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1月22日,北京人艺2021年首部小剧场新排剧目《我可怜的马特拉》,首度亮相排练厅。

这部由前苏联著名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名作,即将于3月12日登陆人艺舞台。导演林丛,主演王佳骏、陈红旭、石云鹏,共同协力展示一个关于青春、成长、理想、选择的故事,也将与观众一起探讨在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如何面对灾难和生活这一永恒课题。

马拉特高清图(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1)

《我可怜的马拉特》海报

琐碎中见深刻 “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

作为“家庭心理剧流派”代表人物,阿尔布卓夫(1908~1986)这个名字对于戏剧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演员出身的他,二战前便开始创作剧本,战后更成为前苏联在国际剧坛上的一张名片。他的代表作有《我可怜的马拉特》《塔妮娅》《老式喜剧》等,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为主要题材,表现其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见解。《我可怜的马拉特》创作于1965年。不仅在前苏联红极一时,更跨过冷战“铁幕”风靡全球。据说,该剧面世五年间便在世界各国演出3200场,其中较著名的版本,首推由英国演员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曾因在电影中饰演“万磁王”、甘道夫而广为人知)领衔主演的英国版。该版本1967年登陆伦敦西区后,被剧评家称为“年度剧本”,之后又于同年登上了纽约百老汇舞台,完成了两大世界戏剧之都的双城巡演。而后,伊恩还曾在1969年出演了该戏的电影版。

2019年,北京人艺首次将阿尔布卓夫的作品《老式喜剧》搬上舞台,备受观众好评。今年作为小剧场第一部新戏,《我可怜的马拉特》则再次将作者深厚、细腻、开放的风格延续,从文本上给予二度创作大量空间,“这部作品有很多层次,有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有鼓舞人心的热情力量,有人面对灾难的时候该如何选择的困惑。”导演林丛介绍道,剧作者在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中,探讨了爱情、理想、生活等方面,在琐碎中见深刻。作为国内情景喜剧知名创作人,从上世纪90年代的《我爱我家》,到新千年后的《家有儿女》,出身艺术世家的林丛,在国内老中青三代观众群体里都颇具人缘。“人如何保有最初的理想,如何去进行选择,我想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或者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林丛说。

马拉特高清图(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2)

导演林丛 本文摄影:李春光

《我可怜的马拉特》曾选入《中央戏剧学院教学参考资料——剧本选》。尽管同中国公众认知尚有距离,戏中不少台词对白,早已令人耳熟能详。一句“你别怕,你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可谓被一众心灵鸡汤们引用到不知凡几。阿尔布卓夫在一次创作谈中曾写到,“过去,我曾把许多记来的语言硬搬到剧中人物的口上去,结果许多失败就由此产生,因为这些话完全不合乎人物的个性,只要—口气就可以把它们从人物的口上吹掉的。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台词,只有对人物作深刻的理解。”

马拉特高清图(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3)

《我可怜的马拉特》主创合影

无处不在的诗意 “让时间在舞台上流淌”

《我可怜的马拉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表现在炮火中的列宁格勒废墟中相遇的三位年轻人的命运,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跨度中,他们一次次相遇与分离,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路。这对于这三位青年演员来说,有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他们要演出剧中人物丰富且敏感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又需要伴随着角色完成一次次成长和蜕变,这种变化不是外部形象的成熟,而是通过人物的表演来体现。

马拉特高清图(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4)

《我可怜的马拉特》第二幕排练现场

1月22日排练现场,三位人艺90后演员王佳骏、陈红旭、石云鹏,一同呈现了该戏第二幕的部分桥段。演出开场放在了1946年的柏林,经过战火淬炼的马特拉已成为军中英雄,而开口便用日语道“日安”的诗人列昂,则可能在东方战场失去了左臂,美丽的女医生丽卡周旋在二人之间。三位青梅竹马的少年曾一同被裹挟进战火硝烟,步入成年后在承平世界,又将面对爱情和友情的考验……在导演林丛看来,作品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都不在表面,需要思考和品读,“这是一部可以不只看一遍的戏,每次看都会体会出不一样的况味。”

马拉特高清图(别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5)

《我可怜的马拉特》第二幕排练现场

“表演者要有强烈的信念感,他们要把自己的思考放进去,演角色同时又要演他们自己。”林丛说。从剧本诗意的语言,到导表演二度诗意的舞台体现,《我可怜的马拉特》将为观众搭建一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观众在剧场里将不只是一个观看者,更是参与者,在看故事的同时也把自己代入其中,“作品有一种诗意的忧伤,像一条小溪在缓缓流淌,观众的思绪将随着剧情在舞台上感受到时间的流淌。”据悉,目前该剧已经进入后期排练阶段,3月12日起将在人艺实验剧场与观众正式见面。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