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故事类话题】

【序】谢谢各位鼓励,关注我的写作。在此,重发这个文本的目的之一在于——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汉语言诗歌在反战抗战的本质作用的历史回望,诗是什么,怎样写好?即,前辈诗人歌者对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觉醒和呐喊;丢掉幻想,归根结底,竞争,斗争——哲学、科学,美学、诗学,毫无疑问,都是人学。

九九·两岸同歌

[1945~2005·9月9日9时]

大型主题演唱会·中国·南京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1)

江丰木刻: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1931)

〖编导阐述·代序〗

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台湾彻底摆脱了持续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1945年9月9日,应以汉字“九九”载入史册。“九九”受降与“七七”事变比,同样承载和凸显了太多的运筹与杀机、英烈与败类、无辜与暴虐、光荣与悲哀。这也充分说明,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奋起、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突出渲染和传扬史诗性与凝重感 以舞台文本的诗体语汇和舞台设计的影画背景,结构演唱会的整体风格、韵律、节奏、效果;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声乐作品和歌咏活动贯穿始终,以当时代就被称为“时代激情的冲击波”的诗人歌者的经典作品为基本曲目,邀请两岸三地与原创有关的著名人士和现在当红的编导演职人员参加创作,采用现代声光影画录制手段和演唱会现场表演以及互动功能,集中表现并再现南京“九九”受降的见证日及其见证地的往昔与今朝,激励国人勿忘国耻,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尽力挖掘和还原纪实性与动情点 做好开幕和落帷策划,如,以倾诉历史的《长城谣》做序幕,以激情如火的《两岸同歌》做尾声,中间划分四个乐章,从始至终交替有合唱、重唱、独唱、朗诵、伴舞,并有交响乐团和钢琴伴奏;大部分歌曲须提前录制。要策划好现场大屏幕以及主持人的现场采访,提前或当日录好历史镜头和新闻素材,例如,第一个报道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的战地记者曹聚仁,其长女曹雷、次子曹景行到现场接受采访;《歌唱二小放牛郎》词作家方冰之女为方青卓、曲作家劫夫之女李丹丹。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2)

江丰木刻:一·二八之回忆(1935)

〖舞台设计·全景〗

时间:2005年9月9日19时

地点:江苏南京五台山体育馆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南京市人民政府

录播:中国中央电视台 香港凤凰卫视 台湾东森卫视 南京电视台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3)

江丰木刻:码头工人(1932)

〖演出录播·文本〗序曲:长城谣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灯光渐暗;九声钟响。大屏幕映出古长城,一红衣女孩儿跑出入画,轻声唱《长城谣》——

《长城谣》

作词:潘孑农

作曲:刘雪庵

演唱:南京合唱团

/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遭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

没齿难忘愁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倭奴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新的长城万里长。

/

[大屏幕播映有关“七七”事变的纪录片镜头若干: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当华北战事一天天扩大的时候,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在上海发动了进攻。宛平城的枪声掀开了全民抗日的序幕。南京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不久以后,南方各地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全体主持人(女、男)齐上并宣布本次大型演唱会的恢弘主题——

女:6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使台湾彻底摆脱了持续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男:1945年9月9日,应以汉字“九九”载入史册。“九九”受降与“七七”事变比,同样承载和凸显了太多的运筹与杀机、英烈与败类、无辜与暴虐、光荣与悲哀。这也充分说明,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奋起、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女:7月7日,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的日子;卢沟桥,这是中国人民永 远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的地点。1937年的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继1931年9月18日策动“九一八”事变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

男:卢沟晓月碑前,卢沟桥上桥栏,五百多尊石狮默默无语,当年日军侵略时的弹痕犹在,诉说着曾经的血雨腥风。当正义与邪恶在这座古桥上对垒时,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结束百年忧患,开始走向胜利与振兴。

[《在七月七日》一诗是胡风为纪念“七七”事变用“七月社”的名义写的致词。在《长城谣》的音乐声中,丁建华、乔臻登台朗诵《在七月七日》一诗——

《在七月七日》

作诗:七月社(胡风)

朗诵:丁建华 乔臻

/

在今天,我们默念

那些英勇地

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的将士

那些在敌人的兽性下

被虐杀了的老弱

被掳去了的儿童

被奸害了的妇女

/

在今天,我们慰问

那些被残废了身体的负伤者

那些被逐出了家园的流亡者

/

在今天,我们敬礼

在阻力里面

强固起来的团结精神

在灾难里面

锻炼成功的吃苦意志

在前线浴血苦战的

在后方心力交瘁的

在敌人暴力下潜伏活动的

志士

还有

西方的

东方的

敌人国内的

为中国解放、人类幸福

而斗争的

一切友人

同志

/

在今天,我们记住

这一切牺牲,

一切痛苦,一切战争,

只为的是——

团结、持久、胜利!

/

[《在七月七日》朗诵完毕。《长城谣》合唱起——

[《长城谣》合唱完毕。中国武术并化装表演。音乐以《大刀进行曲》表现抗日烽火在全中国燃起的主题——

《大刀进行曲》

作曲:麦新

表演:河南少林塔沟武术学校 吉林市歌舞团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4)

江丰木刻:战士(1936)

第一乐章:致前方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大屏幕播映“九一八”以来外敌入侵的累累罪行的历史镜头:当年,到处是被侵华日军烧毁的村庄、炸毁的城市;而今,还有当年侵华日军制造“无人区”时留下的累累白骨、细菌工厂中的器械和刑具等;1937年7月7日这一天,日本侵略者继1931年9月18日策动“九一八”事变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与此同时,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斗争愈坚强。日寇的侵略使千百万中国人民失去家园,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妻离子散,田园荒芜,家破人亡,这一幕幕的惨痛景象,使大批的文艺家们悲愤难抑,同人民一道流亡,一道战斗,一道唱出思念故乡、打回老家、赶走强盗的抒情歌曲。

[主持人(主)上,采访张寒晖的孙女张春江(张)——

主:1931年9月18日晚上,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7名驻守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军人按照预定的阴谋,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村一段。日军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随即突然袭击了我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并在几天之内迅速侵占了我国20多个城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松花江上》由此诞生!

张:当年西安街头涌着大批东北军官兵和来自东北的逃难者,在河北出生的爷爷张寒晖,他并没有去过松花江,可他曾经是东北军中的地下党,耳闻目睹到他们悲愤惨痛的声音与景象,这激发起他的创作冲动。“西安事变”前夕,他创作的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是他把北方女性哭丈夫儿子的哭声变成了曲调,就连他自己试唱这首歌时,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呜咽地唱不下去。

[音乐起。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男女声二重唱的前奏声渐起,伴之童声演唱并成人合唱——

[歌声中出现如下镜头:空镜头,落草败叶,难民潮涌⋯⋯

《松花江上》

作词:张寒晖

作曲:张寒晖

演唱:于乃久 张晓莹 儿童及南京合唱团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

哪年哪月才能够

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

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

[大屏幕为全景镜头,到处是被烧毁的村庄,叠现场的雕塑式伴舞,一直是造型,同时还现场,以表现准备战斗的情景和打回家乡去的必胜信念;

[《流亡之歌》作于1938年春,是话剧《凤凰城》插曲。该剧为吴祖光的成名作,内容反映东北联军的故事,在重庆演出后,获得热烈反响。这首歌也随之传遍四方;

[主持人(主)画外音——

主:人们决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在那苦难的岁月更有千百万中国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 妻离子散,到处流浪⋯⋯

《流亡之歌》

作词:吴祖光

作曲:张定和

演唱:

/

黑龙江上,长白山头,

江山如锦绣。

战鼓惊天,烽烟匝地,

沦落我神州。

妻离子散,国破家危,

辛苦君知否?

流亡四海,浪迹天涯,

终岁劳奔走。

惨目伤心,凄凉难回首!

/

往事如烟,家山如梦,

何处是归程?

一般新月,两样情怀,

游子倍伤心。

夜色沉沉,林风飒飒,

踽踽独自行。

大地寂寂,前路茫茫,

纷纷泪满襟,

当时欢乐,而今无处寻!

/

[《江南梦》倾诉了因家乡沦陷而流离失所的人们对家乡思念之情。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抒情曲。台湾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用过此曲。

[此曲为当年流亡学生最爱唱的歌曲之一,也是当年老校友们半个多世纪后再聚会时最爱唱的歌曲之一。一首《江南梦》唱出了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声——

《江南梦》

作词:张寰和

作曲:张定和

演唱:

/

白云飘,青烟绕,

绿荫的深处是我的家啊。

小桥啊,流水啊,

梦里的家园路迢迢啊!

/

微风轻轻地飘,

飘落了梨花春去了。

明月楼高,匆匆秋老,

老红了秋叶愁难消。

/

[主持人(主)上,串连词介绍当年第一个报道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的战地记者曹聚仁之女曹雷(雷)、之子曹景行(行)。姐弟俩在现场讲述令尊当年亲临战地报道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的奇闻与佳话⋯⋯

[大屏幕予以配合;披露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的镜头⋯⋯

主:现代著名作家、新闻工作者曹聚仁,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是第一个采访并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的中国记者。曹聚仁还曾经担任了两岸和平谈判的信使。今天他的长女曹雷、次子曹景行也在现场。

雷:1950年,我父亲曹聚仁去了香港。当时,我10岁。父女间通信20年,足足有1000多封吧,只保留下几百封——成为我永远也读不够的精神遗产。这之中就叙述过那危险的年代⋯⋯

主:曹雷主演过电影《金沙江畔》《年青的一代》等,为国外电影《爱德华大夫》《最后一班地铁》等配音,还担任了《战争与和平》《斯巴达克》《恐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片的译制导演。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她为武则天一角配音。曹雷的弟弟曹景行曾任《亚洲周刊》副总编辑,现在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专门主持《时事开讲》栏目,每晚23时40分开始,主持20分钟,内容涉及国内国际时事热点。曹景行如他的父亲一样是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是“子承父业”吗?

行:我在《〈香港文丛(曹聚仁卷)〉前记》中写到:“每当朋友说我在香港打新闻界工是‘子承父业’时,我难免肚中一番苦笑。来香港后,曾看到好几篇文章,作者都讲到早年如何受益于我爸爸之教;对于我来说,这却是一种奢望,难以企及。”我4岁那年,父亲就去了香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父亲虽多次回大陆,但和他相聚的日子加起来也只有一个月,实在记不起受过父亲什么教诲。尽管这种“子承父业”绝非是来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但父亲留下的4000万字的作品使我受益非浅——包括父亲作为中国记者第一个采访并报道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的大量文字。

[《致前方》一诗由李又然创作于1939年的延安,首次发表在艾青主编的《广西日报·南方副刊》上;

[主持人(主)继续——

主: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场的最前方,在当时,每一天,前方都时刻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啊⋯⋯现在,由朗诵家张家声在现场朗诵《致前方》——

《致前方》

作诗:李又然

朗诵:张家声

/

向我们良善如土地的中国

暴日冲来血的水灾;

前线英勇的将士

是最坚强的堤岸!

/

创建英雄民族的民族英雄啊

你们所向无前如大风,

从万代积弊的泥沙中

拉起了千载搁浅的中国,

破侵略之逆浪

向自由解放之海直航。

/

[谢团长之子(谢)在访谈区就座;主持人(主)继续采访——

主:桂涛声写就了《歌八百壮士》《在太行山上》两首抗战歌词。今天,了解这位词作家的人并不多。他原是抗战前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的编辑,他对人平和,社里同仁都以“阿桂”称呼他。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全国抗战开始,刚刚出狱不久的李公朴决定前去华北前线劳军,阿桂随行,任务完成之后,又随同李公朴到达武汉。上海“八一三”抗战末期,他写出了《歌八百壮士》的唱词,其中有一句“谢团长”是怎么回事,请他的儿子在现场说一说。

谢:上海“八一三”抗战末期,上海守军一部即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部队800人(实为400多人),孤军退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这一誓死不屈的壮举,很快得到了上海数百万人和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尊敬,也感染了桂涛声像火一样燃烧着的心,当即写下了《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强音,不知使多少民众从迷雾中奋起,坚定地投入抗战洪流里。

主:是的,在《抗日英雄谱》上,讴歌了何止八百壮士啊!北京有三条路就是以烈士的英名命名的: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就在当时,词作家阿桂更是忙碌异常,他要出席救亡团体会议,应邀到一些单位讲演“游击战争”,最使他心潮起伏的是他在太行山将近半年的感受——他见到了敌骑深入祖国内地,他见到了有志青年踊跃参军,更见到了在敌后艰苦抗战的八路军,使他得到了力量⋯⋯于是,在他心中酝酿多时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一下子从心底迸发了出来。

[张自忠之孙张庆新(张)接受主持人(主)的现场采访;张自忠之孙张庆新在采访区就座;大屏幕出现张自忠像以及北京张自忠路的路牌——

主:今年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牺牲65周年,张自忠将军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今天请来了张自忠将军的孙子张庆新。您作为张自忠将军的后人,我们很想知道,您参加此次活动的心情?

张:讲述在祖父坟前的感言以告慰英灵(略)。

[大屏幕播映:八路军打过的重大战役——喜峰口、平型关与率军纵横杀敌的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百团大战的彭德怀、创办回民抗日义勇队的马本斋、印度尼西亚归侨李林等镜头⋯⋯直至介绍到英勇忠贞的左权;

[左权之女左太北(左)上访谈区,接受主持人(主)采访——

主:这位是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请问,关于您的父亲,您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有哪些?

左:父亲给母亲的信(朗读其中一段,略)⋯⋯

[大屏幕为:篝火接太阳——出真的太阳;同时慢镜头映出霞光与云层《在太行山上》,合唱、领唱——

《在太行山上》

作词:桂涛声

作曲:冼星海

演唱:

/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那里死亡。

/

[大屏幕映出:黄河激流险滩以及大瀑布实景;叠入《黄河大合唱》画面,即,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独特壮丽的旋律和新颖丰富的手法塑造了东方巨人——中华民族抗日斗争的英雄形象。

主:《黄河大合唱》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和英雄史诗的象征。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抗日斗争的意志正如黄河的怒涛,一泻千里,惊天动地,要把敌人埋葬。黄河的怒吼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威武不屈、战胜敌人的庄严战歌!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合唱并舞蹈(保留节目)——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作词: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演唱:南京合唱团 吉林市歌舞团

/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岗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5)

江丰木刻:乞讨(约1936-1937)

第二乐章:铁蹄下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在音乐声中,大屏幕出现位于南京市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景:给人印象突出的是一条印着22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板路;这条可以保存数百年的铜板路,是为了让世人永远记住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而修建的。再看纪念馆内,沿着一条鹅卵石甬路可以看见一处呈断壁残垣状的围墙,上面镶嵌着“劫难”“屠杀”“祭奠”三组大型石刻浮雕,再现了日军杀、烧、淫、掠的累累罪行。络绎不绝的人们,目睹史料陈列厅里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纪录以及“万人坑”遗骨陈列室的累累白骨,眼里总是泪光闪闪。世界上有各种类型的广场,而这里是一个墓地广场——埋葬着无数无辜的死难同胞。和平广场有一座和平钟。钟高3米,代表着30万遇难同胞;下摆口径1.937米,是日军全面侵华和制造罪恶大屠杀的年份;56个“祭”字,代表着56个民族的缅怀和纪念——

[主持人(主)前往位于南京市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采访,主持人在大屏幕出镜的同时,也出现在演唱会现场,受访者(受)深切地讲述李秀英老人的死和拉贝日记的面世——

主:带着未完成的遗愿,有一位老人走了。她叫李秀英,她的身上很痛,侵华日军的37道刀痕伴随她整整67年;我们知道老人的心里很疼,与日本右翼势力的三次官司并未真正了结;我们知道老人有牵挂,与她有着相同遭遇的老朋友们至今没有说法;我们知道老人有惦记,日本政府何时才能向幸存者们谢罪?恩恩怨怨化作一缕青烟,屈辱仇恨将长眠于地下,老人虽然走了,但我们知道与日本右翼势力的抗争并未终结。老人的骨灰盒被安葬在雨花台功德园的草坪上,老人的墓地很特别,她的墓碑就是一块1米高的陨石,上面写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女士”五个字用金黄色书写,在安放老人骨灰的草坪上设计者还用红色的花岗岩雕刻了一本书,书名是《拉贝日记》,就这样李秀英的名字和拉贝日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将被永久载入史册。

受:《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在写作日记之外,拉贝还保存了128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说明。《拉贝日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这特殊身份使他的记述具有别人难以代替的作用。当年张纯如在朱成山的建议下去了德国柏林追寻广告:ad_top拉贝的足迹。张纯如通过德国教师协会找到了曾任德国中学教师的拉贝先生的外甥女赖因哈特夫人。发现了尘封达59年之久的拉贝日记,并促使这一珍贵资料公布于世。此后,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帮助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拉贝亲属那里征集2460页的拉贝日记和拉贝先生收藏的128张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复制件,以及拉贝先生当年在南京使用的信笺、木箱、烟袋、拉贝夫妇的墓碑等一批文物;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拉贝日记》;纪念馆还举办了《拉贝先生之南京资料展》,邀请赖因哈特夫妇来南京参加开幕式。

[《铁蹄下的歌女》——

《铁蹄下的歌女》

作词:许幸之

作曲:聂耳

演唱:郑咏

/

我们到处卖唱,

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

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

/

为了饥寒交迫,

我们到处哀歌,

尝尽了人生滋味,

舞女是永远的漂流。

/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

谁愿意让乡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歌女,

被鞭挞得遍体鳞伤!

/

[《思乡曲》——

《思乡曲》

作词:夏之秋

作曲:臧玉琰

演唱:

/

月儿高挂在天上,

光明照耀四方,

在这个静静的深夜里,

记起了我的故乡。

/

一夜里炮声高涨,

火光布满四方,

我独自逃出了敌人手,

到如今东西流浪。

/

故乡远隔在重洋,

旦夕不能相忘,

那儿有我高年的苦命娘,

盼望着游子返乡。

/

[《渡》一诗原载于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跃动的夜》。画外音并字幕——

《渡》

作诗:冀汸

朗诵:虹云

/

⋯⋯狂顽的风

追随着

滚沸的水

从天边奔卷到天边呀⋯⋯

这些,这些从太古草昧时代以后

再不曾一时有过的

而偏出现在今天的

荒凉与凄厉哟!

我不相信

我不相信为我

所热烈地爱恋着的河流

就这样

隔绝了为我所

同样热烈地爱恋着的两岸!

/

⋯⋯让我们

渡过河,

让我们

在河的彼岸

把枪炮 刀 火苗⋯⋯

把力 血液⋯‬⋯‬

把一切兑换自由的东西

重新准备好。

/

主:作于1939年的《嘉陵江上》,词曲作家以嘉陵江为背景,抒发思乡之情,正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嘉陵江上》代表了很多流亡者的心声,激起他们奋起抗日的决心。最后一句,用高亢而有力的声音唱出全曲的最强音,大家请听⋯⋯

[《嘉陵江上》。独唱并合唱,伴之舞蹈——

《嘉陵江上》

作词:端木蕻良

作曲:贺绿汀

演唱:杨洪基 南京合唱团 吉林市歌舞团

/

那一天,敌人打到了我的村庄,

我便失去了我的

田舍、家人和牛羊。

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

我仿佛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

一样的流水,一样在的月亮,

我已失去了一切欢笑和梦想。

江水每夜呜咽的流过,

都仿佛流在我的心上!

我必须回到我的故乡,

为了那没有收割的菜花和

那瘦饿了的羔羊,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枪弹底下回去,

我必须回去,

从敌人的刺刀丛里回去,

把我打胜仗的刀枪,

放在我生长的地方。

/

[主持人(主)上——

主:抗战初期,来自云南玉溪的年轻音乐家聂耳为进步电影作曲,创作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其中有:《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等。

[《毕业歌》——

《毕业歌》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演唱:

/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的国土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作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的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

[主持人(主)上;

[大屏幕资料:飞虎队、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等当年以及今天的纪录片⋯⋯

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美、英等国家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了有力的支援。其中,飞虎队、白求恩、柯棣华、路易·艾黎等难以计数的国际战士都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持人介绍台港澳同胞抗日斗争及大幅台湾地图。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为捍卫民族生存、拯救国家危亡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手枪队长(手)上访谈区;主持人(主)继续——

主:当年,许多华侨青年唱着《告别南洋》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这里,我们介绍一个人,请他说一说用手枪打日寇的往事。

手:人们习惯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甚至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都称为南洋,范围相当于今天的东南亚。南洋,是海外华侨最主要的聚居地。经过长期的劳作生息,华侨已把南洋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在“一·二八”后,抗日歌曲《告别南洋》广为传唱,在意气风发的青春年代,我们挥别温馨的家园、爹娘、挚友,毅然决然奔向烽火连天、硝烟处处的东江流域,组成手枪队来奋勇救国。

[大屏幕映出,大海、椰林、木棉花开的美丽景色;而这时别离安逸家园与亲人的抗敌志士却要告别南洋走向战场;《告别南洋》。独唱并合唱,适当化装,似华侨样,表现海外游子的思乡以及战斗情感——

《告别南洋》

作词:田汉

作曲:聂耳

演唱:薛映东 郭玲 南京合唱团

/

再会吧,南洋!

你海波绿,海云长,

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我们民族的血汗,

洒遍了这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

再会吧,南洋!

你椰子肥,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丰富的供养。

但在帝国主义的剥削下,

千百万被压迫者都闹着饥荒。

/

再会吧,南洋!

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

血流着黑龙江

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

再会吧,南洋!

再会吧,南洋!

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6)

江丰木刻:开荒(1939)

第三乐章:酸枣刺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主持人(主)请出李敏(李),谈《露营之歌》;李敏在访谈区就座——

[大屏幕为白山黑水,篝火燃烧——

主:“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关内人民的抗日斗争,牵制和打击在东北的敌人。日寇为了把东北变成向关内进攻的后方基地,加紧对抗日联军“围剿”。于是,抗联总部决定下江地区抗联部队向西北转移。这时,东北地区已是冰天雪地。抗日联军迎着凛冽寒风,踏着没膝积雪,在杳无人迹的林海里艰难前进。《露营之歌》的歌词正是在西征的途中所作。这支歌的主要作者是抗日联军著名指挥员李兆麟、陈雷等人。今天,我们请到了李兆麟的战友、陈雷的夫人、抗联战士李敏,请她谈谈这首著名的《露营之歌》。

李:《露营之歌》的歌词,真实地描述了西征路途的艰难,抒发了抗联战士决心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当年,白天行军,手脚被冻裂,眉毛挂着冰霜,身体疲惫,却不能休息,只要停下来,可能再站不起来了。晚上露营,在零下40多度的森林里,靠篝火取暖。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的煎熬,粮食早就没了,只能在枯树上找干蘑菇吃。放在火上烤发霉的马皮,臭味刺鼻。李兆麟见有的战士皱起了眉头,就对大家说:“同志们,这可是好东西!闻着不好、吃着香,吃了它、保住命,咱们才能继续打鬼子啊!”说完,他捡起一块马皮放进嘴里,嚼得很有滋味。

[大屏幕出现:白桦林,大风雪,进合唱时切入在冰雪密林中,抗联战斗场景——

[主持人(主)在现场介绍高强、吴刚——

主:抗联将领英勇无比,人们熟知的就有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李兆麟⋯⋯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两个人。一位是高强,他饰演过赵尚志,那首《嫂子颂》大家一定还记得;吴刚最新饰演了杨靖宇,一个日本军医解剖杨靖宇遗体时,发出过少有的震惊与慨叹。《露营之歌》就是抗联生活的真实写照——

[高强、吴刚作表演性的朗诵——合唱从“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歌词起——

《露营之歌》

填词:李兆麟 陈雷等

作曲:古曲

朗诵:高强 吴刚

演唱:南京合唱团

/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

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

[《游击队歌》。合唱,舞蹈。大屏幕是月亮,叠现场半透——

《游击队歌》

作词:贺绿汀

作曲:贺绿汀

演唱:吕继宏 南京合唱团 吉林市歌舞团

/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仇敌;

我们都是飞行军,

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

到处都是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

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

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

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

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

[组诗《延河散歌》作于延安,原载于1939年12月胡风主编的《七月》。画外音并字幕——

《延河散歌·星》

作诗:鲁藜

朗诵:虹云

/

各种各样的星

分布在延河上

没有星的夜是沉黑的

然而,星将会出来

星在永远引导我们前进

/

星不是落了

星不是谢了

星在引导我们向黎明

/

黎明时

有的星老了

披着白发死去

/

而年轻的星奔出来

天空永恒地飘走着星

漂流着星的喜耀⋯⋯

/

[《生产大合唱·酸枣刺》——

《生产大合唱·酸枣刺》

作词:塞克

作曲:冼星海

演唱:赵传

/

酸枣刺,尖又尖,

敌人来到了黄河边。

当壮丁,上前线,

能打敌人的是好汉。

王老三,李老三,

你我都是好青年。

张大哥,王大哥,

大家都是好小伙。

你拿刀,我拿枪,

牵起手来打东洋。

你放哨,我站岗,

防止日寇汉奸进村庄。

诱东方,击西方,

打‬得小鬼两头忙。

/

[《只怕不抵抗》——

《只怕不抵抗》

作词:麦新

作曲:冼星海

演唱:

/

吹起小喇叭,打起小铜鼓,

手拿着小刀枪冲锋到战场。

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

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

/

[主持人(主)在现场采访《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家方冰之女方青卓(方)、曲作家劫夫之女李丹丹(李);方青卓、李丹丹在采访区——

主: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随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广为传颂,经久不衰。这里我们要问,具体地说,最出名的小英雄都有谁?

方:有抗日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有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李:有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有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主:还有呢,还有谁?请两位一起答!有一支歌,特别出名,请说出词曲作家的名字⋯⋯

方:那一定是创作于1942年的——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了⋯⋯

李:这首歌:作词——方冰;作曲——劫夫。分别是我们两个人的父亲。

主: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叙事歌曲,你们的父亲都分别透露过哪些小秘密呢?

李:秘密倒是没有。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报道王二小事迹的通讯,消息来源是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提供的;方冰、劫夫就是根据这篇报道创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青岛话剧团公演了话剧《二小放牛郎》,主题歌一定是《歌唱二小放牛郎》吧?!

方:是的。我妹妹方青媛代表我们全家人在青岛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版权捐赠给了青岛话剧团《二小放牛郎》剧组。妹妹说:《二小放牛郎》排得非常好,看到一半她就热泪盈眶了。

[蔡国庆、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在情景中演绎歌曲;演唱到高潮时,方青卓、李丹丹的歌声也都情不自禁地随之融入合唱——

《歌唱二小放牛郎》

作词:方冰

作曲:劫夫

演唱:蔡国庆 南京小红花艺术团

/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道那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

/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7)

江丰木刻:延安各界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会场(1938)

第四乐章:狂欢夜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大屏幕映出:敌后抗日军民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0余万人;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有19个,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

[联唱并伴舞《救亡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南泥湾》《团结就是力量》。

[主持人(主)请出延安老战士(延);延安老战士在访谈区就座——

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敌后抗日军民,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武装,仅短短几年内就巩固了华北、发展了华中、开辟了华南,创造了令全国乃至世界震惊的奇迹,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这里,我们请出延安老战士,请他描述一下当年延安抗战的生活。

[演唱会现场形成拉歌的阵势与场景,歌手和各方阵领队,同时充当歌咏指挥,加大互动;歌声中镜头出现波涛汹涌和游行队伍交织的画面⋯⋯《救亡进行曲》——

《救亡进行曲》

作词:周钢鸣

作曲:孙慎

演唱:南京合唱团

/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

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

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

/

脚步合着脚步,臂膀扣着臂膀,

我们的队伍是广大强壮,

全世界被压迫兄弟的斗争,

是朝着一个方向。

/

[《到敌人后方去》歌声中大屏幕显示在敌后的战斗和生产场景:一支支拿大刀、土枪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一次又一次地在战斗中,从侵华日军手中缴获到机关枪、大炮等轻重武器⋯⋯

《到敌人后方去》

作词:赵启海

作曲:冼星海

演唱:

/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到敌人后方去,

把鬼子赶出境!

不怕雨,不怕风,

包后路,出奇兵,

今天攻下来一个村,

明天夺回来一座城,

叫鬼子顾西不顾东,

叫鬼子军力不集中。

/

[大屏幕映出:1936年6月,延安出现了一所新型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学员中有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也有从祖国各地前来献身革命的进步青年。表现这首歌以独特的音乐风格所展示的新型学校的气质与风范。《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作词:凯丰

作曲:吕骥

演唱:南京合唱团

/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

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

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

[舞台呈现为:24男演员和24女演员的舞蹈,既具象又抽象,穿插并起伏,背枪而劳作——

《南泥湾》

作词:贺敬之

作曲:马可

演唱:

/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们唱一唱 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方

好地方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

往年的南泥湾

到处是荒山 没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满山

学习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江南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送模范

/

[《团结就是力量》。全场合唱,群情振奋——

《团结就是力量》

作词:牧虹

作曲:卢肃

演唱:南京合唱团

/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向着法西斯蒂开火,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向着太阳,向着自由,

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

[《延安狂欢夜》一诗作于1945年8月10日子夜延安文化沟。画外音并字幕——

《延安狂欢夜》

作诗:萧三

朗诵:张家声

/

⋯⋯

今天——

全中国的

每个角落都歌唱了,都笑了;

今天——

全地球的

山河木石都歌唱了,都笑了⋯⋯

我从人海中浮出,回到窑洞,

对着拧得亮些的一盏青灯:

但愿这快乐的歌声长响,

这天真的笑容永远保存。

⋯⋯

彻底烧毁一切

“战争威胁的温床”,

人类才能大踏步地前进,

走向幸福,进步,文明,

走向自由,民主,和平!

/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8)

彦涵木刻:当敌人搜山时

尾声:和平颂

【大屏幕及主持词提示】

[《台湾舞曲》作于1934年。1936年在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文艺竞赛管弦乐作品银质奖,这是中国作曲家首次在国际比赛获奖。此曲在曲式结构、和声及配器等方面都反映出2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乐曲表现出台湾音乐的韵味,抒发思乡之情。

[全国体育运动会将于2005年9月下旬在南京举行,台湾省体育代表团与江苏省体育代表团,在此伴随《台湾舞曲》,联袂亮相展现、增加动感氛围——

《台湾舞曲》

作曲:江文也

编配:

[大屏幕显示——原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的照片和现今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的镜头,并有卢沟桥现存的《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描绘南京“九九”受降的大幅油画——

[《台湾舞曲》表演完毕。主持人(主)上场;王楚英(王)接受现场采访——

主:这是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留影和今天上午两岸老兵在这里活动的录像。

[主持人指着照片上的王楚英说——

主:这位军官的名字叫王楚英。今天他应邀来到了晚会现场。

[王楚英上台,到访谈区就座——

主:您作为“九九”受降的亲历者,一定会有特别的印象和感受⋯⋯

王: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当日9时整,何应钦将日军降书交付冈村宁次阅读签字。冈村宁次将降书一一阅读,签字时手微颤抖、签字盖章毕,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9时6分,何应钦将蒋中正第一号命令交参谋长转送冈村宁次,冈材宁次再于受领证上签字盖章。9时10分,中国战区日本受降仪式完毕,日本代表退出会场。描述当年情景。

主:谢谢,谢谢您!

[大屏幕显示历史大审判画面,残暴的法西斯已经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厅分别在纽伦堡和东京,对德、日首要战犯进行审判。1946年5月,东京国际军事法厅正式公开审讯28名日本甲级战犯。1946年,中国政府在南京对参与实施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等人进行了单独审判。

[大屏幕播映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分别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来大陆访问时的电视新闻报道;播映三党主席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场景,在北京拜谒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南京参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他们所到之处受到各地民众热烈欢迎的盛大场面等难忘和精彩的镜头。

[与此同时,全体主持人(女、男)齐上并演职员总谢幕——

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它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

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着眼长远,积极促进中日友好。《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等,充分表明中国人民让战争成为过去、让和平书写未来的美好愿望以及为此做出的不懈努力。

女: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男: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是要表达我们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念,激励全体中华儿女更好地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和平颂》一诗已于2003年11月15日随神州五号卫星送往太空轨道。画外音并字幕——

《和平颂》

作诗:高占祥

朗诵:虹云 张家声

[大屏幕播映中国共产党胡锦涛分别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来大陆访问时的电视新闻报道;播映三党主席分别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讲演场景,在北京拜谒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南京参谒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及他们所到之处受到各地民众热烈欢迎的盛大场面等难忘和精彩的镜头。

[《两岸同歌》一歌由两岸歌手交替领唱,感情饱满而歌声激昂,唱到副歌时,全场大合唱,全体演员从四面陆续地登台致意,舞台上下形成强烈的交流与互动,人们手牵着手,一浪高过一浪,将演唱会推向高潮⋯⋯

《两岸同歌》

作词:李兰颂

作曲:杨人翊

演唱:张惠妹 谭晶

/

我们大家谁不饮着同一江水

我们大家谁不恋着同一片土

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这就是一方人热爱一方水土

/

我们大家谁不流着同一腔血

我们大家谁不走着同一条路

这好比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

这好比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

/

啊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大家

一方水土全都属于我们大家

啊 大家大家大家就是我们

我们大家全力保护一方水土

/

[人声鼎沸。歌声激荡。与此同时,全体主持人(女、男)齐上并演职员总谢幕——

女:《“九九”——两岸同歌》大型文艺晚会现场演出到此结束。

男:观众朋友们!再见,晚安!

八方歌曲大全(我的壮年与还乡)(9)

彦涵木刻:彭德怀将军

九九·两岸同歌文艺晚会新闻报道《九九两岸同歌响彻南京 国共抗战将士告慰历史》

中国台湾网2005年9月10日消息 昨天(9日)晚上,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两岸艺术家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行“九九·两岸同歌”大型纪念演出,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以及向守志上将、许历农上将等两岸抗战将士、国民党大陆工作委员会主委张荣恭等观看了当晚的演出。

1945年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侵华日军的全面失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因而这个日子,是属于中国军队、中国人民的特别值得庆祝的纪念日。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官员表示,六十年来,大陆从来没有纪念9月9日,主要原因是当时日本是向国民政府投降,而不是向共产党投降。但站在抗日的角度,国共两党应是站在同一战线。六十年后的今天,必须站在全民族的立场更加尊重历史,这也是对历史的告慰。

晚会上,两岸的艺术家同台演唱了《长城谣》《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八百壮士》《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等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雄壮激昂的歌声把观众带进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晚会还现场访谈了见证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原国民党军官王楚英、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敏、八百壮士幸存者、左权女儿和左权县村民等,向观众展示了当时难忘的历史瞬间。据悉,演出实况将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台湾东森卫视播出。

更新日期:2005.9.10

《“九九·两岸同歌”大型文艺晚会昨晚宁城上演》

中广网南京2005年9月9日消息(记者姚东明 杨守华)“九九·两岸同歌”大型文艺晚会昨晚(9月9日)在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举行。晚会在9响钟声后拉开序幕,来自两岸的抗战军人、各界人士观看了晚会,两岸的文艺家同台上演了精彩的节目。

这台以抗战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以纪实性报道为体现方式的晚会由民进中央、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了纪念活动。

1945年9月9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埔路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侵华日军的全面失败,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