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CIBN互联网电视2017内容战略发布会“有容为大”在北京举行。CIBN互联网电视发布了2017年在内容布局和内容方向上的两大战略,五大努力方向,并同时发布三大品牌栏目。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在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16年10月,CIBN互联网电视共发展用户6819万。

会后,CIBN互联网电视总编辑王坚平等四位高管联袂接受了媒体采访,就CIBN互联网电视的内容战略、渠道分发、细分市场、国际传播、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流媒体网整理了其精华内容奉献给读者,比较清晰的部分我们略去了记者提问,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则保留。并且,因为是内容战略发布会,我们将关于内容的部分整体放在前边。

企业数字媒体未来的发展,CIBN互联网电视四高管联袂解读国际战略(1)

高管阵容

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总编辑王坚平

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副总编辑张雷

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副总编辑耿英嫈

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音乐演艺事业部总经理宋丽杰

1

内容战略

记者:这两年IP价格非常之高,明年要投拍十部影视剧,还有100部的网剧、网大,准备投入的资金量是什么量级?咱们定义的头部内容跟现在的热门IP做怎样的区别?

王坚平其实从投资内容来说,现在市场主流内容都会是我们的选择,在投入内容上,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东西,用内容去满足普通网民的需求。在内容建设上,我们秉持着合作开放的原则,会和各种优秀的制作公司、运营平台、投资方联合来投资制作。因为我们也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尽快地形成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的传播能力。

记者:我们不会特地去追求跟其他家的这种差异化?

王坚平:我们不是,第一个我们不拼钱,拼钱也不是一个出路,还是要使点巧劲,利用我们的优势,包括我们平台的优势及海外传播的优势等,然后吸引各种投资商、制作商的合作。

记者:不拼钱,是拼整合能力?

王坚平:对,大家共同拥有,共同分享,一起把蛋糕做大。最主要的是我们有海外市场,这一块是很多影视剧的投资商也好,制作商也好,比较看重的。

张雷:我补充一下,它的理解是这样的,从资金而言,目前阶段我们是参投,而不是主投。作为牌照方,无论是牌照资源、平台资源,还是上游内容整合、下游终端覆盖能力,这些都是资源整合的价值。而从整个大的互联网行业格局来看,实际上,上半场的跑马圈地已经结束,下半场大家要考虑的是如何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基于用户画像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更优质的服务,也就是从上半场的粗放经营转向下半场的精细化经营。

记者: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如果说不寻求差异化优势的话,我们对于独家资源这一块是怎么考虑?

王坚平:实际上我们在投资内容上,比如我们明年要做的大综艺,其实是充分利用我们的合作资源,利用我们的国际资源优势,在差异化方面,可能我们未来投的综艺、电视剧,会更强调国际化特色,比如国际合拍,就是国际元素的参与,或者是全球发布,网台联动来形成我们的品牌的独特性,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思路。

记者:会去追求跟其他牌照商做差异化吗?

王坚平:我们要突出国际化,加上国际的元素,比如说国际合作、国际元素,或者是国际共同传播,我们的优势在这儿,我们是国际的媒体,应该做国际的事儿。这个优势可以变成市场优势。

张雷:牌照商里中央媒体三家,地方媒体四家,本身先天属性就有差异化,这是基因的差异化,这是我们未来要发扬光大的。

2

渠道分发

王坚平: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这几年通过合作,我们和乐视、优酷、PPTV、搜狐都成为重要合作伙伴,这是我们全网发布的一个重要优势,今天我们在影视剧这个板块还是要打造这样的全网分发平台,还是利用我们平台的能力聚合内容,当然这个聚合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增加投入,增加合作。

张雷:在中国OTT整个行业和产业有一个模型,上游是所有内容,而不是平台的企业,腾讯、优酷等,还有影视公司是上游,上游到达用户要经过一个管道。CIBN互联网电视这几年通过开放的心态,开放共赢、广结善缘,目前为止,几乎合作了所有的视频平台。它们进入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的覆盖全部使用了CIBN互联网电视的牌照,目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CIBN环球影视、CIBN音乐听、CIBN聚精彩、CIBN好友等这些,实际上都是经过CIBN互联网电视平台输出的,这就奠定了CIBN互联网电视目前的地位。我们内容的战略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些年CIBN互联网电视做的就是这些事情,把产业链做了一个辐射。

从整个大的互联网视频行业格局来看,实际上,上半场已经结束了,从BAT的角度而言,该分的已经分了,虽然OTT是管控的领域和行业,视频服务商通过与牌照商合作已经进入了。我理解当前对CIBN互联网电视而言有两点,第一个,用户覆盖到了,但是否能为用户提供很好的服务,这是新的下半场大家要考虑做的事情。怎么提供服务呢?原来是粗放的,现在则已经进入下半场的细分市场,刚才我们讲的内容战略就是这样的。第二个,刚才说到了,CIBN互联网电视这两年通过合纵连横广结OTT产业合作伙伴,已经为公司发展做好了铺垫。下游的终端用户现在发展也很迅猛,挖掘的方式和途径我想就是数据与用户两种方式,深入去耕细分市场。

3

细分市场

记者:嗨播这样一些新的板块是怎样运营的?

宋丽杰:嗨播作为比较年轻的品牌,整个TV端和移动端平台才刚刚进入运营状态,刚刚推出即受到了演艺行业的好评,这很让我们有自豪感。目前,火秀TV、丝芭传媒、粉丝网、音悦台、聚力音乐、优酷音乐等近百家合作伙伴与我们建立了合作,未来,还将与腾讯livemusic、乐视音乐、billboard中国、摩登天空等建立密切合作。嗨播是面向年轻人的品牌,我们的校园音乐复兴计划,通过地面活动的方式带动线上传播,学生的传播力量非常强大,对于喜欢的内容,很快就形成病毒式的传播。

嗨播是国内首家垂直演艺行业的服务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提供一站式专属服务为行业伙伴把更多好的、积极健康、有创意的内容推送给更多的互联网用户,让用户不但有大屏端的极致体验,还能通过移动端享受到快捷服务。我们希望嗨播是有情怀的、充满激情、正能量、有创造力的,希望她像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通过互联网带给人们温暖和力量。

深度聚合和全面互动是嗨播的两大特色。这是基于我们CIBN互联网电视的优势,我们媒体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所以更多的伙伴信任我们,愿意与我们合作。我们也会努力做好服务和推广工作,2017实现矩阵式传播,大家共同发展。

嗨播有一个节目叫仁山人嗨,会用大家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大家互动;还有个节目叫“嗨播横评”是站在媒体和网民的角度来横评音乐榜单,互联网年轻用户会非常喜欢。还有嗨播大师课,它不是把音乐厅里的古典音乐东西直接拿过来,而是请专家、大师来做一档培训节目,一定会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的。

记者:一个校园一个校园去做,人员运营压力会不会太大,另外就是学生对大屏还是有时间差的,如何解决?

宋丽杰:是这样的,这些线下活动运营的压力非常大,我们明年会重点做10场。现在很多人都看好我们校园音乐复兴计划,明年将会建立这样的合作,我们也在考虑,比如在西南设一个场,在华东设一个场,变成特许经营的方式,这些也都在探讨中。

我们认为演艺、演唱会其实真正展示特别好的就是大屏,但是学生确实是距离大屏有些远,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嗨播公众号,进行移动端的转播,去实现移动端病毒式传播。

记者:孵化短视频,以怎样的形式去合作?

王坚平:我们短视频的题材是泛生活类的。生活里有很多达人,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经验在市场上传播,方方面面都会有,包括教人瑜伽,题材的表达方式是以大V的方式,做人格化的媒体。我们现在已经和上海的新榜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会联合开发,一起进行一些转化。因为是生活类,当它服务到位时,我们会有相应资源去合作,所以核心盈利模式是靠服务,通过为用户做细致的服务来实现产品价值,通过运营社群来进行营销。明年我们想重点打造10个自媒体,包括财经、养生、美食,肯定也包括趣闻故事。

其实这些内容都基于大屏端的收视规律,也可以说互联网又回归了客厅,跟原来在PC端收看的方法和习惯不一样了。大屏是更家庭化,其实还是要尊重传统电视的习惯。从大屏端来说,老人小孩肯定要抓住的。我们今天这几个产品也是为了家庭成员都能各取所需。例如戏曲用户数不一定非常大,但是非常忠实,我们需要的是这个。

4

国际传播

王坚平:CIBN互联网电视加强国际化特色建设依托于国际台的国际传播资源优势。

第一,我们充分利用多语种优势,比如说在打造电影内容时,我们会选择各国的优秀电影。大家在电影院看的更多是偏好莱坞、偏欧美的,我们明年想更多引进小语种国家的电影来弥补目前电影市场的空缺,也加强我们对这些国家的了解。

第二,纪录片,我们今年组建“一带一路”纪录片全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结合了国内九家合作方,会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纪录片的创制力量集合起来,同时希望用“一带一路”沿线的优秀纪录片来丰富国内的纪录片市场。

第三,明年重点去做国际的推广,到今年为止,我们已经覆盖163个国家。OTT传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利用互联网,只要有智能电视机或者下载我们内容的APP就能够收看,所以,我们现在是第一步服务于海外华人,在国外和在国内一样可以分享我们最新的视频热点。下一步要利用我们的语言优势进入海外,在OTT国际市场中凸显我们的优势。明年我们会把海外国际传播作为一个战略。目前是海外华人为主,下一步希望能够进入海外主流市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国家非通用语的基地,每年要用多种非通用语翻译几十部影视剧在海外传播,这是我们的国际台的资源,未来这个核心资源将和国广东方打通。

海外输出是这样,国广东方会有专门一个机构来做海外业务,在技术方面来说,会在国外去搭建一个技术平台,使我们在全球的收视体验更好,在内容方面来说,我们有用于海外的计划,会有优秀的纪录片,或全国各地的优秀内容汇聚到我们的平台上,向海外输出。

耿英嫈:国际台拥有最好的多语种资源与能力,所以其实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中国的优秀节目,例如热播的电视剧,翻译成各国本土语言在国外进行发行。这项工作在CIBN互联网电视平台一样会继续做,而且现在正在做,比如我们已经将一些国内的精品电视剧翻译成土耳其等国语言版本,输出到各个国家。

就海外市场的目标人群,一方面以海外华人为主,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一些主流渠道,包括与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合作,面向当地主流人群提供服务。

记者:是否可以理解为市场定位在海外更多一点?

王坚平:不叫定位在海外,其实我们会国内外互动,要把中国优秀的传播出去,把国外优秀的引进来。

张雷:OTT本身的含义就是这样,没有国内国际的区别。

耿英嫈:承袭国际台的优势,“国际化”仍将是CIBN互联网的特色,但不代表国际化是我们唯一的发展策略和着力重心。

5

商业模式

王坚平:现在互联网电视的用户偏向于中青年男性为主,所以我们引入小众电影。第一,海外获奖影片是我们主要引进的,我们希望看到真正有电影追求、有想法的作品。第二,引进一些其他渠道看不到的小国家的优秀作品。其实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培育出新的兴趣,希望我们的电影是细分化的,能够有更多的看电影的渠道和选择。我们没有大的经营诉求,战略更多是希望加强用户黏性,未来成为忠实用户和粉丝,这是首选的追求。

我们有三年的规划,达到预期设想,不希望有暴利,希望细水长流,我们想做有情怀的媒体,不是一朝一夕的媒体。

张雷:这里面有两点。一是社会责任,二是周期和阶段,和最初的搜狐一样,搜狐做美剧的战略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后来就说看美剧去搜狐,所以搜狐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希望经过三年或者五年时间培育,让互联网用户形成一个习惯。

耿英嫈:关于大众和分众的关系,我们力求在更加细分、更有特色的国际化内容方面有所侧重,我们不一定会选择在中国已经大量泛滥的美剧或韩剧作为国际化内容突破的主方向,我们反而会选择一些尚未充分开发中国用户市场的国家和地区的内容资源,来满足一些更为细分的小众市场。互联网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扎实地对小众人群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足够多的小众人群就形成了大众。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化、精细化运营,可以为不同的小众人群提供更精确、更到位、更个性化的服务。实际上因为我们本身是国家级的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内容服务平台,又是最为开放的合作姿态,所以我们自身以及合作的以“CIBN”打头的家族系列产品所能覆盖的用户群已经过亿了。我们并不担心没有用户,而是要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挖掘优质的内容资源,针对不同兴趣与需求的细分群提供更精准和更到位的服务。把这些做好,让用户形成黏性,那么后续在此之上形成商业模式都不是问题,我们对未来是非常乐观的心态。

传媒行业发展到当前这个时代,平台和内容之间一定是一个风助火势、火借风力的关系,两者之间不是一元化和单向化的关系,而是双向促动的关系。做内容专业的公司不一定能做平台,但是做平台的公司做大了是可以向上进入到内容制作领域的。作为互联网电视的国家级集成播控平台和内容服务平台,我们先天就有平台的基因,同时我们也有内容的基因,例如,我们的总编辑王坚平是东方时空的创始人之一,我们团队中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的内容制作人。也许“制播分离”是置传统电视台于困境的一个魔咒,但是作为融合型新媒体的OTT互联网电视平台,国广东方肯定选择“平台加内容”的发展策略。创、制、聚、分,这四件事情是我们所要做的——“创是创投,我们参与上游内容与节目的投资;“制”是制作,比如我们今天发布的5档自媒体孵化节目;“聚”是聚合,通过集成播控平台来聚合优质内容资源;“分”是分发,通过我们的自有平台和合作平台进行内容分发——这些是我们对中国的传媒产业和中国的文化事业所能够贡献出来的一些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