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心脏日:我国房颤治疗率偏低,专家呼吁关注“无形的杀手”房颤,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房颤治疗有误区房颤知识要普及?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房颤治疗有误区房颤知识要普及(我国房颤治疗率偏低)

房颤治疗有误区房颤知识要普及

2016世界心脏日:我国房颤治疗率偏低,专家呼吁关注“无形的杀手”房颤

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双年会期间,美敦力举行了“世界心脏日关注房颤:积极预防 精准治疗”媒体见面会。与会专家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在心律失常诊治、心脏电生理及起搏领域的丰硕成果,并就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房颤)的预防和治疗与参会媒体进行了深度交流。

我国房颤治疗率较国际平均水平偏低

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心律失常,长时间房颤会引起患者心房、心室扩大,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以致出现呼吸困难和心衰症状,甚至形成血栓。根据2004年发表的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而房颤的实际发病率可能比确诊率更高,因为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而未引起足够重视。

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然而2016年5月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指出,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选了我国20个急诊中心就诊的2016例心房颤动患者(54.8%为女性),其中只有16.2%的患者接受一个以上的抗栓药物治疗,68.4%的患者接受心室率控制药物治疗。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41.4%口服抗凝药治疗,只有26.4%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2.0~3.0)。

此外,射频导管消融手术是房颤治疗的首选非药物治疗有效手段。但传统的房颤导管消融会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造成接触组织的浅表损伤,又妨碍射频能源渗透到组织深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室性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吴立群教授指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系统的能源和传统的射频能源不同,可以减少心内膜表面的损害,从而减少附壁血栓的形成,降低术中和术后脑血栓的危险。而且,冷冻球囊的设计,可以使得病变组织的损伤更均匀、更透彻,提高远期的成功率,并减少复发。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房颤工作组组长黄从新教授补充道:“冷冻球囊消融导管技术更加易于医生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几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能获得冷冻球囊消融导管技术的有效治疗,手术时间的大幅缩短,减轻了患者手术中的痛苦,也减少了患者的总体治疗负担。我们也很欣喜的看到新一代冷冻球囊产品获得国家批准应该用于临床,相信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房颤介入手术将有效帮助我国的心律失常患者恢复健康。”

积极预防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发生

张澍教授介绍,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2015年6月公布的《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指出,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到7倍。瓣膜性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无房颤患者的17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进一步增高。房颤相关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脑卒中相比,症状更严重,常为致死性脑卒中,更容易复发,病死率 2倍于非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医疗费用1.5倍于非房颤相关脑卒中。

目前,合理的抗凝治疗还是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有效措施,但也增加了出血风险。专家还提醒,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房颤患者远离脑卒中也大有裨益。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防治基础心脏病、限制或不用含咖啡因的物质、避免熬夜、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能非常有效的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远离脑卒中或其他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