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位于武汉蛇山长江边,金碧辉煌,高耸入云,飞檐凌空,气势恢宏。它形如黄鹤,展示着腾空而起的雄姿;它声似霹雳,闪跃着从天而降的气势。
古典与现代熔铸,诗情与画意构建,神话与传说联袂,庄重与浪漫同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223年)。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那时,魏、蜀、吴三雄鼎立,曹操屯兵江北,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进兵江南。孙权固守江南,不得不防,于是建了这座瞭望楼,用于防范敌人,防备战争。
黄鹤楼,开始是军事性质的哨所。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变化,和平的发展,地理优势的军事哨所,逐渐变成了登高揽胜的地方。于是就有人杜撰,说黄鹤楼是"因仙得名"。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是辛氏的酒楼,有一道士经常来喝酒,辛氏从不索要他的酒帐,道士临走时用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仙鹤,说:客至拍手引之,鹤即下来飞舞,遂致富。辛氏发了财,却忘了本,道士再来,掏出一笛唤下墙上的黄鹤说,这里不宜久留,咱们走吧!黄鹤张开双翅驮着道士飞走了。
到了唐代,就有了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使黄鹤楼一下子名声大噪。
诗仙李白也来凑趣,"三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了一座"搁笔亭"。其实,李白写黄鹤楼的诗远非这些,如《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又如脍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历代文人骚客,填词写诗作赋,就把黄鹤楼渲染的名扬中外,堪称"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
现在修建的黄鹤楼并不在旧址,因旧址在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引桥时已被占用。现在的黄鹤楼离旧址约有千米,高耸在蛇山的峰岭上。
这个地势选得更好。武汉号称"百湖之市",长江、汉水、东湖------城内陆地仿佛是点缀在水面之上的浮岛。这浮岛,其中就有一条格外突出的脊梁,从西往东,依次是梅子山、龟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如似巨龙卧波。如果说喻家山是龙头,那么躺在月湖中的梅子山就是龙尾,黄鹤楼恰恰就在蛇山峰岭龙腰上,仿佛是骑龙飞天,乘势而起。
这黄鹤楼的选择,似乎透着一种玄机,东西是万里长江,长流不息,南北是京广铁路大动脉,昼夜不停,黄鹤楼正处在这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上,这也正迎合了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以及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
"国运昌则楼运盛",现在重建的黄鹤楼更是今非昔比。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銅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而新黄鹤楼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近20米。古楼底层原各宽15米,现各宽30米,面积也大了。因新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除保留古代的特色外,又加进了许多新的因素,以及审美观点和建筑风格,使新黄鹤楼更加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源于古楼而优于古楼。
就那一楼大厅,宽22米,深14米,周径达2米的16根暗红色直通楼顶的大柱,可谓"擎天柱",加之吴作人书写的一副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尽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以及高9米、宽6米《白云黄鹤图》壁画,一下子把黄鹤楼撑了起来,美了起来,文了起来,雅了起来,阔了起来,壮了起来。
登上楼层,不论是从几楼,往西看去,雄伟的长江大桥近在咫尺,万里长江从桥下流过------
我们特意带着望远镜,登高望远,那是一种惬意,远处的景致尽收眼底。
现在的黄鹤楼,范围更加扩大。西门:"胜像宝塔"、"三楚一楼"大牌坊、"云衢轩"、"凝翠轩"、"黄鹤归来"銅雕。
东门:"还我河山"、"岳飞铜像"、"岳武穆遗像亭"、
各座石牌坊、
"白云阁"、"涌月台"、
"千禧钟"、"古铜顶",
都汇集到楼前。蛇山真像是一条长长的蛇,贯穿东西,高高的横卧在那里,京广铁路就从山脚下悄然通过。
南门在山腰南面,还没有进门,迎面就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进了门,"鹅池"、"鹅碑亭"、"诗碑廊"、
太白手迹"壮观"、"毛泽东词碑亭"、
"崔颢题诗图"浮雕、"米芾拜石"、"搁笔亭"------多是文人荟萃,笔墨相聚,历代人们歌颂黄鹤楼的地方。
特别是黄鹤楼的匾额、楹联,更是集中了中国书法大家的智慧,"黄鹤楼"金碧辉煌三个大字,系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舒同书写。"气吞云梦",系赵朴初书写,"帘卷乾坤",系方毅书写------楹联更多是刘海粟、关山月等书写------
我特别喜欢黄鹤楼,尤其是诗词联赋,古今书法,前前后后,自己、陪人来过五次。每次来都有收获、体会,第一次来写诗道:"前人写绝无诗否?而我偏赞黄鹤楼。谁说黄鹤不复返?你看雄姿展矶头。"第三次来是陪朋友,看那城市飞速发展变化,更是高兴,写诗道:"黄鹤归来相见愁,今朝哪有旧时楼?四周高厦连天宇,遮蔽长江水细流。"
时代在变化,人类在进步,国家在富强,景观在升华,"文因景成,景借文传",黄鹤楼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真正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
九口 2019-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