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颜多薄命,逢乱世,女子更是命运多舛四大美女的结局,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惨与更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历史中的四大美女都是有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历史中的四大美女都是有谁(历史上的四大美女)

历史中的四大美女都是有谁

自古红颜多薄命,逢乱世,女子更是命运多舛!四大美女的结局,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有惨与更惨!

中国人很喜欢数字,比如“千古一帝”、“哼哈二将”、“四大名臣”、“五帝为君”、“戊戌六君子”、“竹林七贤”、“八大铁帽子王”、“九子夺嫡”、“十大元帅”。但说到“四大美女”,她们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上有很多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他不可不说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够留下名姓的屈指可数。虽然古代是一个男权国家,男性人物留下了很浓重的篇幅占比,但总有一些女性,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登上了历史舞台。

比如有四个绝世美人,她们都有过一时的辉煌,但老话讲“红颜薄命”,曾经如花似玉的她们,到底都经历过怎样的坎坷后,走向“凋零”了呢?

中国的四大美女十分有名,她们都“各美其美”但是“美美与共”。她们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历史方向。她们有自己的称号,分别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四个名字都是在说明,四大美女的美貌程度,虽然有夸张,但是谁敢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会出现绝世美人呢?这四位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玉环。

历史中不乏美女,但能够被单独评价,都已经是众星拱月一般的存在,所以,四大美女,都是美得不可方物。

“沉鱼”西施

在“四大美女”之中,位列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是西施。

平常经常听说“西施”,比如我们说某某人漂亮,就会冠以“赛西施”的称号。意思是说跟西施一样漂亮。西施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女。她的一生改变了历史,很多的成语就出自于西施,比如说“东施效颦”、“沉鱼落雁”等等。

相传,西施出生在今天的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她出生于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本名施夷光。因为出生在村子西边,人们称之为“西施”。相传因为西施长得漂亮,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她的一举一动都有女子模仿,渴望博得关注。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有一次,西施身体生病,在村中小河边浣洗衣物时,紧锁眉头,更加楚楚可怜,于是在东村就有一些妇女模仿,后来也就有了“东施效颦”这个词,来比喻没有实力,而去刻意模仿,却遭到耻笑的人。

有关于“西施”的另一个成语就是“沉鱼落雁”,其中“沉鱼”说的就是西施。为什么西施叫“沉鱼”呢?

原来,是因为西施在溪水中浣洗衣物时,鱼儿见到她都呆住了,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入水中。所以西施又叫“沉鱼”。其实“沉鱼”可能是男性见到自己倾心女人的状态,就跟沉鱼一样,忘记了所有,一下子呆住了。

然而,西施长得漂亮至极,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由于她的漂亮也让她的人生变得曲折起来。古语总说“红颜薄命”,西施作为越国百年难遇的美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会身不由己。

传言说,越国大臣范蠡与西施还有一段爱情故事。在范蠡调教西施的过程中,西施仰慕于范蠡的才学,而范蠡也被美女西施打动。可是在这个时候文种却不同意他们私逃,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他们只好悲痛分手。

造成范蠡与西施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越国的国君被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给吴王夫差当了奴隶。为了能够让国君赶快回国,大臣文种与范蠡搜罗越国的珠宝与美女进献吴王夫差。西施连同另一个美女郑旦一起被范蠡招来,献给吴王夫差,好让夫差失去斗志,沉迷后宫。

吴王夫差在得到越国大臣文种、范蠡搜罗的金银珠宝与美女郑旦与西施之后,果然十分高兴,就把越国国王勾践放回。吴王夫差逐渐沉沦在了声色犬马之中,与西施、郑旦天天饮酒作乐、为她们大肆修建宫室,开始不思朝政。吴王还专门给西施跳的舞,起了名字,称为“响屐舞”,并把这个长廊命为“响屐廊”。

吴王夫差的懈怠使得吴国渐渐虚弱,而另一边的越王勾践却慢慢囤积自己的实力,“卧薪尝胆”的他,想要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随着越王勾践的成功,使得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越国能够成功打败并灭掉吴国,离不开西施的“美人计”。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可吴国被灭国之后,西施又去了哪里呢?

其实对于西施的去向,历史上有着两种较为靠谱的说法。

第一种结局最现实:

西施被吴王杀害,或者是吴王失败,西施在完成任务后沉江而死。

西施作为吴国国君夫差的妃子,享受了夫差的宠爱,最后夫差被杀。西施虽然是越国的间谍,但是毕竟十几年过去了,西施无法再回到越国,沉江而死也就是她最好的选择了。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吴王夫差不忍心两位美女落入越王勾践之手,自己死也要带她们,所以就将她们杀死。

第二种结局很有戏剧性:

西施与范蠡曾经在一起有过一段感情,等到吴王夫差失败之后,范蠡第一时间找到西施,跟她再续前缘。范蠡放弃了吴国国君的赏赐,自己周游列国,与西施泛舟江湖,快意人生。这种结果就十分美好。

但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又美好,可在历史文献中却找不到踪迹。

如果论真实性,我更觉得第一种比较真实。但论内心希望,还是希望西施最后能得以善终。

“落雁”王昭君

在“四大美女”之中,被皇上派出去和亲,肩负重任的就是王昭君了。

古今中外,能够背负国家使命,都会让人尊敬。在中国古代,王昭君作为和亲的对象,是最有名气的一位。她的美貌能够让皇帝后悔,她的美貌还能让大雁“倾倒”。而王昭君不仅仅是一位美女,更是承担了国家的重要使命,她的存在是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和解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明史是一部发展、抗争与融合的历史,古代中国有两种文明同时存在、互相交融。一种是来自于草原的草原文明,另一种是中原的农耕文明。两种文明的互相竞争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

在中原王朝与草原文明融合的时期,中原文明往往会以和亲的方式与草原文明进行交往。在古代历史上,和亲的人物有很多,其具体人数多到难以统计。其中著名的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还有就是汉元帝时期著名的王昭君。

但王昭君和亲之前,也有一段让汉元帝心酸的故事。

和亲一般来讲都是公主居多,但是因为汉元帝时期比较强盛,汉元帝点了一个宫女,也就是王昭君,作为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和亲对象。结果汉元帝对王昭君一见倾心,但是皇帝九五至尊、一言九鼎,不能说话不算数,只能扼腕叹息。王昭君远赴北方,给两地带来了和平。

《汉书·匈奴传》: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

王昭君出生于公元前52年,在汉朝南郡秭归县一个农村家庭出生,按照现在的地域划分应该属于湖北兴山县一带。在公元前38年,也就是在王昭君14岁的时候,就被宫廷选为秀女。当时汉朝从民间选出来的女子需要经过层层筛选,才能到后宫。到了后宫之后还要靠着机遇被皇帝看中,并且临幸,才有进一步向上走的可能。

在皇帝选拔秀女的时候,主要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家庭地位,另一方面是自身素质。

只有这两个方面都是好的,才能被选为贵妃,甚至是皇后。之后的有的靠着家庭地位可能被选为嫔妃,有的可能因为自己外貌出众、体态婀娜,被选为贵人。为了能当选更高等级的女官,在开始选拔的时候,就有大量的人家动用自己的财力与关系。在选秀中为自己的孩子争取能够上到更好的位置,为家族获得机会。

王昭君是平民出身,家庭地位不占优势。但王昭君个人素质很优秀,王昭君长得十分漂亮,如果是皇帝亲自选秀,那么王昭君很可能就会成为贵妃。但是皇帝日理万机,皇帝很难有时间进行真人的选拔,所以宫廷就专门设置画师,为秀女画像。皇帝只需要从画像中选择一些就好,这样就方便了皇帝进行筛选,节约了皇帝的时间。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了“寻租空间”。一般来说画师是不敢欺瞒皇帝的,但有时候有些人钻了空子,就会“作威作福”。

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同。

有一个叫毛延寿的画师,是专门给妃子画画,也是给皇帝选妃画像的人。但毛延寿此人人品很差,毛延寿利用自己的职位,公然向这些选秀的秀女索取贿赂,给了毛延寿贿赂的,毛延寿就把她画得漂亮一些,没有给的,就画得丑一些。

王昭君除了家中贫困,并没有多余的钱财给到毛延寿外,她也是一个不会轻易低头服输的人,即使王昭君家中有钱,她也不会给毛延寿这样的小人。可因为王昭君的耿直,毛延寿故意给王昭君画得丑了一些,让本来风姿卓越,有希望成为妃子的王昭君,只能屈居于宫女。

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在汉朝宫女没有什么地位,每天还有大量的劳动。所以王昭君被招进宫的时候生活是十分艰难的。直到有一天,王昭君被汉元帝选中要与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和亲,汉元帝在召见王昭君的时候,一眼便看中了王昭君。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汉元帝一见王昭君便纳闷如此天姿国色为何自己没有选中。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他马上想到了画师毛延寿所画,拿出来比照,与王昭君本人大相径庭。这个时候汉元帝大怒,把毛延寿叫到庭前,判罪死刑。

《昭君出塞》:汉皇恨杀毛延寿,讵省根由在自身!

皇帝虽然能处死毛延寿,但无法收回自己的圣旨。因为他是天子,天子出言不能反悔,君无戏言。看着眼前的王昭君汉元帝后悔不已,虽然杀了毛延寿泄愤,但还是愤怒难平。

王昭君出走的那天,汉元帝亲自出送,举行的送别仪式远远高于王昭君的宫女的等级。汉元帝送别王昭君更像是送走一个公主,而不是一个宫女。

汉元帝高规格的礼遇,也让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大为感动,他并不知道汉元帝后悔选错了人,还以为大汉天子对他与汉朝的关系看得这么重,当时便表示与大汉朝永结同好,永不叛变。

其实,在汉元帝时期,草原匈奴势力已经下降很大,汉元帝选一个宫女与呼韩邪单于结婚本来也就是应付一下。但没有想到,一选便选中了天资国色的王昭君。

历史是一个充满着不确定性与巧合的,这也正是历史的有趣和迷人之处。

汉元帝带着懊悔之心,送走了王昭君。可这一切王昭君并不知道,反而“既来之则安之”,从容面对。

为了男人之间的利益,她被迫远嫁番邦。为了排解旅途之中的寂寞,王昭君在弹起了琵琶,琵琶声音幽怨,她也随着琵琶声音唱起了词曲。优美的歌声很快便使队伍中的很多人提起了精神,甚至让大雁都忘记了挥动翅膀,向着王昭君的方向落了下来。从此王昭君有了新的名号,叫“落雁”。

王昭君随着呼韩邪单于来到草原之后,极大的促进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草原上王昭君把一些中原用的器具、中原的食品、中原的文化,都传播到了草原。因为王昭君对草原的影响,草原文明归化于汉朝的脚步也逐渐加快。

虽然王昭君在草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王昭君并没有很快乐,前31年,王昭君在嫁给呼韩邪单于短短两年,呼韩邪单于就病亡。按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要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可是王昭君并不乐意,因为在汉朝并没有这个习俗。对于中原女子来说,很难接受这样的安排。

于是,王昭君就写信要求回到国家,但是汉元帝为了安抚匈奴,还是决定按照匈奴人的风俗,让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之后王昭君又生下两女,于五十三岁时去世。

落叶归根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要的文化理念,王昭君远离自己的故土,去往自己不适应的草原,连死后也只能埋在这异土之下。可谓是一代悲情人物。世事无常,很少有人能够左右自己的命运,王昭君一代天资国色,只能远离故土,身处荒蛮,可惜可悲。

“闭月”貂蝉

在“四大美女”之中,名气最大的可能就是貂蝉了。

首先,因为貂蝉出现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一书中,王允巧施连环计,貂蝉在其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次,貂蝉的“闭月”比其他的三位美女都要“厉害”,其他三位美女只能影响花草、鸟兽,而貂蝉的美却影响到了“月球”。

貂蝉之所以被称之为“闭月”,意思是说,月亮见到貂蝉都害羞,自知比不过,就躲在云彩后面不敢出来。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这样夸赞貂蝉的: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可如此美丽的姑娘,在正史中却“查无此人”。

可因为《三国演义》太过于精彩,很多人甚至把《三国演义》当做正史看,实属让人无奈。

那貂蝉到底有何种魅力,让人念念不忘呢?

貂蝉的出现是为了离间董卓和吕布,她的美成了利器,她被剥夺了感情和尊严,从她出卖色相的那一刻开始,她就知道,自己不会有善终,可她无悔。

起初,司徒王允将貂蝉买回家,只是将她当做为自己唱歌、唱曲作乐的一个“女妓”,是养着的一个“舞者”,专门供王允观赏的。可王允发现,貂蝉的容貌“倾国倾城”,于是,他便要利用貂蝉,用美人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

王允一面答应把貂蝉送给吕布,又一面把貂蝉嫁给了董卓。在貂蝉的挑弄下,吕布与董卓生出间隙,最后吕布刺杀了董卓,王允连环计成功。

貂蝉被吕布得到后,就一直是吕布的爱妾。后来,曹操于是在白门楼上将吕布枭首,书中并没有说貂蝉的去向,这也就引起了众多人的猜测。

“曹操自用说”。很多人猜测貂蝉是被曹操纳入后宫,自己享用了。因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喜爱人妇的名号久久流传。

“关羽赐死说”。曹操为离间桃园三兄弟,把貂蝉送给了关羽,不过关羽没要,将其杀死。

“为爱殉情说”。吕布死后,貂蝉不甘心受辱,直接为爱殉情。

这三种说法都有可能,但毕竟是小说,没有正史记载,所以对于貂蝉的死,也无从考究。

蔡东藩《后汉演义》: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

貂蝉之所以被捧的如此之高,还在于她有着家国情怀,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候,是她能够挺身而出 ,帮助王允利用自己做连环计,除掉汉朝的大患董卓。在评价上,貂蝉是一个很正面的评价,她的家国情怀、忠心耿耿,也被人们所称赞。

“羞花”杨玉环

在“四大美女”之中,身份地位最为尊贵的要数“羞花”杨玉环了。

杨玉环活着的时候,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是这样描述的: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感情,可是情比金坚。

杨玉环出生于官宦之后,从小锦衣玉食。在成年后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唐玄宗前期,挚爱的武惠妃病故,唐玄宗因此抑郁寡欢。因为朝中有人谏言,称寿王媳妇杨玉环与武惠妃相似,于是唐玄宗为了得到杨贵妃就下令杨贵妃出家做道士。在杨贵妃做道士之时,唐玄宗就与杨贵妃走在了一起。

等过了一段时间,杨玉环还俗后,就成了唐玄宗的妃子。杨玉环有了唐玄宗宠爱,自鸣得意。她的很多亲戚都被唐玄宗封赏,在朝中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杨玉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唐玄宗也渐渐沉迷于与杨玉环玩乐,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中。

《长恨歌传》记载:居易歌曰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的一家人,也是凭着她备受宠爱,而都封了大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家门户尽生光。杨玉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三千宠爱在一身”,作为皇帝宠爱的女人,杨玉环最终的下场却十分凄惨。

因为有句话说得好,许多时候,都是物极必反。

因为唐玄宗不思政务,所以他被一些权臣架空,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唐朝历史上最大、最危险的一次政变:“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极大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一场大的变乱的发起者之一,就是杨贵妃昔日的“干儿子”安禄山。安禄山比杨贵妃年纪还大,但他却甘心受辱,当杨贵妃的儿子,可见安禄山是一个极为善于阿谀奉承的人。

但唐玄宗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平常忠诚、温顺的忠臣,一转眼就成为唐朝的大患,导致唐朝差一点倾覆。幸亏当时还有郭子仪能扶大厦于将倾,挽救了大唐。但“安史之乱”还是让唐王朝开启了极盛而衰的局面。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玄宗慌忙出逃,在逃走到马嵬坡之后,唐玄宗手下士兵“哗变”。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他赐死了杨贵妃。在马嵬坡下,这个曾经受到万千宠爱的女人,终究还是香消玉殒。

唐玄宗爱杨玉环吗?

或许是爱的。

毕竟,杨玉环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当初他为了得到杨玉环甘心于被天下诟病。

毕竟,杨玉环得宠后,恃宠而骄,任用自己亲近的人,哪怕已经影响到了朝政,唐玄宗也并没有过多不满。

可唐玄宗对杨玉环爱的真切吗?

这就未必了。他爱她,可他更爱自己。

毕竟,在马嵬坡时,他毫不犹豫地赐了杨玉环白绫一条。

杨玉环得宠时风光无限,但是兵败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十分的可惜、可悲、可叹。

写在最后

“四大美女”都是惊人的天姿国色,她们的美貌能够“改变”月亮与自然,但她们却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即使是国色天香,也还是沉江而死;

即使是天资国色,也要被送往荒蛮之地;

即使为拯救汉朝,舍身取义,最终却不知所踪;

即使是贵为皇帝的最爱,也要被赐死白绫一条。

四大美人的结局,没有谁最幸福,如果非要说一个人,或许是貂蝉吧,毕竟,她至少是虚构的人物。除了貂蝉外,王昭君或许命最好了,至少没有死于非命。

四大美女是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是对美女的想像。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她们所处的时代,她们是否也是那个时代的明星呢?她们香消玉殒又会有多少人感叹世事无常,红颜薄命呢?

“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四大美女在她们最美好的年华,惊艳众人,但她们都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她们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甚至成为一颗“棋子”。

四大美女的香消玉殒,的确令人惋惜,但是她们的命运如此,我们也只能叹息。可能命运也讲平衡,如果她们不那么惊艳,是否会收获更幸福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