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

su zhou

古韵

今风

相辉映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

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两千五百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二十五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它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它拥有的苏绣、评弹、昆曲,具有传世之美。早在远古的农耕时代,它已经是三吴都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更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人间天堂,江苏苏州。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

苏州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

春秋时,吴王阖闾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建国都阖闾大城(苏州城)。战国时先后属越、楚。秦代建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西汉因之。东汉永建四年(129年)析会稽置吴郡,此又为吴郡治,属扬州。三国时属孙权吴国。两晋南北朝大部分时间为吴郡治所。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称吴州,大宝元年(550年)复为郡。陈祯明元年(587年)复改吴州。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

拙政园——明御史王献臣解官还乡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 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取名“拙政园”。清时曾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拙政园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苏州,因境内姑苏山为名。大业(605~618年)初复改吴州,三年废州改郡,又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苏州,七年置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都督府,督苏、湖、杭、暨四州,开元二十一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733年)为江南东道治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苏州。五代属吴越,并置中吴军于此。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9)

暮色下的盘门——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阖闾城。后迭遭战火,“修葺之大若随踵而至”,城池顽强地延存下来,且规模和位置2500多年来基本未变,保存完整。

北宋初仍为苏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置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属两浙路,南宋绍兴(1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0)131~1162年)初,改属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平江路,属江浙行省。朱元璋吴元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1)1367年)改为苏州府,直隶南京。清仍为苏州府,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2)1667年)为江苏巡抚治所,乾隆二十五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3)1760年)为江苏布政司驻地,与江宁(今南京)并为江苏省会。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4)

觅渡桥——苏州为水乡泽国,环城内外河网密布,凭藉众多的桥梁,贯通古城内外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

民国元年撤苏州府,设吴县;民国3年至民国16年为苏常道治;民国17年(1928)建苏州市,民国19年撤销,复称吴县。民国23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二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5)

■昆曲《牡丹亭》——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布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 表作,昆曲以全票通过而位列其中。昆曲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是歌唱、舞蹈、道白及各种技艺动作完美结合体;其声腔系统独 特,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是中国戏曲艺术集大成者。

1949年析吴县城、郊地置苏州市,由苏南行署直辖,为苏州专署驻地。境域分为苏州市和苏州专区两个行政区。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苏州市曾两次划归苏州专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6)1983年初,撤销苏州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常熟市、沙洲(后更名为张家港)、太仓、昆山、吴县、吴江6个县(市)和平江、沧浪、金阊、郊区(后更名虎丘)4个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7)1983~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8)1993年间所辖5个县相继撤县建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19)1992年3月,在古城区以西建苏州河西新区(后更名为新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0)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苏州为全国“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后列为全国一级城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1)1994年2月,中国、新加坡联合在古城区以东建苏州工业园区。2001年2月,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相城区。2002年9月,苏州新区、虎丘区区划调整,成立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虎丘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2)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3)

市树香樟树

市花桂花

姑苏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4)

历史上曾隶属于吴县、长洲县、元和县。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旋析城区建苏州市。9月,苏州城区下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1955年10月,城区各区改名:东区改为平江区,南区改为沧浪区,西区改为金阊区,北区改为北塔区,中区改为观前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5)

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迹——位于古城东南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判司王文罕捐资重建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至道元年(995年)赐名寿宁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6)万岁禅院,后习称双塔寺。后历代几度修葺,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1956年6月,撤销观前区,分入北塔、沧浪2区。1958年7月,撤销北塔区,分入金阊、平江2区。

2012年9月,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因苏州别称姑苏而得名。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7)

平江路——平江历史街区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由城河、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遗存所构成的街区历史风貌集中体现了苏州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2009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8)

山塘街——地处古城西北隅,全长3600米,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25年任苏州刺史时修筑,至今仍保持着"水城古街""一街一河"的原本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传统风貌。2010年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虎丘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29)

虎丘之名,据《越绝书》、《吴地记》等记载,因吴王阖闾葬虎丘,三日后,金精化为白虎,蹲踞其上,故名。但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认为,“观其岩壑之势,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阖闾因之以葬也”,“丘如蹲虎,因以为名”。

1952年10月,建苏州郊区,以地处市区四周取名郊区。后建制几经变动,1958年入吴县。1962年设郊区办事处,1968年废,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0)1981年复设郊区办事处。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1)1983年复置郊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2)1992年3月,建河西新区管理委员会,属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3)政府派出机构。同年11月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4)

高新区授牌——开发建设以来,苏州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成为苏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且成为苏州现代化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最繁华的金融商贸区之一。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5)1993年3月河西新区更名为苏州新区。2000年9月苏州郊区更名为虎丘区。2002年9月,苏州新区和虎丘区调整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治所高新区运河路8号。苏州高新区的治所今已搬至科普路58号。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6)

新区CBD——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自成立以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新区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成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长三角地区重要产业和创新高地。

吴中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7)

“吴中”是旧时吴郡或苏州府的别称。《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杀人,与(项)籍避仇于吴中。”这里的吴中泛指太湖流域一带。以后吴中逐渐演变为苏州的别称。

吴中区原来是吴县市的一部分。吴县市原名吴县,是秦置古县。清代,东山、西山建太湖、靖湖两厅,1912年1月,废上述二厅,改设太湖县,不久易名为洞庭县。同年7月,废县,其地并入吴县。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8)

宝带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连拱石桥。始建于唐元和年间。桥有53个环孔,总长317米,比北京的芦沟桥长50米。宋时桥圮,绍定年间重建。明代,苏州知府况钟又重新修葺。清康熙年间,桥身被大水冲毁,后经林则徐修复。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39)

甪直古称甫里,商末属“勾吴”国,现隶属吴中区。位于吴中区东南部,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苏州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南港镇。古镇旅游资源丰富,遗迹留存众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保圣寺、陆龟蒙遗址、叶圣陶纪念馆、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等。

新中国成立初,东山、西山及太湖湖区划建太湖区行政办事处。1951年6月撤销,次年7月重建。1953年分属吴县、震泽县,1959年属吴县。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0)1995年7月,属吴县市(县级)。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分设苏州市吴中、相城两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1)

太湖大桥北起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渔洋山,南至金庭大庭山,跨太湖,连接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岛,由1、2、3号桥组成,全长4308米,为中国内湖第一长桥。

相城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2)

明隆庆《长洲县志》载:“相传子胥初筑城时,先于此相地尝土而城之,下湿乃止,其地因名。”因得地名相城。

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东南部置元和县,属苏州府,元和的县治在今苏州元和路附近,今区境大部属元和县。晚清时为市为镇,后又名湘城。2001年建区遂名相城区。历史上曾属吴县、长洲县、元和县。

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属吴县。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3)1995年6月,撤县建市,属吴县市。2001年2月28日,撤销吴县市,分设苏州市吴中、相城两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4)

相城区阳澄湖莲花岛。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5)

冯梦龙纪念馆——2018年5月开馆, 建筑面积394平方米,分为五大展厅,围绕冯梦龙为官、为民、为文事迹,展现他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追求。

吴江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6)

吴江市古代分属吴县、嘉兴县。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年)吴越王钱镠分吴县松陵镇及其以南和嘉兴县北境置县,治松陵镇(即今吴江市),属苏州。因吴淞江流经县境,乃以吴江名县。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7)

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占地九亩八分,建筑格局西为宅,中为庭,东为园。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步移景异,令人流连。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又分乌程县浔溪(今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以东57里入吴江,属平江府。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州,属平江路。明洪武二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8)1369年)复降为县,属苏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县西南境置震泽县,二县同城而治,仍属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省震泽入吴江。民国三年至民国十六年属苏常道。民国二十三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二区)。1949年属苏州专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49)1983年划归苏州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0)1992年2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2012年10月,吴江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1)

垂虹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位于古松江源头,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自建成以来,先木桥后石桥,屡毁屡建。现在东、西端共发掘出18个残孔,“修旧如旧”名“垂虹遗迹”。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2)

修复好的东太湖美景。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曾经到处是渔船的湖边变成了风景秀丽的景区,曾经到处围网养殖的水域如今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整治后的太湖堤岸蜿蜒曲折,湖面碧波荡漾,俨然一幅水乡美景。

常熟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3)

常熟古城与虞山、山南的尚湖融为一体,构成了山水相依城相连的独特城市景观。这里自然山水秀雅,人文底蕴深厚。科举时代,有进士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4)486人,状元8人,可谓学道名邦,故又有"江南福地"之称。

常熟在先秦时期历属吴、越、楚等国,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后,属会稽郡吴县汉为吴、毗陵二县地。三国吴置吴县司盐都尉于此。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虞乡置海虞县(即今常熟市),属吴郡。以其原名虞乡,且地近海边而命名。梁大同六年(540)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因境内向来“土壤膏沃、岁无水旱”“岁得常稔”,得名“常熟”,是时隶信义郡。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5)

抗日战争时期,常熟沙家浜地区是新四军重要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诞生了闻名全国的现代京剧《沙家浜》。改革开放后,新建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与芦苇荡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隋开皇九年(589)在常熟设常州理,未几移常州理至晋陵县(今常州),隶吴郡。元上升为常熟州,明洪武二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6)1369)复为县,隶苏州。清雍正年间划境域东部设昭文县,常、昭两县治同城。

民国时期,两县合并为常熟县。新中国成立初,以城区及附郭设常熟市,其余为常熟县境,隶属苏州专署管辖。1954年11月至1958年4月,常熟市为江苏省省辖市。1958年撤市并入县。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7)1983年,撤县设市,隶属苏州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8)

常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生态市、全国文明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近年来重点打造汽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

张家港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59)

春秋时属吴国延陵郡,秦朝属会稽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暨阳乡,东属吴县虞乡,西属毗陵县暨阳乡。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暨阳县,县治杨舍镇,西及东北属暨阳县,东南属虞乡。东晋咸康七年(341),划暨阳县东部,置南沙县。梁大同六年(540),于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太平元年(556),于暨阳故地置梁丰县,东属海虞县、常熟县,西属梁丰县。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0)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1)1982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张家港港对外开放。2015年12月11日,张家港港创建国际卫生港口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实地测评,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复核的国际卫生港口。图为张家港港

隋开皇九年(589),海虞县并入常熟县,梁丰县并入江阴县。唐武德三年(620),复置暨阳县,西属暨阳县,东属常熟县。武德九年,暨阳县并入江阴县。宋代始,北部逐渐成陆。清同治十三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2)1874),开常通港,港北属通州府。1949年4月,全境解放,东属常熟县,西属江阴县,常通港以北属南通县。1950年2月,常通港以北划归常熟县。

1962年1月,常熟县划出14个公社和国营常阴沙农场,江阴县划出9个公社,建沙洲县,属苏州地区。因大部分地区由江中沙洲围垦而成,故名。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3)1986年9月,撤沙洲县,设张家港市,因天然良港张家港而得名。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4)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5)1992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2008年11月18日,张家港保税港区获准设立。图为保税区(金港镇)双子楼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6)

香山位于张家港市保税区(金港镇)境内,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朝乾隆皇帝等一批极具价值的人文资源,有藏军洞、烽火台等军事文化遗址。图为香山梅岭

昆山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7)

商周时属吴地,勾践灭吴后,地属越。楚威王灭越,属楚。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改邑称县,易名疁县。汉改娄县,属会稽郡,三国两晋属吴郡。

梁天监六年(507),分娄县置信义县,属信义郡。梁大同二年(536)分信义县置昆山县,属吴郡,治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8)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昆山之北,因境内昆山命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县废,十八年复置,属吴郡。唐天宝十年(751年)移治今址,属苏州。五代因之。宋属平江府。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69)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太仓、上海市界,西至环城河、娄江一线。开发区形成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精密机械、装备制造、民生轻工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五,荣获“江苏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0)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昆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是昆山绝对的中心地带。是全国首家设立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全区区域面积117.41平方千米。该区与玉山镇,区镇合一,2017年、2018年接连斩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首。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昆山州,属平江路;延祐元年至至正十七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1)1314~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2)1357年)州治迁太仓(今太仓市)。明洪武二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3)1369年)复降为县,属苏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县西境置新阳县,与昆山县同城而治,仍属苏州府。

民国元年(1912),昆山、新阳两县合并为昆山县。民国三年至民国十六年属苏常道,民国二十三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二区)。1949年属苏州专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4)1983年3月1日起属苏州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5)1989年9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6)

花桥经济开发区,位于昆山、嘉定、青浦交界,距离上海市中心仅20公里,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被列为国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曾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7)

周庄镇,位于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全镇面积38.96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落)和3个居委会。著名画家吴冠中称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和5A级旅游景区。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8)

《中国特色小 (城) 镇2018发展指数报告》发布,全国50个最美特色小镇、50个最美特色小城镇名单同时发布。位于昆山高新区的智谷小镇排名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榜单第16位,成为苏州唯一入围特色小镇。

太仓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79)

太仓是一座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滨江港口之城。2018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列全省第一、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31位,增幅列全国第一;已成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江苏第一外贸大港。

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之惠安乡。太仓之名,始见于宋熙宁三年(1070)郏亶《吴中水利书》中述:“今昆山之东,地名太仓,俗号冈身。”

原为昆山县地,元代升昆山县为州,延祐元年至至正十七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0)1314~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1)1357年)曾移州治于此。朱元璋吴元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2)1367年)四月置太仓卫。洪武十二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3)1379年)又移镇海卫于此,弘治十年(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4)1497年)正月析昆山、常熟、嘉定三县于卫城(即今治城厢镇)置太仓州,隶苏州府。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5)

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6)

至2018年,太仓已有德资企业300多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发展最好、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太仓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江苏省;同时置镇洋县为州治。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

民国3年至民国16年属沪海道。民国23年起属无锡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后改为第二区)。1949年属苏州专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7)1983年3月划归苏州市。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8)1993年3月撤县建市,为省辖县级市。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89)

太仓是一座经济繁荣、高度开放的活力之城。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90)

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图为郑和公园。

来源:方志江苏(ID:fangzhijiangsu)、苏州地情(ID:suzhoudiqing)

组稿: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素材来源:《江苏建置志》、《江苏省市县概况》、《江苏省志·地名志》、《苏州市志》

特别感谢:苏州市各县(市、区)地方志办公室

苏州发布综合整理

苏州各区地图高清大图(苏州及各县区溯源)(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