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孩子参加学校儿童节合唱表演,唱的是孤勇者,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首儿歌,在小学的传唱度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有嘴就能来两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歌咏比赛最难忘的一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歌咏比赛最难忘的一场(记三十年前的歌咏比赛)

歌咏比赛最难忘的一场

昨天孩子参加学校儿童节合唱表演,唱的是孤勇者,没想到这竟然是一首儿歌,在小学的传唱度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有嘴就能来两句。

儿童节本来是孩子放假快乐玩耍的节日,却要为之辛苦排练一个月表演,特别是表演给第一排vip坐席的校领导看,换了是我肯定开心不起来,放假一天什么不干是儿童节的底线吧?

我读书时最烦就是大合唱歌咏比赛。主要集中在初中阶段,每年都来一两次,烦都给你烦死。我指望能挑点像样的歌曲,比如《明天会更好》、《祈祷》啥的都可以,属于当时的流行热歌。结果唱的不是万泉河水有点甜就是放牛的王二小摔死在石头上。别说唱这种歌曲,就是刚买的流行磁带我唱三遍都嫌腻,不知道同学们怎么做到连唱三十多遍后情绪还那么饱满?

所以音乐老师讨厌我指挥也讨厌我。音乐老师讨厌我是因为我不认真、跑调,指挥讨厌我是嫌我嘴巴张得不够大,和站一起的同学行成鲜明对比。

嘴巴张不大也有错?我天生嘴巴小,医生拔智齿也这么说,恨不得把我嘴撕了。2016年参加单位合唱时老师也说我嘴巴没她大,那我有什么办法?人家美容是开眼角,难道我要开嘴角吗?我旁边的同学吃山东馒头不用嚼都能整个塞嘴里,谁能比得过?这是天赋。

​ 好在我们班娱乐业特别发达。每次大合唱都有那么七八个人不用唱,我说:凭什么她们不用唱?我为什么不能有像她们一样的待遇?我也要加入她们那个阵营。

文艺委员说:因为她们负责伴舞。我们传女不传男,不收男伴舞。

​ 我从来不知道大合唱可以伴舞的,电视上都是独唱对唱才有伴舞,虽然根本没人看伴舞在干啥。我刚刚上初中哪见过这世面啊,高等学府的学生就是会玩,伴舞服化道全套齐全。主要的舞蹈表现形式是一段华丽走位后会凹出一个很别致的造型,比如拼出一个花圈或者叠成一座肉山。这个造型会配合歌曲高潮部分同时出现达到共振效果,让全场观众情绪彻底嗨起来,非常燃。缺点就是少了这么多人合唱音量明显不够,大合唱在我们的概念里就是比嗓门,因此就逼迫剩下的同学必须更大声地唱,没练三天就把一些情绪高亢的同学声带唱充血了。

​ 后来比赛时表演一圈下来发现其实就我们班有这种载歌载舞的。那我们不拿冠军谁拿冠军?我又意识到为什么平时看独唱、对唱没注意伴舞的存在:因为镜头总是对着唱歌的,伴舞的都在后面当背景。我们不一样,伴舞的在前面狂秀,合唱的才是背景,这是舞蹈秀配BGM,太抢戏了。

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刻:为了表现那种清澈柔美的感觉,伴舞的同学直接光着脚就上去表演。县里剧院地板上的灰感觉从抗战开始就没打扫过,又黑又厚,但同学跳得很投入,在地上滚来滚去。其中有一个很俏皮的动作是坐在地上朝前交叉踢jio丫子。就听到有人嘀咕了一句:我天,脚也太黑了,这不是万泉河水,是地沟水。

我们班以这种歌舞汇演的形式初中时代好像蝉联了三年歌咏比赛第一,越是这样她们就越来劲。那些拿不了第一的班级很有自知之明,平时随便唱两句就散了,我们是加班加点的练,女同学也是越跳越投入,白雪、夏夜她不停歇,尘嚣看不见,你沉醉了没?她们最后甚至在县文艺汇演上表演给县领导看,那是高中17、8岁时的事了。

回忆总会无意中美化过去,唯独这合唱怎么都提不起好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