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山红叶闻名中外,为北京西山景观区中的一大奇观。也是“燕京八景”之一。每年秋天,漫山遍野都是观黄红叶的人群,香山红叶的种类很多,大面积是黄栌树,这些黄栌树就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

200多年来,逐渐形成所拥有94000株黄栌树林区。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是观赏红叶的最好季节。红叶延续时间通常为1个月左右。

香山一片片红叶,我们带着悠悠的期盼和焦灼的等待,与脑海里想得一模一样,站在幽静的谷里,阳光朗朗照着游人如织,红叶灿烂如花正是好秋气。

大家喜欢把这香山的“枫叶”叫做“红叶”,也许是因为它在大家的感观中所造成的印象就是“红花”所以“枫叶”的正式名字也正因为这种颜色而逐渐被人们给遗忘掉了。

登上香山的最高一峰“鬼见愁”向前方远眺,映入除了那一簇簇,一团团一团一,象点燃的野火到处蔓延的“红叶”,便是永定河水从西北面的大峡谷间流淌出来慢悠悠地向南流去的一条白色的飘带,系在香山下.再仔细看去,横跨在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也隐隐约约地在远方浮现出来,象一条长虹...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1)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2)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3)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4)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5)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6)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7)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8)

郭进拴养子沟观瀑(郭进拴香山观红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