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敲开中外文化交流之门 欲在杭州建立“国际作家之家”

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观后感 文化干事冰凌(1)

冰凌 现任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1/

1956年生于上海,1965年,9岁的冰凌随家迁往福州。

16岁那年, 他在邻居家的一本高中语文课本上读到了鲁迅、孙犁、张天翼、契诃夫等作家的几篇小说,“心窝像同时打开几个天窗,阳光如利剑般直刺进来。”从此他立下心愿,走文学之路。

“冰凌”是他的笔名,取自“冰凌花”,同时也寓意向著名作家冰心致敬。

自那时起,冰凌开始写小说,在学校时写,上山下乡时写,回城当工人时写。

1984年,28岁的冰凌成为一名记者,其后整整十年的记者生涯里,他坚持写小说,创作了大量有特点、能表现他创作个性的幽默小说。

直到今天,冰凌还在写,写小说成了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事。

2/

赴美推介中国文学

有文学评论家曾评价冰凌的幽默小说是“当代文坛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小说创作上小有建树后,于1994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冰凌来到美国。

“我38岁去美国,是去讲学,讲幽默小说语言,讲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职业,只是一种临时的身份。你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所以,我就去餐馆打工。”冰凌回忆道,“我是个能吃苦的人,当时在美国打工那点苦在我眼里不算什么。不打工的时候,我就写小说,写专访,去演讲。”

冰凌坦言,来美国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一心理过程曾在他的小说《中风》里详细刻画。到美国后,冰凌发现当时海外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知之甚少。

“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向世界推介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冰凌说,“1996年11月7日我40岁生日,我关在家里思考了一天,决定成立一个作家团体来干点事。我当即联系一批中国大陆去美国的作家,注册成立了‘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我担任会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中美文学交流活动。被时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誉为‘中美文学交流新一页’。”

办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最大的问题是钱的问题,冰凌至今都感激沈世光、凌文璧夫妇、林缉光赵明心夫妇和作联同仁们的大力资助,他自己更是竭尽全力来维持作联正常的运作。

随着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的事业发展,冰凌在美国成立纽约商务传媒集团,从事文化产业盈利,提供资金给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开展中美文学、中外文化交流。

3/

机缘巧合执迷杭州

2001年,冰凌受聘担任《东方》杂志和强磊出版社的总编辑。《东方》杂志是一本在美国出版的华文杂志,杂志的国内编辑部设在杭州。

自此,冰凌开始了经常往返美国和杭州的生活,也与这座美丽的城市结缘。

“2000年时,我受邀来杭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浙江作家协会的活动,当时杭州的人文环境和山水风情深深地刻在我脑海里。”冰凌深有感触地说,“中国的现代文学浙江以及杭州作家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也是他决定受聘来杭的主要原因。

在冰凌看来,“杭州是中国和江南文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西湖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一个不能替代的文化符号。”冰凌至今仍记得杭州媒体报道中的一句话,“西湖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共同赋予杭州的宝贵财富,是中华人文审美追求的一个‘样板’,是中国画的一个‘模特’。”

“对于西湖和杭州,我们不仅要保护,更要推介,使杭州西湖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高端品牌。”对于西湖,这位将杭州视为第二故乡的文化人,有着自己的见解。

2002年以来,冰凌邀请浙江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开展中美文学交流之旅,向美国各界介绍浙江及杭州的文学发展成就。

2008年,冰凌成立杭州冰凌文化策划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他及公司利用已有的海外资源来操办国际化的高端推介活动,将国内作家、艺术家和城市企业等向全世界推介,挖掘、扶持、确立和发展高端的国际文化品牌。

商报记者 郑炜 文/摄 通讯员 范泳仪

杂志,书,文化交融。杭州,中国,美国。

冰凌大笔挥就一个圆,而他就是圆心,由圆心射出的线将这些词语紧密相连,辐射了冰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冰凌用心营造的中外文化交流生态圈。

冰凌,本名姜卫民,记者出身,旅美作家。

他,因为策划组织一系列推动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活动而为人瞩目;他,致力于在全球舞台上为杭州“提名”,着手在杭州建一个“国际作家之家”,让“美丽杭州”通过外国作家手中的笔为更多人所熟悉;他,正不断通过举办高端的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提升杭州的国际声誉。

笔耕不辍,拖着行李箱奔波于中美两地,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文化交流事业中去,是他毕生的梦想。

“中国是我的祖国,美国是我的居住国,目前我来往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中美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做事。虽然我是文化产业的商人,但我给自己定位是一个‘干事’,为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美文化交流干点实事。二十余年来,我们为中美文学、文化交流干了几百件实事。”冰凌如是说道,“我会继续当好‘干事’,为发挥中外文化交流的正能量干点实事。”

G20峰会在杭举行前夕,冰凌又将启程赴美,这一次,他的行李箱里多了一份来自杭州侨界的G20杭州精美礼品。冰凌说:“我将把它们带到美国去,赠送美国的朋友们,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杭州,了解G20。”

4/

文化“干事”巧力传播

自诩文化“干事”的冰凌,无论在杭州还是美国,总是马不停蹄地接待客人。在杭期间,只要天气尚可,他就会早起至西湖边散步,连带着,有些外国客人也被他带到了西湖边。

前不久,他有一次陪客人散步西湖,综合自己感受,他特地撰文《关于西湖散步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与最佳抉择》并发布于微信朋友圈。他写道:“西湖散步,曲院风荷最佳:路平,林荫小道,湖边小路,曲径通幽;树多,空气湿润,鸟语花香;景秀,举步驻足,处处是景……”

冰凌觉得,“眼球经济”盛行之时,“提名”杭州,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可以吸引眼球的载体,文字、书及杂志,恰是上佳的载体。

今年,G20峰会将在杭举行。为了迎接G20,冰凌早早地于3月份回到杭州,联系著名楹联诗人天步子先生为杭州谱写长达2016字的楹联,值得一提的是,这副楹联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重复,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亦古亦今、人间天堂”城市品质。

楹联已付印成册,不久也会随着冰凌前往美国,成为宣传杭州的又一特色载体。

1998年,冰凌和沈世光、凌文璧夫妇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中国作家之家”,依托这个“中国作家之家”,在美国推介中国文学。每年都会有几十位中国作家来到这个美国的“家”,在这里开展中美文学交流活动,让中国作家有机会在国际社会上频频“亮相”。

冰凌认为,“西溪湿地邀请文化名人入驻,这证明杭州在这方面的意识是很强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杭州成立‘国际作家之家’,邀请国际著名作家、学者、文化名人来到杭州的‘家’小住,开展各项文学交流活动,和杭州人一起感受、体会杭州,通过他们‘笔’和‘嘴’来推介杭州,宣传杭州。”他说,这也是他有意把“作家之家”模式移植到杭州的原因。

,