,被它咬伤,继母歇斯底里地要父亲把它送到狗肉馆。李玩不敢阻拦,只是不断地哀求父亲: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3)

“送到哪儿都可以,求求你不要送它去狗肉馆。”

在她知道假爱因斯坦绝食死去后,在一次聚会中,一位长辈给她点了一盘红烧狗肉,在整桌人的注视下,她一口将其吞下,并微笑着道谢。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4)

即使在影片最后,她找到了真爱因斯坦,也只是转身离开,躲在角落里痛哭。

李玩从“任性”到“懂事”,用无数次妥协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可是这成长的代价,太苦、太伤人。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5)

在豆瓣网上有人说:“如果看了这部电影你没有产生共鸣,你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影评人桃桃林林则认为:“看这部电影就像在看自己。”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6)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会受到“爱暴力”和懂事教育,经历过这种或痛苦或无奈的成长过程。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就忽然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

短视频节目《透明人》的出品人,《奇葩说》辩手,“90后”姜思达说: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7)

“我们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对不起’,父母一生都在等待我们的一句‘谢谢你’。”

姜思达的父母在他上小学五年级时离婚,父母离婚后,他选择与母亲一起生活,因与父亲疏远,所以无法理解和认同父亲。这一生活经历几乎与李玩的生活经历一致。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8)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姜思达回忆道: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9)

“父母离婚后没人跟我说对不起,他们还说‘你得理解我们’,我只能理解,并学会察言观色。

就像李玩,她只能懂事,只能改变自己。这是一个痛苦的改变。”

很多大人有一套高效的、权衡利弊的处事原则,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些用在孩子身上。

给孩子一巴掌,然后再讨好孩子,除了成绩,根本不关心孩子真正的想法,根本不愿用平等的姿态去和孩子交流,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缺席孩子的成长,用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固执自私地替孩子决定他的一生。

面对从来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只想着让孩子认错、改变的家长,孩子只能选择改变,与父母渐行渐远。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0)

也许父母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真正地尊重孩子,而不是如何教导他。

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应该允许孩子的“活力”和“真实”存在,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过早地用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1)

“你咋这么不懂事”

“听话,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去要求孩子,让孩子过早成熟,去接纳这个不易的世界。

父母应当平等地对待子女,对孩子的事情不能太武断,不能只考虑自己,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从而忽略孩子,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亲子关系是双向的,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经营的,如果只有一方努力,而另一方毫不在乎,那也于事无补。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2)

最近有一段小视频很火,是一个外国爸爸自拍的一段“教育”孩子的视频:

视频中的男孩3岁左右,跟爸爸一起去逛超市,出来之后,爸爸看到他手中拿着一个蓝色的盒子,问他是什么,是否付了款。男孩说没付款,爸爸说: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3)

“既然没有付款,那就应该把它还回去,我们不能偷东西。”

于是,男孩打算将巧克力放回货架上。然而爸爸把孩子拉过来,让他跟超市的工作人员解释,并且说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做了。男孩因不好意思开口,而歪着脑袋掩面哭泣,将巧克力还给超市的工作人员。

这样的爸爸让人点赞,他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打骂孩子,而是耐心给孩子解释,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应该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

狗十三讲的是什么道理(品读狗十三)(14)

有许多人选择用“爱暴力”让孩子屈服,从不试着理解孩子。

总是说孩子不懂事、不体谅自己,却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从未认真对待过孩子,只是根据自己的心情,给予孩子他并不想要的事物。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不能变成一只一直听话、会察言观色的“狗”,被打、被骂、被说不懂事、被逼着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道歉、认错、妥协……

为人父母,应该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不要忘记孩子是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尝试互相理解,找到一个能够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位置,和平共处。

以爱为名的暴力,正在拉远你与孩子的距离。

请不要用“爱暴力”伤害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平安、正常地长大。*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