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渤海之滨,奔腾不息的中华母亲河黄河下游以北,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省份——河北。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北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此,e观沧海正式推出特别栏目《你所不知道的河北》,每周三、周六更新。
169南辕北辙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末年,魏王想攻打赵国,已奉命出使邻邦的谋臣季梁听说后,立刻半途而返,风尘仆仆地去见到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赶车人,我问他去哪儿?他说楚国。我说你去楚国怎么向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你的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盘缠足。我说你的路费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驾车的本领高。他不知道如果方向错了,即使你各方面的条件再好,离楚国也会越来越远。现在大王动辄就想称霸诸侯,树立自己的威望,仰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赵国,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的目标就越远,正像那个赶车人。”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找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怎样努力都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170围魏救赵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三十六计”之一。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由大将庞涓统领,双方战守年余,邯郸几近失守。赵求救于齐,齐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兵马救赵。孙膑与庞涓原为同窗,受教于兵学大师鬼谷子,先后投奔魏国为将,庞涓嫉恨孙膑的才华,陷害其受膑刑,孙膑装疯逃到齐国。田忌率齐军出征准备直驱邯郸,孙膑说:“解开缠绕的绳子,不能强拉硬扯;给人劝架,不能自己也跟着打;我们应引兵赴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占领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庞涓必然舍弃赵国回师自救,赵国则得救。”结果完全如孙膑所料,齐军袭击大梁,庞涓即时回救,齐军埋伏在魏军必经的桂陵,一举击溃魏军,庞涓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一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崇拜。
171智者千虑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派韩信率兵攻打赵国,赵王歇派成安军陈余聚兵井陉,准备抗敌。赵王的谋臣李左车献计:“井陉这地方车不能并行,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赵王和陈余未予采纳。韩信得知后心中大喜,并暗中佩服李左车的才华。韩信大败赵军,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生擒。李左车被押至帐中,韩信忙为他松绑,并十分谦虚地向他请教攻打燕、齐之道。李左车说:“我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谈论这些?”韩信说:“赵军失败原因是赵王没有听取你的意见,否则成为俘虏的可能就是我了;我诚心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不要推辞。”李左车道:“你从关中出兵,灭魏、灭赵,威震天下,这是你目前的优势;但你现在的兵士已相当疲顿,如急于攻燕,不一定能很快取胜,齐国必定做好了充分准备,你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善于用兵的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利用对方的弱点,你不如先在此休整,大造攻燕的声势,同时派有口才的使者带着你的信去见燕王,显示汉军的强大,迫使燕王投降,这样,齐王就好对付了。”李左车说:“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的建议未必可取,仅供您参考吧。”韩信按李左车的建议行事,果然获得成功。比喻再聪明的人也有疏漏的时候,再愚钝的人也会萌发好的见解。
172舍本逐末
出自《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与之相关的还有“安然无恙”。战国时期,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以示友好。见面后使臣送上礼物,呈上齐王写的信。赵威后收到信并未马上打开,而是问:“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即掌故“安然无恙”的由来。使臣一听很不高兴,说:“我奉国君之命前来问候,您不先问候我们的国君,倒先问起庄稼、百姓,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治理万民的君王,还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赵威后听后并未生气,而是笑着对使臣说:“你说的不对,如果没有收成,百姓靠什么生活?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尊?难道要舍去根本、先去问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吗?”比喻做事要抓住问题的根本,而不要专注于细枝末节。
173攻难守易
赵国在长平之战失败后,想通过掠夺燕国的领土,来弥补自己的损失。平原君赵胜找来大将冯忌,问:“我要出兵攻打燕国,你看怎么样?”冯忌答:“我认为不可取,秦国乘七战七捷的军威,在长平与我们交手,事后又用全部兵力围攻邯郸;而我们只靠征募到的散兵败卒坚守,秦军不但没有破城,反而消耗了他们的锐气,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进攻困难而防守容易。”冯忌进而分析:“现在我国没有连战连捷的威风,而燕国也没有遭受到像长平之战那样的伤损,拿我们这样的疲惫之师去攻打强大的燕国,不仅占不到便宜,还会让强大的秦国钻了我们的空子,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平原君听后觉着很有道理,取消了攻打燕国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